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叔2018年第5篇原创文章
佛语有云:相由心生。
在我粗浅的理解中:
相指的是形象和表现。
由指的是形成和造就。
心指的是心态和心理。
生指的是产生和发生。
一个人的整体外在形象和表现是由个人的心态和心理活动所产生的。
也可以理解为你的内在决定你的外在。
我们平常赞美夫妻会说:你们很有夫妻相。
是因为夫妻两人的内在随着不断的磨合交融越趋近相同。
相由心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相就会越来越相同。
与人初次见面时,我们基本上是通过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去初步判断。
以此判断来形成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作为我们对这个人的参考和记忆。
所以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很重要,第一印象更是特别重要。
只关注内在而忽视外在的人。
和只关注外在忽视内在的人一样浅薄。
一个人可以简单的说是由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构成。
人之所以复杂就在于人心。
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来初步推断其内在的人心。
持续建立大量的外在观察。
以此来衡量个人对一个人的总体判断。
我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或者决定交往的程度有一些标准。
说话占三分,做事占三分,面相占二分,形象占二分。
说话做事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情商,做人做事方面。
面相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方面。
这里说的相由心生,不仅仅是指外在的相貌,形象。
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综合表现,相貌,形象,谈吐,处事,行为举止等一系列的行为活动。
看人,是一门技术。
而看人往往就是看一个人的整体综合表现。
看人,这门技术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也应该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我们应该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每天都需要和人打交道,有熟人,但更多的是不熟悉的人。
如果可以掌握看人这门技术,有利于你的社会活动。
我们常说老人看人很准。
是因为他们的阅历和经历更多,经验更加丰富。
所以说看人这门技术,是没有办法速成的。
它是以个人的社会经验来形成的个人数据库作为基础。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往我们的数据库中添加数据。
不仅仅是被动地吸收经验,还可以进行主动的学习。
一句话总结:人看多了,自然会看人。
我本身很喜欢心理学。
我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是由其心理活动所影响和决定的。
一个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追溯其心理活动。
想要学会看人的技术,应该多学习掌握心理学。
再学习观察,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细节活动来推断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
当然这样的推断是片面的,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不可过于武断。
之前看过比较喜欢的几部美剧《基本演绎法》《lietome》。
都是通过分析人的一些细节行为活动来分析推断。
我学习看人是通过大量的主动行为来进行的。
通过第一印象简单的初步判断,持续观察,结论修正,总体匹配。
经过大量这样的观察学习获取有效的信息,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数据库。
活到老,学到老。
时代在变化,人心也在变化。
以前看一个人走路爱低头,你可能认为他不自信。
现在你发现一个人走路爱低头,可能是他在玩手机。
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面对面为主。
而如今网络的时代,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
也就是你能通过观察人的外在表现的机会更少了。
被骗的机会也就更多。
同时人的外在形象,它是可随时发生改变的。
也就是说外在形象是可伪装的。
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程度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的。
古人有云:人不可貌相
表示不可通过一个人的外貌形象去判断一个人。
单单从人的外在形象去判断一个人的总体情况确实不妥。
因为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最复杂的在于心,也在于思想。
过于简单的用外在形象去衡量某些标准是完全不够的。
其实它和相由心生这个观点并不冲突。
我们通过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分析判断出他的某些心理活动。
并不是判断出结论,是给我们的结论提供依据。
相由心生可以比喻成一种方法。
而人不可貌相则是一种心态。
二者完全可以结合运用。
想要改变自己的整体表现,想变得更加优秀。
只有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内心,强大自己的内在。
这也是我常常说的修心。
单从改变外在形象是不够的,改变内心才能改变自己。
这篇文章写得很乱,框架太大了。
大多数都处于思维层面的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没用。
本想把观点写小一点,让读者能有所收获,看起来更像干货。
但这么大框架的观点一时半会自己都没理清楚,一边写一边理。
也是我写作的初衷。
文丨智叔 图丨智叔摄影丨感恩阅读
文章属智叔原创,微信公众平台(zhishusuibi)首发,如需转载请指明出处并加上“智叔随笔”名字,非常感谢!
也许你还想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