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国内优待外国留学生的新闻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网民们纷纷现身说法,吐槽自己见过的外国留学生优待。
在讨论中,网民们对比了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待遇,和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的待遇,纷纷大呼,国内对于外国留学生太过于优待了。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待遇到底如何呢?
和其他外国同学有什么差异吗?
因为瑞典近几年在中国曝光度增加,拥有众多英语项目,学费又比英美等传统留学国家低,
瑞典留学渐渐在中国留学生中成为了一个热门选项。
作为在瑞典留学2年的中国留学生,蚕豆想谈谈自己的见闻。
01. 交学费vs.免学费
说到留学,免不了谈到留学的高昂费用。
多年前,瑞典大学一直是免学费的,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向留学生收取学费。
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缴纳学费。
以瑞典隆德大学为例。
非欧盟(EU)和欧洲经济区(EEA)需要缴纳20万到30万的学费,欧盟,欧洲经济区和瑞士的学生则可以免费入学。
除此之外,在申请瑞典学校时,是需要缴纳申请费900克朗的。这一笔费用也只有非欧盟非欧洲经济区学生需要缴纳,欧盟学生是豁免的。
每当和班级里的同学聊到学费问题时,蚕豆是真真切切地酸了。
因为学费问题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需要多花钱上,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选择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蚕豆就读的项目第三学期有留校上课、交换、实习三个选项。
不管选择哪一个选项,都需要照常缴纳一学期5万克朗左右的学费。同时,瑞典的实习大部分都是没有实习工资,且需要自贴交通食宿的。
基于这种情况,在介绍第三学期的选择时,老师就建议交学费的同学选择留校上课或者交换。
事实上,最后大部分交学费的同学确实都留在学校上课了。
除此之外,有时候和同学聊到对课程的看法时,欧盟的同学好几次说到:
“我认为你们应该向老师提意见,毕竟你们交了那么多学费。”
或者
“你交了那么多学费,可不要像我一样翘课啊。”
虽然只是开玩笑,但也说出了一些真相。
02. 住宿保证vs.住宿自理
除了学费,在住宿方面欧盟学生和非欧盟学生也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算是给国际学生的福利。
针对所有交学费的学生,瑞典的隆德大学提供Housing Guarantee。也就是说,保证每一位国际学生都能住上学校宿舍。而不交学费的欧盟学生则没有这项福利。
想到国际学生交了这么多学费,这一举措也算是隆德大学吸引国际学生的一个举措吧。
考虑到隆德地区紧张的房源和国际学生人生地不熟,提供住宿保证为初来乍到的国际学生减少了很多麻烦。
减少了多少麻烦呢?
蚕豆刚到隆德的时候,接待我们的mentor带我们在隆德逛了一圈。当我们走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广场时,发现那里坐着躺着很多年轻人,他们都带着行李和自制的纸牌子,牌子上面写着求租信息。
mentor告诉我们,因为隆德地区房源紧张,很多学生没有找到房子,广场的这个位置是专门开辟给这些学生暂时落脚的。如果有人有房源空出,也会来这里提供给他们。
03. 刻板印象vs.自视甚高
前面谈到的学费和住宿,都是优待和冷遇具象化的表现,而且是针对所有非欧盟留学生,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学生。但接下来蚕豆要谈到的这一点,则是直接针对中国学生。
虽然这两年瑞典在中国的存在感空前得高,从难民,游客事件,硬核导师,女权,骄傲游行,到垃圾分类,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新闻,至少中国人对瑞典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瑞典人对中国所知道的却很少,并且还存在着明显的刻板印象。与之相伴的,是瑞典人对自己的蜜汁自信。这里蚕豆想要举三个例子。
一、
蚕豆在瑞典曾选过一门叫public affairs的课,涉及到不少政治内容。其中有一节课讲misinformation,即说一些国家会散布一些不实信息扰乱他国。那位老师就以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古巴等与西方主流文化差异甚大的国家作为例子,即使他最终也没有举出什么实例来。
二、
除此之外,这门课还有一个去哥本哈根的国会大楼与某政党党魁做研讨会的机会。在那次见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提问,那个党魁也会随机问大家问题。
他是这样问蚕豆的:你觉得中国和北欧的政治体制哪一个比较好?
蚕豆是这样回答的:各有各的好处,中国的国情怎么样,所采取的体制有什么优势,北欧又怎么样blabla....
他不置一词,而是直接说:我们北欧人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的体制是最民主的blabla....
当时的蚕豆满脸问号脸,既然你有了答案,直接鼓吹自己的制度不就好了,cue一下中国再吹北欧是什么意思呢?
三、
最后一个例子,是蚕豆在写毕业论文时遇到的。蚕豆的论文题目涉及到中国年轻女性的婚恋,于是提到“剩女”现象。在期中的小组讨论上,蚕豆介绍了自己的题目,一个瑞典同学同情道,中国女生这么惨,我们在瑞典从来不会这样。
然而,在和瑞典导师讨论时,导师告诉蚕豆瑞典也有这种现象。虽然年龄没有中国这么低,但三四十岁还没有结婚生子的女性也会被人称为”剩女“。
导师和蚕豆聊到了她在三十岁左右时面对婚姻的烦恼,她也曾担心如果不和当时的男友结婚,到了中年可能会遭遇非议。她还告诉蚕豆,去年有一个瑞典“剩女”写了一本书描绘自己的生活,呼吁社会重新审视这个群体。
当蚕豆告诉瑞典同学:中国不是个例,瑞典也有这种情况,并举例说明时,他们才意识到瑞典也有这样的问题。
从这三个经历中,蚕豆意识到,瑞典人对中国其实是有着刻板印象的。这种刻板影响源于自己的优越感,也源于对中国的不了解。
在瑞典,关于中国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很多还是经过西方媒体的有意处理。因为接触到关于中国的信息很少,很多人对中国并不感兴趣,就更不会去主动搜寻关于中国的信息。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行循环,瑞典人生活在自己的泡泡里,也许有时候说的话并非恶意,却是刻板印象下意识的反应,给听者非常不好的感受。
当然,这三个例子是蚕豆在瑞典2年时间遇到的,除了这三个时刻,在瑞典的很多时候都是非常开心的。在这里也遇到了很多乐于助人,热情友好的瑞典小伙伴。
在以往的文章中,蚕豆分享了许多正面的例子。但一个硬币总有两面,避而不谈负面是在耍流氓。蚕豆分享这三个例子,不是想恐吓对瑞典感兴趣的小伙伴,只是想提供多面的信息以供参考。
以上就是蚕豆作为中国留学生在瑞典期间体验到的待遇。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站队,而是想要给对瑞典感兴趣的小伙伴一些参考。
你还对瑞典的其他方面感兴趣吗?
你在瑞典期间也有类似的体验想要分享吗?
欢迎在评论里留言讨论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