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三」12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就要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要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如果我不参加祭祀,就和没祭祀一样。”
【注释】
“祭如在”的“祭”,指祭祀祖先。
“与”作“参与”解时读作“玉”。
【评析】
古时祭祀尤重诚敬,有如鬼神真在其前。若不亲临祭祀,则无以示其诚,故云“如不祭”。
祭礼本对鬼神而设,故必先认有鬼神,乃始有祭礼。若不信鬼神而行祭祀,岂非自欺欺人?自欺欺人乃不诚不信,孔子岂不诚不信之人哉?
孔子平时不主张讨论鬼神,并不是因为不信鬼神,而是因为世人易流于迷信,以为靠鬼神外力便不需自身努力而可随心所欲,但实际上人与鬼神都遵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律。思想是因,行为是果;行为是因,命运是果。思仁、行仁才是得仁的根本。世界心理学巨匠、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在一百多年前曾有这样一段名言:“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下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儒家才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昨天是汶川5·12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网上有很多纪念文章,地方也有纪念活动,这就是“祭祀”。“祭祀”亡灵最重“诚敬”。而依法追究豆腐渣工程的所有责任者,透明合法地使用所有地震捐款,才是表达“诚敬”的最高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