杜秋娘,本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虽然她出身低微,但却有着江南女子独特的温婉秀丽与诗情画意。
聪慧过人的秋娘,不仅能歌善舞,还会写诗作词填曲,也正是因此,她才会在沦为歌妓后,声名远播,轰动江南。
十五岁那年,她的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知晓后,便毫不犹豫地花下重金,将其买入府中。
尽管此时的秋娘,年纪尚轻,但她却早已厌倦了这种身不由已的风尘生活,她不愿意就此沉沦下去,她决定要为自己飘渺莫测的前途,奋力一搏。
所以,来到李府后,她不甘于只是表演别人编排好的节目,就私下里自己填词谱曲,作了一首《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02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杜秋娘,恰恰就是通过自己的才华和胆识,审时度势,抓住了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次家宴上,除了歌舞助兴、开怀畅饮这些常规环节外,声如莺啼、红袖盈香的杜秋娘的出场,无疑令人眼前一亮。
在这个大好时机下,秋娘动情地唱起了这首反复练习过的自创曲目《金缕衣》,赢得满堂彩的同时,自然也让李锜听得彻底着了迷。
已近暮年的一方英豪,不禁回忆起了青葱年少时的自己,也曾是英姿飒爽、骑马挥剑的好儿郎。
而今或许只剩下岁月的磨砺和眼前的沧桑,可是,杜秋娘的这首歌,似乎又唤醒了他心底的那份不曾磨灭的雄心。
李锜抬头看着面前的如花美人,他觉得自己,依然可以抓住青春的尾巴,余下的人生,仿佛还有一次纵情沉醉的机会。
想到这里,他离席而起,走到杜秋娘的身边,将她轻轻扶起,纳为了自己的侍妾。
此后的一段日子里,这对老夫少妻,携手相伴,度过了许多难忘的甜蜜时光。
03
待到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可是,仅仅八个月后,他就禅位给了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
这位宪宗皇帝极力削减节度使的权利,引得李锜不满,举兵反叛,可惜,很快就兵败被杀。
作为乱臣家属的杜秋娘,由此入宫为奴,仍旧充当歌舞姬。
命运难测,祸福相依。世事诡谲,无从预料。
有一次,杜秋娘为宪宗表演当年的这首《金缕衣》,没想到,曾经令李锜为之痴迷的曲子,再次显现神力,就连宪宗也被深深地打动了。
身为皇帝,荣华富贵,红粉佳人,唾手可得,可是,高处不胜寒的苦楚,又有谁能体会呢,又该向谁言说呢。
如果能有一个珍惜自己,又让自己愿意珍惜的青春美人为伴,互相取暖,彼此慰藉,那该有多好啊。
就这样,杜秋娘再一次受到命运的垂青,被封为了秋妃,从此,她便成为了宪宗最宠爱的妃子。
原本只是荒僻乡郊的一朵漂泊无依的野花,如今,被宪宗的天子之手这样一折,就扎根深宫,变身成为了一株富贵娇花。
04
一直以来,年轻气盛、性情浮躁的宪宗,自从有了秋妃的陪伴,在她的柔情与包容的感染下,竟然渐渐收敛了个性,变得温和了不少。
其实,秋娘不仅是与宪宗谈情说爱的妃子,还是他的机要秘书,宪宗常常与她讨论治国大事,有了这个养眼又能干的好帮手,连处理国家大事,都不觉得枯燥乏味了。
情投意合的二人,互说情话,共商国事,并肩走过了十几年同心协力的温暖岁月。
不料,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宪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宫中,有人传言是内侍弘志蓄意谋弑,但由于当时宦官专权现象严重,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随后,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继位为唐穆宗,任命杜秋娘为儿子李凑的傅姆。
无奈,李恒生性好色,荒淫无道,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不满三十岁,就一命呜呼了。
接着,由十五岁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可能是受基因影响,这位小皇帝也对朝政不感情趣,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没过不久,便在宫中被刺身亡。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见三位皇帝连续暴亡,心中忐忑不安,暗自猜测,必为宫中阴险宦官所弑。
于是,她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李凑为帝。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宦官耳目众多,王守澄早已知道他们的计划。
事情败露后,李凑被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被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因此被削籍为民,遣回乡里。
至此,彻底结束了她的“折花”岁月,半生荣华转头空,贫苦无依离深宫。
05
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春天,三十一岁的杜牧,正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中,奉命至扬州聘问淮南节度使牛僧孺。
途经镇江之时,他见到了已经年老色衰而又孤苦无助的杜秋娘,耐心倾听其诉说平生。
“感其穷且老”,怀着深切地同情和惋惜之情,他写下了这首一百一十二句的感人肺腑的《杜秋娘诗》: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寒衣一疋素,夜借邻人机。
只是摘取其中短短几句,杜秋娘无亲无朋无子女的凄凉晚景,便跃然纸上,读来不禁涕流满面,不能自持。
她这充满坎坷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中,能在如花般绚丽多姿的年纪里,遇到两个爱花惜花之人。
他们用无尽的宠爱,呵护着她,使她心中被蜜糖般瑰丽的回忆所填满,实为幸事。
可是,面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瘠晚年生活,当夜半无人、凄凉落寞时,杜秋娘独自品味、反复咀嚼那些从前如繁花盛开般的往昔韶华,以此作为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是不是另一种无法倾诉的哀愁呢?
—END—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谢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