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①。夫唯不可志,故强②为之容③。曰:豫④呵,其若冬涉川;犹⑤呵,其若畏四邻;俨⑥呵,其若客⑦;涣⑧呵,其若凌⑨释; 沌⑩呵,其若朴⑪;混⑫呵,其若浊⑬;旷呵,其若谷。
【注释】
①志:标记、记载
②强:勉强
③容:形容、描述
④豫:象属。比喻谨慎小心
⑤犹:犹、猿类,性多疑。比喻踌躇疑惧
⑥俨:矜持、庄重、恭敬
⑦客:客人
⑧涣:离散、散开
⑨凌:冰
⑩沌⑫混:混沌的状态
⑪朴:未加工的木材,比喻质朴、淳朴
⑬浊:不清晰、不明亮
【感悟】
<感悟源于作者本心,不含学术分析>
古来善于行道之人,玄妙通达,深远而不可描述,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谨慎小心,好像冬天踩水过河,如履薄冰;他警惕戒备,好像惧怕四邻(邻国);他恭敬矜持,好像赴宴做客;他心性洒脱,于纠结如冰释涣然;他混沌淳朴,好像没有经过加工木材;他豁达旷远,好像幽幽深谷。
老子用七个比喻来形容圣人至道的状态,既然是比喻,就不是真正的状态,因为真正的状态“深不可志”,我们只能勉强来描述。拿“犹呵,其若畏四邻”来说,圣人悟道并不是真正的畏惧四邻,而是“若”畏,这种警惕的状态看起来就像畏惧邻国一样。这与我们通常讲的“大智若愚”是同一般的道理。
读这一段让我想起当时看电影《叶问》时,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台词: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这种状态就是“若”。人的行为是由内而发,由心性决定,是真惧还是假怕,表面似乎极为相像,也难以分辨,然而实质确实截然相反的,我们不断学习修炼当然是为了接近假怕,而不是演绎真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