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萧理查德
01
每当回头看过去时,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向往未来时,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这只是心理作用,时间的速度根本没有改变。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做总结的必要性。
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回顾了过去365天的经历和学习。
当中发现在两件简单的事情为我带来非常大的收获。
02
二十一年之后
今年我挑战了一个自己不擅长,甚至有些排斥的事情――写中文文章。
身为一名马来西亚华裔,虽然中文是我的母语,但是从小,中文是我最差的语言科目。
即使我能听懂中文和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读和写一向来都是我的致命伤。
从小学到高中,每次中文考试的分数都会给我的学习成绩拖后腿。
相反的,因为对英文的喜爱,新朋友往往以为我的母语是英文。
我在今年6月初重新尝试中文写作。
距离上次中文写作已有二十一年了。
当初我只是为了要提升自己运用中文的信心,才给自己设定一个简单的目标――两天一篇,持续三个月。
习惯是需要通过有规律并持续的做同一件事情培养的。
缺少规律和持续性,新习惯就无法完成形成。
举例当我们每天七点起床,时间长了,哪怕某天忘了设闹钟,我们七点依然会自动起床。
如果当中有几天,起床时间有变,我们就不见得能七点钟自动起床。
在过去的7月内,我一共发布了81篇文章。
起初的三个月是两天一篇,现在是一周两篇的节奏在坚持。
就这样我在三个月后形成新习惯。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或职场上培养某种习惯,秘诀就是有规律及持续做同样的事。
规律不是有需要才做,更不能是记得才做。
有规律是不管任何情况,没有借口的,按照自己计划的节奏来进行。
持续的时间需要足够长。到底多长才算足够长,这就因人而异。
如果一件事情,一天做三次,持续一个月也许已经足够了。
如果当中有间断,那持续的时间就要更长。
规律和坚持的基础是自律。
有规律和坚持的做事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技能和知识。
但是如果缺乏自律,别说持续一个月,想持续一两周都很困难。
还记得开始写作的前一两个月时,常常获得小伙伴的鼓励,说我能坚持写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快速获取信息,快速接触新事物。
我们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不知不觉养成了追求新鲜感的习惯。
有时候坚持在做同样的事情,可能会被视为“落后”。
其实两者根本不冲突的。
自律是很多特质的基础,如情商的培养和提升都是需要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之上。
小伙伴问我如何培养自律?
其实我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特别,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个目的,一个属于自己的目的。
这个目的必须对自己是有意义的。
与《留住好员工:找到工作的意义》的原理相同,找到意义后就能持续。
一般如果这个目的缺乏意义或者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要自律的执行是很困难的。
事隔二十一年这么久,要重新开始写文章的确非常困难。
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标准,获取题材灵感、内容的丰富性和清晰的表达观点是我写文章时的三大挑战。
起初我需要花两三天才能完成一篇文章。
随着习惯逐渐形成,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事情的“难度”会随着习惯的养成而减低。
在《三招快速克服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我提到虽然有些事情我们根本不擅长,甚至害怕,但是只要我们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只要我们愿意跨出第一步,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举例学开车的朋友起初会觉得开车不容易,一旦习惯了,其实也不需要费太多精神和力气也能把车开好。
03
总结:
1. 培养习惯必须有规律及持续一段时间做同样的事。
2. 自律是能规律和坚持做事的基础。
3. 自律可以通过给自己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目的和此目的必须对自己有意义来调动起来。
4. 事情的“难度”会随着习惯的养成而减低。

不再害怕高难度谈话
2017年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道格拉斯·斯通、布鲁斯·佩顿、希拉·汉的《高难度谈话》。
一向来我对沟通技巧特别感兴趣。
即使熟练了很多沟通技巧,依然还是会对一些谈话有排斥,甚至害怕的感觉。
之所以会害怕是因为“过于”在乎――在乎结果、在乎对方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利益。
读完这本书后,个人收获到以下的几个重点,并且更了解如何处理高难度谈话:
1. 高难度谈话之所以会被认为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在乎和对方的关系。
有时候因为过分在乎,我们容易把困难放大。
举例年底绩效评估时,即使我们觉得自己应该获取晋升提名,我们也不见得会表达这个想法。
我们会担心领导的反应和对我们的看法(《平时的勇气跑哪去了?别怕,说出来》)。
2. 高难度谈话不应该有“我对你错”的思维。
我们认为是事实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
它只是我们从所接触的信息中,解读出来的结果。
3. 双方对问题的产生都会有责任,即使责任是1%和99%。
进行高难度谈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谁的责任比较大,而是试图找出解决方案。
举例当遇到同事没把任务完成,并推卸责任时,如果我们的重点放在证明TA是错的,那可能最后“损失”的人也是我们。
领导重视的是把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了,领导的心思才会放在谁应该承担责任。
否则,领导关注的只会是谁没有解决问题。
4. 高难度谈话时可以表达情绪,但是不应该用指责的方式表达。
我们可以陈述自己在事情中的情绪,让对方明白我们的感受。
一旦我们开始用指责的方式表达,我们立即把对方放在对立面。
这只会把难度提得更高。
5. 我们需要一开始把进行高难度谈话的目的表明清楚――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如果对方收到并接受这个目的,谈话的难度会减低。
6. 高难度谈话的关键不是技巧,而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
只有在调整到合适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我们才有可能有效的面对高难度谈话。
第二步才是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来表达。
04
高难度谈话经常会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只要我们在于与对方的关系、对方的情感和想法,同时探讨的事情对彼此有点敏感,我们随时有可能进入一个高难度谈话。
例如处理与同事的冲突(《朋友问“同事之间起冲突了,怎么办才好?”》)、给员工较差的绩效考评、向领导表达对工作的不满、危机处理、处理顾客投诉等。
同样的情况对不同人意味着不同的难度。
难度会因人和事而有所不同。

总结
一年里发生的事情成千上万,只要我们多留意当中几件事情给所我们的体验和启发,已经足够我们收获满满了。
在新的一年里,我不求可以体验很多事情,只要有一两件事能够让我深度体验,我相信明年还是会一样精彩。
新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