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干货想法创业
关于碎片化学习,我强烈反对keso老师的观点

关于碎片化学习,我强烈反对keso老师的观点

作者: 公子在野 | 来源:发表于2017-03-12 00:49 被阅读797次
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工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碎片化学习”成为了热点,赞美者有之,谩骂者有之,随着罗振宇对碎片化学习的高度推崇,以及“得到”APP的大力实践,这个概念再一次处在风口浪尖上,最近,著名互联网观察家keso在36氪的付费专栏里,对碎片化学习进行了猛烈抨击,强烈质疑这一概念的局限性和误导性。

著名IT评论家keso

在我看来,“碎片化学习”是针对特定人群、特定场景进行的学习方式,抛开了限定条件,便毫无意义。

对于那些质疑这个概念的人,我想说,系统性学习从来也没有消失过,在当今时代,一个人从小学或者更早开始,就接受系统化教育,一直到大学或者研究生甚至博士阶段,整个时间横跨将近20年,按照人均寿命80岁算,几乎占据了一个人的四分之一人生,这么长的时间进行系统化学习,不可谓不够,更谈不上荒废。

系统化学习从未远去

至于碎片化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就业以后,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工作压力的束缚,导致了职场人士几乎很难有整块时间进行大段学习,拿一个北上广的上班族举例,从早上上班,到晚上下班,加上通勤时间,算下来总得有近10个小时,下班后早已是疲倦不堪,就算有心,通常也无力再去进行大块头的学习了,一味勉强,只会带来形式上的效率,而无预期的效果,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keso老师那样,能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时间成为稀缺资源

如果keso老师真的对碎片化学习深恶痛绝,那又何必在36氪上开设专栏,直接出书出教材岂不是更好。吃碎片化学习的饭,却又痛骂碎片化学习,这种境界,实在难以领会。

“碎片”这个词,更多的是在强调时间,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和以前一样,每个人都有大段的时间,那这个概念根本不会被提出来,更不会应用在商业上。

由于人们的时间变的稀缺,大段时间被浪费在路上、排队等待中,那么,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自然就成为了商家追逐的目标,这也就是为什么音频类内容能够火爆的根本原因。在大多数时候,真的是没有适合的场景去阅读,但戴上耳机,去听一些音频节目,则能够很好的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让以前白白浪费的时间,重新赋予价值。

人们在学习时,通常很容易被一个观点或者事例击中,然后在脑海中迸发出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够成熟、不够严谨,但却往往是创新的来源,一味坐在书桌前,反而容易造成思维僵化。

由于整段时间的稀缺,导致了零散时间的价值飙升,这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好好利用,一种是白白浪费,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如何选择,这并不困难。

总有些人把学习看的神圣不可侵犯,认为学习本身充满了仪式感与圣洁感,不成为大师,不成为专家,索性不如不学,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或许是岁月承平已久,丝毫感觉不到周遭的压力,把学习当做某种闲情逸致,高雅爱好,当做逼格满满的勋章了。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专家

其实,学习本身,是一种刚需,是一种“不得不”做的事,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飞快的时代,一个人能不能及时成长,能不能快速迭代,能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一项必备技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很难在竞争中保持位置。

对于一个职场人士,很多领域内的知识,并不需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更无需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是投入20%的精力,获取该领域80%的知识,这便够了。

乔布斯学习书法时,从来没有立志成为专家,也没有花费许多精力去研究书法的各种知识,但他就是可以做到领会其中精髓,并能够在多年以后设计字体时将其迁移出去,这种境界或者说能力,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一个人应该对待知识,应该像笔记类软件一样,随时可以调用、随时可以整合、随时可以迁移、随时可以输出,能够用得上、能够以此创造价值,才是关键。

keso老师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说许多大师经过无数努力,才建造起物理学的巍峨大厦,让物理学由碎片化转变为一套精密的科学体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仅仅通过碎片化的学习,就可以掌握这门学科呢?

