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格局受阅读的格局左右,想要写出好文,就得读经典。但经典作品中有的难以读懂,有的难以模仿,有的难以共鸣,而汪曾祺的作品用平淡的笔调,朴实的语言,写身边的人和事,容易读慬,容易模仿,他就如一个慈善的老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向你娓娓道来。
汪老的作品是你烦燥不安的镇静剂,是困苦哀怨时的安慰剂,是迷茫无助时的清醒剂。不管你处于人生怎样的阶段,都可以从他的文字中吸收营养,获得力量。他的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文笔平淡。二是豁达心态、三是快乐情怀。
一、文笔平淡
汪老的作品少叙述,多描述。比如他写北京人的特点,“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样平淡的语气,好像很口语化,其实是很下功夫的。如果让我们来写,能用短短平实的四、五十个字,把我们当地人的特点形象地写出来吗?起码我没有这样的笔力。
他写景不单单是为了写景,必定是有情,有人。比如:“第二天一早我们到果园去劳动,在地下捡了二三十只石鸡子。这些石鸡子是在水泥电线杆上撞死的。它们被狂风刮得晕头转向、乱扑乱撞,想必以为落到电线杆上就可以安全了。”这样的景会让我们想起政治运动中,一些人以为找到了电线杆这样的安全地方,结果呢?这种景就让我们生出哀伤来。景物处处含情,看起来好像是信手拈来的景,其实是精心选择的场景。
又比如他写香港游览海洋公园,“海洋公园有树,都修剪得很整洁。这里有从世界各地移植来的植物。扶桑花皆如碗大,有深红、浅红、白色的,内地少见。但是游人极少在这些过于鲜明的花木之间流连。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乘坐,‘疯狂飞天车’‘浪’‘八脚鱼’之类的富于刺激性的、使人眩晕的游乐玩意”。他用白描的手法平铺直叙,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读这段文字让我却想到了人生之路,为了奔向某个目标,忽略了身边许多美丽的风景,急视了家人朋友精心营造的良好的环境,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欣赏奋斗路上的美丽风景。
二、豁达心态
汪老出生在高邮一个富有之家,祖父有️千亩地,两家药店。父亲多才多艺,金石书画皆通。他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立志做个画家,但战争毁灭了他的理想。他到西南联大进入中文系学习,才气深得沈从文的欣赏。他做过老师、历史博物馆职员、四野南下工作组、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辑,五八年被打成右派去农村劳动改造,六二年调北京京剧团当编剧。他不管遭遇到什么境况,都能用豁达的心态对待。
抗战时,昆明经常有空袭警报,在这样紧张的战争状态,能写出跑警报时出现的许多趣事。这得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脏啊!他这样写“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面对灾难、苦难,他能够淡然处之,能够正常地学习和生活。这种“不在乎”精神贯穿于他的一生。
五八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在不断捡讨不断批判中,他用这样的语气调侃自己。“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平淡了。”他在五九年被工作组长鉴定为:“老汪干活不藏奸,和群众关系好,人性不错。”右派,许多人忍受不住这种打击,或精神崩溃,或自求解脱。他不仅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是把去农村改造,当作接触基层的机会,认真观察,积极工作,描绘出马铃薯《图谱》,写出“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这样的诗句,用乐观、豁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遭遇。
三快乐情怀
文学作品的作用通常认为是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和认识作用。汪老在回答别人“为什么要写受戒这篇东西”时说:“我的作品的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份快乐。”“我还有一点自信。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生活的信心的。”
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内在还藏着快乐情绪。《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鸽子斑鸠,在童年的记忆中充满欢乐。家乡的小吃“拌荠菜、烫干丝、烧小萝卜、塞肉回锅油条。”读来有滋有味。这种美食的快乐情绪充满字里行间。他对自己的生活写过这样一首诗:
“年年岁岁一床书,
弄笔晴窗且自娱。
更有一般堪笑处,
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二十岁发表作品,笔耕不辍,他的文学主张是“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他的作品亲切,随和,可以当床边书随便翻翻,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写诗作文都有借鉴作用。他对如何写小说,写散文都有精彩的讲解。他对作品的评论见解独到。“一是可以增加自信,表示我写了一点东西。二是比较清醒,知道自己吃了几碗干饭,可以心平气和安分守己。三是认识自己,开拓自己,突破自己。”这三点见解,切中了我的要害对我特别有作用,我对自己的文章不是觉得拿不出手,就是觉得得意洋洋,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现在我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作品的评论。
汪老的作品有沈从文的影子,假如我在读透汪老的作品后,能够借鉴他的文笔、结构、情节、人物塑造等技巧,使我的作品中也有汪老的影子,那么我的文章质量一定不会太差。
网友评论
心境相通方能读懂大师,沈先生的书里寄托了那代人的故园梦,故而极容易在《大淖记事》里找出高邮的边城。
确实是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