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一直装着健身APP以示我一直没放弃减肥。放假回家,又赶上鸟枪换炮改用智能机的爸妈,心血来潮让我帮他们装运动计步APP。索性又下了几款口碑不错的APP一起肉测,写一个综合版的产品体验~
竞品确定

【咕咚】运动跑步骑行助手,马拉松跑团的社交圈
【keep】移动健身教练
【动动】运动计步跑步减肥教练
虽三款产品非直接的竞品关系,但在功能迭代上,开始出现重叠现象,不排除日后可能发展成为竞品。
三款产品是当前人气较高的运动健身类APP,也是本人肉测体验感较好的应用,
分析三款产品在运动细分市场的方向探索,也为运动健身类APP发展模式提供参考价值。
竞品概况

【咕咚】
用户特征:
户外运动爱好者,年龄结构20-39岁,男性居多。全国大面积覆盖,主要集中在沿海各省以及产品发源地四川。
用户群体爱跑步,健康锻炼,喜欢组团运动,对体育赛事兴趣度大。


用户痛点:
1.跑步是日常最容易进行的运动,虽然简单,但运动过程中仍可能由于不良姿势受伤,需要专业的指导。其他户外运动更是需要指导。
2.如今跑步流行,马拉松、夜跑团、荧光跑等等社交活动众多,兴趣成为结交朋友的一个重要渠道,用户有想锻炼身体并扩大朋友圈子的需求。
3.像马拉松赛事的活动有意义,跑友想参加,但不了解具体报名方式,也不清楚赛事安排。
产品亮点:
1.跑步看似简单,但咕咚在产品设计上让用户更专业的跑步:在训练计划之下,对每次运动都有数据监测,包含轨迹、时速、配速、步幅、步频等。
2.配合跑步工具的专业性,咕咚还着重在内容上制作了大量专业指导运动的视频和教程。并以专栏课堂形式呈现。如咕咚学院,跑步训练,健身塑形,运动装备、损伤防护……
3.咕咚花大量精力运作运动赛事,组织带动线下跑团活动。举办众多自有IP运动活动,同时还推出线上马拉松等,打破赛事活动区域限制,用户共同参与。
APP结构
(画脑图时,已经被这个庞然大物惊呆,居然装了这么多东西!)

重点功能体验
【运动】
咕咚UI设计清爽明快,GPS运动定位模式更专业和有运动针对性,更适合运动爱好的用户。
主页三横屏,包含总跑步量的【数据记录】,【跑步训练计划】以及【目标运动量】。
左上角图标隐藏更多户外运动类型,如骑行、登山等。咕咚不再是单一的跑步工具,正在往其他户活动中渗入。运动过程中,语音提示公里数以及时速,让运动者实时了解运动情况。

在完成运动以后,咕咚会生成每次运动的记录,包含运动轨迹、时速、配速、步幅、步频,以及相应的曲线图,让用户对运动情况更加了解,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做一些调整和测试。

优化建议:
1.运动页面包含【训练】【跑步】两个主要功能并列,有两个开始按钮,在使用时需要来回选择,不够简洁。且打开APP进入主页面首先是训练页,非训练计划日无法操作,需要再切换到跑步页面。操作繁冗。
建议训练计划作为用户运动进阶选项,根据用户需求加入,不必强行放在运动主页面。
2.咕咚是一款以跑步运动为主的运动APP,应用的主要功能在于跑步环节的训练和相关记录。但跑步前的热身以及跑步后的拉伸运动等也是跑步运动非常重要的环节。
建议可以在【运动中】增加运动前后舒展动作操作的环节,让跑步整个运动训练连续和流畅。
【运动团】
咕咚的运动团众多,遍布各个城市,据线上数据,仅官方认证跑团已超过600个。官方跑团会定期组织线下跑步活动。用户申请加入跑团并获得管理员批准后,可以在咕咚跑团群中和其他跑友交流。

优化建议:
在跑团群中发现一个现象,团长或群内成员会留自己微信或公众号,组成团队后在微信交流。这是因为用户心中微信是社交,咕咚是平台是工具。通过平台认识朋友会转化,在平台上强行社交,可能用力不少,效果却不好。
想通过运动社交增强粘性留住用户,是所有产品运营都想达到的效果。不过,与其和强大的社交工具抗争留住用户社交,不如让产品工具社交场景化,融入到用户社交过程中,让用户高频使用。比如在熟人场景下实行运动PK赛,线上预约运动场地,组队比赛场景下的记分、计时等功能。
【赛事活动】
这是咕咚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咕咚不只是一款跑步助手,还成为参与重要赛事活动的通道。通过它可以了解和参加大型赛事活动。这对热爱跑步运动的用户来说,非常有意义。同时,咕咚开展了越来越多自有IP的线下运动,也是凝聚用户的好方法。

优化建议:
跑友乐于参加马拉松,奖牌往往是重要的吸引力。他们以积攒马拉松奖牌为荣。咕咚如果能与主办方协商,对完成马拉松的跑友同时颁发线上和线下奖牌。像游戏玩家储存装备的装备库一样,线上奖牌可以储存到用户自己的奖牌库中,增加用户在应用中的物权意识和粘性。
【咕咚吧】
咕咚运动社交的主要平台。其中包含专业的训练指导的专栏,运动达人秀,赛事资讯、线上线下活动等等。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咕咚学院】视频指导自成一个产品,可以脱离平台传播,帮助扩大咕咚的运动品牌号召力。

优化建议:
咕咚吧中的内容做的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内容优质,是用户的学习基地。不过这么好的内容产品,却没有完全挖掘它的价值:层级较多分类不突出,用户不容易找到。在现在运动APP繁多的今天,优质的内容教程也是很大的竞争力。
如果和运动团以及运动主页上的运动前后准备活动教程结合,用户能够更容易获取这些信息,可能让咕咚吧更有意义。
总结和建议:
在做产品结构梳理时,被咕咚这个庞然大物着实惊着。虽然只有5个品类,里面却包含万千,品类繁多。大而全和强行社交的模式,忽略了用户在使用场景中的体验感。而从宣传也可以看出,咕咚东西很多但却模糊了自己差异化竞争力在哪里。运动app市场竞争激烈,这更可能让咕咚失去在运动APP领跑路上的优势。
咕咚用户偏向男性,爱好户外运动。占领户外赛事活动领域的运动市场是其优势,与其不断探索各种功能实现变现,不如专注在线下户外活动及赛事运动。
一方面加大赛事活动形成凝聚力粘合用户,一方面合作运动健身场馆等资源开发产品在用户场景中高频使用新功能,为用户提供预定场馆、分享约伴儿及AA费用平摊收费等,或许能在运动APP中走出自己的特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