这个例子举的很好,但背后的逻辑实在让人看不懂,对于物理学的从业人员而言,无论是物理系学生,还是科学家,他们早已经过了漫长的系统化学习,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立身之本就在于物理学,对于这些人而言,无所谓碎片化学习。

而对于广大非物理学人士而言,根本不需要掌握这门学科,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领略这门学科的魅力,理解这门学科的思维方式,并且尝试将该学科的思维方式进行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而这一切,并不需要埋头苦读物理学论文或者经典书籍,完全可以通过BBC的纪录片、在线科普节目等来吸收相关知识,这已经完全足够了。

碎片化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持思想的开放性与及时性,对于新知、对于前沿的知识、对于当下市场的变化,可以积极拥抱而不是拒之千里。

许多人读了许多书、看了许多文献,却往往都是过目即忘,看了以后,除了花在上面的时间,别无其他收获。这种看似系统化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

有效的学习,一定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在输入之后进行思考,然后输出,这里的输出并不是指洋洋洒洒写出几千字的文章来,而是写下感悟,一段话甚至一句话、一个词就已经足够,关键是要写下来,因为只有写下来,这些知识和你之间,才能产生联系、发生反应,否则,再多知识、再多干货,也只是别人的风景、别人的见识。

许多人抨击罗振宇,说其就是一个知识的二道贩子,这些人通常都懒于思考,拙于表达,在对一个事物还看不清楚的时候,就急忙去下结论,先把队站好,态度表明,换来一份优越感再说。

其实,罗振宇的每天60秒语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不信,你可以试验一下,不管什么话题,不管什么内容,要想将其清楚的每天表达出来,实在不简单,能够做到的人,一定不会混的太差。

有了碎片化的学习,更要有相应的输出,罗振宇每天的语音,就是他对自己接触到的知识,进行的流程化输出,长期以往,产生不容小觑的势能,其背后的力量,难以估计。

碎片化,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工具,本身并没有多少可供指摘之处,若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还用过去的观念去看待今天的世界,那自然会处处碰壁,处处看不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专家,但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升级认知结构,让自己的认知边界,更加辽阔。

这是公子在野陪伴您的第81天。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相关文章

  • 关于碎片化学习,我强烈反对keso老师的观点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碎片化学习”成为了热点,赞美者有之,谩骂者有之,随着罗振宇对碎片化学习的高度推崇,以及“得到”...

  • 碎片、知识和学习

    keso发表了一篇文章《碎片化知识和碎片化学习》,我的这篇文章是关于它的读后笔记。 碎片化的对应词是系统化。于是,...

  • 别让“碎片化”对你耍流氓

    关键词: 时间 碎片化 学以致用 引子 近来关于“碎片化”学习的讨论很多,有拍手欢迎的,也有强烈质疑的。究其本质都...

  • 碎片化阅读

    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成了趋势,有人赞同碎片化阅读,有人反对,最近也看到很多人分析碎片化...

  • 厉害的人,都是碎片化阅读的高手

    关于碎片化阅读是利是弊的争论由来已久。 在网上搜索“碎片化”三个字,一大波反对声音就会涌现,比如“碎片化阅读正在令...

  • 碎片也精彩

    关于碎片化学习,议论的比较热烈,站在各自的角度,有赞成有反对。 其实,如今生活节奏加快,赞成也好,反对也好,碎片学...

  • 终于找到了好用的电子笔记本——OneNote

    网上文章越来越多,看过就忘成为了通病,也是被诟病已久的碎片化阅读劣势。 我个人并不反对碎片化学习,但是碎片化学习必...

  • 《碎片化学习》丨碎片化时间里,藏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罗振宇谈碎片化学习: 很多人都反对,说学习就应该体系化、系统化的学,你碎片化学习,最后一地鸡毛,什么也学不着,也搭...

  • 人人都可能成为薛神医,不过但愿不要这样

    关于碎片化学习、碎片化阅读的争论看到过很多次了,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孰是孰非,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人的理解...

  • 关于学习

    关键词:关于学习 昨天王老师推荐的文章关于碎片化知识学习的问题以及对于新手和资深老司机应该如何去进行学习的问题,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碎片化学习,我强烈反对keso老师的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ft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