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龙口夺食话桑麻

作者: 布衣向儒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19:19 被阅读0次

    过了端午节,紧锣密鼓的龙口夺食就拉开了序幕。

    久居市井,乡村的生活气息渐渐远离,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今年难得每天穿梭于乡村街道,田间地头,亲眼目睹了麦苗返青,灌浆,拔节,抽穗,扬花,泛黄,泛白的成熟过程,同时也领略了沿途的阡陌风光。

    这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视野开阔,一望无垠,如果不是眼前金色的麦浪提醒,很容易误以为身处大草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乡村道路上已经出现收割机的身影,轰隆隆一辆接一辆从身旁开过,风尘仆仆,日夜兼程,给人一种“临战”的紧迫感,兴奋感。

    第一批晒麦人已经开始晾晒麦子,远远可见农妇忙碌的身影,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必须颗粒归仓。

    晾晒麦子

    记忆中的打麦场是夏收时节的农村最热闹,最忙碌,最喜庆的地方,顶着烈日,全村妇孺老少全体出动,滚动的碌碡,迎风扬起的麦粒,簸筛麦壳的农妇,摊晒麦粒的老人和孩子……

    在那个年代,为了抢收,学校每年是有麦假的,前后十多天,就是为了帮生产队捡回没收割干净的麦穗,确保颗粒归仓,我们也能得到每斤几分钱的回报,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劳动的体验,那份情怀是如今的孩子体会不到的,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缺失。

    思绪拉回到眼前,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夏收大战即将打响。

    连日的高温持续在30℃以上,坐着都会出汗,稍一动弹就是汗流浃背,可想而知,农民兄弟顶着烈日收割多么艰辛,汗滴禾下土自不必说。好在如今是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收割时间。

    而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国内大部分产麦区还停留在手工作业的镰刀,捆缚,肩挑的时代,汗珠子掉地摔八瓣,那是夏收人的真实写照,衣服被汗水浸透,搭在肩膀上的毛巾已经不起作用,草帽是唯一遮挡毒日头的防晒工具,却也只能遮盖头部,遮不住黝黑的脊梁与双臂。

    《悯农》一诗道出了农人的辛苦,学龄前儿童都会背,从小被教育要爱惜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解总觉肤浅,与切身感受不可同日而语。

    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与庄稼人的区别在哪里呢?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维度的世界,比如近日的持续高温天气下,市民急切盼望的是来一场大雨,浇透心中的闷热。

    农人也是人,不是不怕热,但他们更在乎地里成熟的麦子,一天不收回来晒干入库,便一天不得安宁。这让我想起白居易笔下卖炭翁的心境,“心忧炭贱愿天寒”,此刻的农人又何尝不是?虽然热,但热点好,多热几天吧!千万别下雨。

    雨天机械就无法下地作业,极端天气下的麦秆倒伏,那就更是欲哭无泪了,收割机根本派不上用场,非得人力收割不可,“龙口夺食”形象逼真,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此时此刻的夏收场景。

    幸亏下不下雨龙王爷说了算,如果当做资源来分配,这城里与乡下不知道该如何调剂,想必龙王爷也会大伤脑筋吧。

    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莘莘学子们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要赶考了,他们也希望下点雨,凉快点,好准备充分点,好睡个安稳觉,但农村来的孩子们未必这么想,他们懂得稼穑的艰难,父母的不易。

    毕竟粮食丰收与欠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地头的粮食收不回来,任你家钱再多,花钱买不到,钱可不能吃。

    好在龙口夺食也就十天八天,我们应该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关怀,十几亿人的粮袋子可不是闹着玩的,别让庄稼人流汗再流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 || 龙口夺食话桑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hl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