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34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7:33 被阅读45次

    诗人解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二卷廪实中篇。

    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自王介甫以言利为正人所诟病,后之君子例避理财之名,以不言有无,不言多寡为高。实则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困所能为力。叶水心尝谓,仁人君子不应置理财于不讲,良为通论。

     

    大抵治军、治国方面,没有充足的财力使用,就无从下手。自从王安石因理财被正人君子评论批驳,后世的人就避开理财的问题,以从不说财力有无多寡为高明。实际上到了补救国力时就艰难了。

    断断不是贫穷困苦能解决间题的,叶适曾说:仁人君子不应当不讲理财问题。这真是个很好的说法。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财力来支撑,只有拥有充足的财物,才可以把事情办得最好。

    压倒性地投入,才会产生压倒性的成果。

    没有钱,寸步难行。

    做一番事业,甚至培养一项兴趣爱好,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势力作后盾,很少有做成功的。

    曾国藩非常重视湘军的军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实力,甚至可以说是财力。

    没有粮草,军心就会涣散,断了军饷,军队就会哗变。

    湘军军饷的来源,一是士绅的募捐。镇压太平军的目的是卫道,是替乡绅们保护财产,士绅们自然愿意捐助;二是在各地设立厘卡,收取厘金,也就是收工商税,这都是军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湘军不是朝廷编制的正规军,而是一群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种地农民,凭什么让人家死心踏地地跟着你往前冲,甚至不惜丢掉自己的性命?

    对于将领来说,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湘军的将领都是饱读诗书的书生,儒家思想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太平军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毁坏那里的孔庙,大肆宣扬拜上帝教,这激起了天下读书人的愤懑,逼迫他们起来捍卫孔孟之道,因为这是他们的理想和使命,这比生命更重要,他们为了“卫道”,可以慷慨赴死。

    而跟兵勇们谈理想,显然不合适,必须用钱财来激励他们。因此,湘军的薪水,比绿营兵要高一倍多,高薪,是湘军战斗力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湘军每打下一座城池,就掠夺那里的金银财宝,装上船运回湖南老家。正是由于这些财物,极大地促进了三湘大地的发展,使身处内陆的湖南成为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省份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挺经》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bg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