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简书电影院散文
生命影像——没有渲染任何色彩予“死亡”

生命影像——没有渲染任何色彩予“死亡”

作者: 有趣灵魂博物馆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21:26 被阅读0次

    回顾一下上次的活动,希望每一次语言和行动的分享都如同道别,珍挚,珍贵,珍藏。

    活动在2019年,谁也没想到后面的三年要怎么来纪念。

    生命——一个可以完全没有任何修辞的存在。

    死亡——和生命一样,同样没有任何色彩。

    用一句特别鸡汤的话提示您:”你认知的维度决定你看待生活的角度“。

    不加渲染,没有名头,甚至无法确认人份,那么作为陌生人,你会怎样对待呢?在商品经济如此深入民心的时代,这样的陌生人可以忽略了,但是他在台上讲话,有人引荐,有一些神秘的东西?听听看?

    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听,用一个真正的自己去感受,不渲染任何色彩给死亡,主任介绍的非常好,死亡不应该有任何色彩,就像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也许没有机会,你一生都不可能去看它一眼,触碰一下,更何谈感受它的温度。

    因为不同的人,才有不同色彩,而这些人是那些有光辉的生命。我们不是在感受死亡,而是在感受生命,当你感慨所有的生命,是无常,还是转瞬即逝,短暂,这些才是死亡的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生命光辉,我们谈死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是用死亡定义生命还是用生命定义死亡呢?主任和我们讲:“一个人怎么生,就会怎么死”。这也许是一句抽象的语言,但是当你从第三方角度看待一个人的由生到死时,你会非常感触,所有现在开始微调自己的“生”也许在死的时候会更如愿一些,虽然动念已经是障碍。但这个”念“已经开始影响,而且是相互影响。

    一直强调这两个字——“死亡”但是我们谈的全是生命的体验,所以那么多人不想“永生”,因为没有人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

    对于人也是一样,馆长希望彼此都是单纯的人,没有任何头衔,没有任何身份的人,我们所经历的难免会影响自己的生命,但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你只不过是一幅躯壳,任何价值观,世界观都没有作用,这个时候是最应该把一切虚化,有些东西才能显现。同样也是路主任最后总结的:生命本来充满奇遇,没有人真正读懂。读懂了就不再是生命。

    如果可以用语言来命名,那么很多东西就会失去,所以虽然我们在用语言沟通,但是希望可以真正的交流是语言之外的。这是我们文化里的东西,弦外之音,话里有话,虽然大部分时间这种方式是在另外的层面起作用,但是这样伟大的品质,我们应该再找回来。

    一直想着,能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一件伟大的事,但是一想到伟大这个词又有些复杂,在我们的文化里面不能随便伟大的,所以,主持人的介绍让我非常羞愧,馆长一直是在期望每一次交流都有新的启示,引发不同的思考,如果能影响一些人当然是另外的好事,本来自己做这个事,如果自己觉得伟大是对自己的一份鼓励,没想着能影响别人,真正受益的是自己,而且这个过程真的是在学习。

    ”散点语言分享法“——这是馆长对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的总结方式,馆长不太会演讲技巧的,而且这个场合从来都不想做成讲座,可以是分享,交流,聊天,如果能促膝长谈再好不过,所以希望很多想法可以随意地说出来,自我感觉到好,才是真的好,一方面,自己讲了什么话,如果思路清晰,是很兴奋的。或者惊讶自己居然讲了这样的话是再好不过,所以思维会跳跃,没有逻辑,还有影像思维,需要各自重新剪辑一下,我这还是云里雾里的散点透视。美其名曰是这样”散点语言分享法“,请习惯聚焦的人谅解,您辛苦。

    语言不是仅仅用来读,听,讲的,电影更是如此,交流更多的是语言之外的深意,这些电影只想能让在场的人有感受,这些是很直观的,有些却是无法想象的直观,希望是“我见”与“我鉴”的碰撞,如果因为“不懂”而把门直接关闭了,虽然是最“安全”的方式,但是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就是用这个方式“停止了”很多维度的打开,而且本来有的感知也在这样的“关闭”里消磨掉了。就像前面那一碗“鸡汤”,这是馆长自身的原因,学习和生活经历,让思维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探索,这也许是一代人的精神历程,我们没有根基,却渴望根基,能有一处可以安定的精神家园。

    我们在探索中,个体有快乐,这个快乐可以无限放大。希望这是一个个案的分享,同时也是一个群体的个案,维度无限放大,就会知道自身的位置。所以宇宙让人向往。

    对于每一次所谓的演讲,分享,馆长都会思考,哪里说的不好,哪里是可以改进,很遗憾,这次分享依然是平淡无奇,馆长希望可以在设定的框架中有所突破,有闪光的地方,而这次没有。

    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那是你的学识在左右你,问问你自己,那是你自己吗?

    现在的我坦然了很多,就作为一个单纯的“人”如果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或者只是简单的“感受”都很好,毕竟这些都是“新鲜的”。当然也会完全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就是“无用”的垃圾。这种被我认为是语言垃圾,现在社会多了很多新的垃圾,这些都是文明的产物:声音垃圾,语言垃圾,影像垃圾,意念垃圾,还有一种最可怕的时间垃圾。这些垃圾都是永恒的。它们想像所有垃圾一样在地球上是守恒的。而且永远不能消失。

    对不起,都没能注视到您双眼的人

    对不起,那些无法感知到我们本来要传达的感受的人,

    对不起,因为时间问题,没能见到一块石头落地的人,

    对不起,本来我们不认识,相遇后,我们依然不认识的人,

    对不起,我们还没能好好交流就不得不离开忙碌的人。

    馆长向大家道歉,各种不足的理由,各种小问题。虽然是理由,也是下一次的动力,完美永远是下一次。

    有时虽然觉得面对不知道是谁的对谈非常尴尬,甚至空洞,但是就像哭墙,树洞,还有祷告的房间一样。每一次分享是一次自我的认知和输导的过程。

    但是难免会有各种声音,在接收到信息以后,我非常清楚我们自己所谓的文化输出和话语权,虽然这里完全够不到,但是很多人会这样看这个问题。

    如果每一次感受的分享,有人听出了任何“色彩”,非常遗憾,馆长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而且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彻头彻尾的旁观,有时候会思考各种话题,但是因为还做不到完全的“信”所以心中依然“悬崖猛虎,救命稻草” 。馆长希望传达的是一种思考,你作为零的状态介于所有对立之间的思考。

    所以我学着道歉 

    不会道歉,哪会道爱,更不懂得道别。

    后会有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影像——没有渲染任何色彩予“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tw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