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历史有意思正版野史
读书|走向社团大哥的张溥

读书|走向社团大哥的张溥

作者: 风清不扬81 | 来源:发表于2023-10-05 07:35 被阅读0次

张溥,估计是中国古代最牛的社团组织者。他最早组织的是应社。

文人结社或是组成特殊的团体,自古都有。战国四公子养士,昭明太子的文人团队,都差不多。但从来没有明朝那么广泛的结社,据不同口径的统计,多者三百家、一般一百多家,人数从数人到数十人不等,有的只是一种“雅集”式的聚会性松散组织,相当于简书的诗社,甚至还没有某些简书诗社文社的活动多——我看简书过去还有线下雅集嘛。

张溥做社团大哥,开端于唐市应社。

唐市是江苏常熟的一个地名,在太仓与常熟之间,如今似乎划入沙家浜。当时常熟有名士杨彝住在唐市,建有私园凤基园,是“娄东二张”与杨彝、太仓双凤顾梦麟经常聚集的地方。

顾杨关系很有意思。顾是太仓双凤人,称织帘居士,家境贫寒而治学严谨,属于乡间贤士。应杨邀请,常去杨的凤基园探讨学问,甚至长期住在那儿,杨在凤基园应该是为顾留了一间茅屋之类,题为织帘。两人真是好基友。

顾比张溥大了十七岁,杨比张溥大了十九岁,两人几乎是张溥长辈啊。但杨顾某种意义上,明亡之后成了当地的学界领袖,地位很高。这两人在张溥十九岁考上秀才、一时名声在外之后,应对张溥进一步走上社团大哥,有引领张旗之作用。

再就是吴梅村或吴伟业,作为张溥的第一弟子,崇祯四年得到皇帝的关注,成为那年的榜眼,这大大提振了张溥的名声。这是后话。

天启年间,距离太仓五百里的常州金坛,当时叫金沙,那儿有个周锺,与张溥张采有类似的文学主张。天启三年,二张访周,得到周的帮助,奠定了张溥在生员中的地位,是张溥走向应社、广应社、复社领袖的前奏。在那之前,张溥取法刘知己、樊宗师,岁试时成绩很差。跟金沙周锺交流之后,更尚经史,下一次考试就进步了。

天启三年的见面,二张与周,三个人讨论的结果是:未来要变。实际上他们对晚明科举考试有个预测,这个预测结果与明思宗即位后的取士标准变化一致,以至于崇祯朝有大量复社成员中举。因为明朝到了崇祯以后,本质是个烂摊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真正的人才老了、杀了、贬了,哪来人补充啊?于是崇祯这朝的科举,就需要经世致用的人才。而最初的应社,就提倡这个经世致用。当然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周延儒,就是吴梅村成为榜眼的那届主考,他明白皇帝的意图,并将皇帝意图落实到科举中。

欢迎加入我的会员,一起写字共同前行。凡首次开通简书会员并选择本链接的朋友享受以下福利:1、本人赠送一次季度会员,即直接返利50元,只要通过以下链接首次开通会员即可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00e25c15,无附加条件(名额有限送完即止);2、会员期内持钻1万以上则每周一赞,持钻10万以上则每天一赞,推文上榜则奉上超赞;3、拿到日更微章、创作者徽章即予赠贝。老会员成功介绍新伙伴成为我的会员,奖励120简书贝个人持钻经历见本链接文章,欢迎随时探讨

相关文章

  • 【遇见第一百零一个女孩】张悬,我爱你无处告别

    终于懂了那句“我拥有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焦安溥,张悬。 愿你此生信马由缰。 你好焦安溥,再见了张悬。 ...

  • 与溥心畬有关的书(二)

    与溥心畬有关的书(二) 小小总结一下有关溥心畬先生的书目。具体的读书笔记以后慢慢总结。 《溥心畬谈艺录》前面写...

  • 《玫瑰的故事》读书笔记4

    那一刻,溥家敏的心死了,他眼前一黑冲出家门,难怪黄太太吞吞吐吐,原来大家都知道玫瑰与大哥恋爱了,就只有溥家敏不知道...

  • 实用且精美的笔记,是如何被

    1 闻名八方的“七录书斋”,其主人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少的张溥天资并非聪颖,记忆力也极为不好。 有一天,语文老...

  •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笔记

    民间有一句谚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出自我国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的故事。 张溥年少时记忆力很差,在课堂上...

  • 《半笔浮生》出山外篇·最后一战

    残弋斜阳,万籁俱寂,微风过,枯叶落,张溥独立,瞭望战场,看残戈断戟,听戎马风声,亦等妖兵,压境而来,张溥未曾想过赢...

  • 【0911晨读感悟】刻苦为学,济世为怀

    读书为明理,知其意,笃行之。 怎么为学?分享这个故事。明朝的文学家张溥是江苏太仓人。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因为是小老婆...

  • 自律的方法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少年时代的徐溥在私塾读书时,一次老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还以为...

  • 原来之前读书方法是错了

    古代大家往往都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方法,有观其大略的,从宏观上把握,如诸葛亮、陶渊明,也有下苦功夫的,例如明朝学者张溥...

  • 读书打卡第三天

    初读这本《民国四公子》,封面就告诉了我,民国四公子是: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 溥侗:(1871--195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走向社团大哥的张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ju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