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玩的历史透视经典历史有意思
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绿色的

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绿色的

作者: _一刀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10:11 被阅读40次

都知道中国古人喝的酒以黄酒为主,后期蒸馏技术发展起来又出现了白酒。后来随着时间的推进,白酒、啤酒和红酒成为了中国当代社会的主流酒类。而众所周知的是,白酒一般来说是无色透明的、黄酒呈棕黄色、红酒常见颜色是红色。当然,还有其他小众酒水也有很多其他的颜色。但是,站在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主要应该看的是黄酒和白酒,毕竟这才是我们文化中一直流传引用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古人往往习惯将酒形容为绿色,比如常见成语“灯红酒绿”。灯红尚可以理解,毕竟红烛摇曳也是常见的生活场景,可是“酒绿”又是怎么回事呢?绿色的酒即便是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怎么古人却说酒是绿色的呢?

并且无独有偶的是,“灯红酒绿”这种说法也并不是孤例,把酒形容为绿色在古代诗文中也是信手拈来。比如杜甫的《独酌成诗》中有这样一句“灯花何太喜,绿酒正相亲”。再往前还有晋朝陶渊明的诗中也有“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的说法,往后还有宋代词人晏殊“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可以知道的是,最起码在晋朝、唐朝和宋朝都是有“绿酒”这样的说法的。那么绿酒究竟是什么酒呢?为何在今天又不被人常提起呢?难道是古人特有的美酒已经失传了?其实,答案依然在诗里!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有这样的白描——“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此诗中虽然没有直接说“绿酒”,但是却提到了“绿蚁”二字。那位要问了,绿酒还没说明白怎么又冒出个绿蚁来?您稍等莫慌,答案其实已经揭晓了。

关于所谓的“绿蚁”其实指的也不是昆虫蚂蚁,而是古人酿酒后一种特有的现象,这也正是“绿酒”形成的原因。

古人酿酒,由于技术所限没有榨煮的过程,所以导致品质较为粗糙。在简单的酿制之后,酒熟后就可以直接饮用。并且由于过滤的不彻底,导致酿制过程中产生的碎渣、碎米等漂浮在酒的表面上,也就是所谓的浊酒。而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继续发酵过后,漂浮在表面上的残渣就会渐渐的转变为绿色,而形状也有点像蚂蚁,所以对其往往称为“绿蚁”。而绿蚁或者绿酒也往往用来形容美酒或者刚刚酿制好的佳酿。也就是说,由于古代人制造工艺有限,所制造的酒有着这样天然的“瑕疵”,但是也因此为酒增添了很多意味和文化气息。同样由于古人制酒工艺的落后,在蒸馏技术出现之前,古人制酒的酒精浓度是不高的,所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才成为可能,如果古代人在今天这样喝酒怕是武松也撑不住几杯啊。

相关文章

  • 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绿色的

    都知道中国古人喝的酒以黄酒为主,后期蒸馏技术发展起来又出现了白酒。后来随着时间的推进,白酒、啤酒和红酒成为了中国当...

  • 古人喝的是什么酒?

    我们看古装戏和明清小说,古人一喝酒动辄喝十几碗。而现代人能喝半斤白酒已算酒量不错,很多人好奇:古人酒量为什么这么好...

  • “柏酒椒盘岁岁新”,柏酒是一种什么酒?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讲究的古人在过年时有过年时专门喝的酒,与平时的酒不一样。 古人在过年时喝的酒,除了屠苏酒外,...

  • 白酒怎么喝?冬天请加温!

    古人认为寒凉之物易致病,冷酒也一样,因此有俗语说“喝冷酒,睡凉炕,终要找病。” 元朝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

  • 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袋鼠不能倒退移动,只能向前,如果要转身只能调个头继续蹦跶。 2、章鱼有3个心脏,9个大脑,血液是蓝色的。 3、...

  • 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适龄男人每秒可以造一千个精子…… 2.猪可以高潮三十分钟,羡慕吗,人类? 3.有机会的话,蝴蝶也会吸血。 4....

  • 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误删网页:Ctrl+Shift+T,立马还原,而且可以持续往上继续恢复 一秒切回桌面: Windows+D,对...

  • 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没有一张纸可对折超过7次 2.根据统计每年驴仔所杀的人比飞机失事所死的人还多 3.人睡觉比坐着看电视所消耗的卡...

  • 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19世纪以前,假牙都是用士兵的尸体的牙齿做的。 2、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上有3G网络。 3、二维码(又叫快速响...

  • 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左撇子比右撇子平均长寿九年。 2、我们憋住的屁,最后都变成了嗝。 3、平安夜吃苹果的习俗只有中国。 4、吃巧克...

网友评论

  • 夜问:支持好文章,打破零回复:+1::+1::+1:
    加油

本文标题: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绿色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dz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