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立宪三大利

作者: 梁宵 | 来源:发表于2017-03-03 01:04 被阅读23次
    晚清立宪三大利

    进入二十世纪的大清帝国已风雨飘摇,出洋考察的载泽心里清楚,立宪千好万好,总得要说动慈禧同意才行,如果慈禧不同意,任何改革都搞不起来。所以首先必须证明立宪“无损君主大权”来打消自己的顾虑,摆出立宪的种种好处来说动慈禧下定决心尽快改革。于是《奏请立宪密折》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来展开的。

    载泽在《奏请立宪密折》中提出了著名的立宪“三大利”,曰“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弥”逐一阐述立宪的好处。

    大利一,皇位永固。其实这头一条“立宪之利”,载泽在《奏请立宪密折》的前画部分已经不惜笔墨详细论及,现在又再度把它列入三利之首,实是不遗余力地反复强调与重申,目的就是为了说服慈禧太后接受立宪。载泽及其清廷内部其他主张立宪的官员所赞同施行的立宪,无一例外都是君主立宪。拥护君主是他们承认立宪的前提。无论从其效忠的统治集团的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为自身的政治前途计,立宪派官员们都不希望立宪有损于皇权,彻底动摇现有体制的根基。

    大利二,外患渐轻。此一利,是着眼于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极为不利的国际形势而言的。蒋廷黻先生曾对近代以来,中国与外国的国际关系作过一个言简意赅的总结,说“1840年以前,中国不肯给外国以平等待遇;1840年以后,外国不肯给中国平等待遇”。若要减轻此种外患,载泽以为中国“一旦改行宪政”,岂不是主动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大家庭了吗?如此一来,敌国化为友邦,“鄙我者转而敬我”,立宪实具外交上改变中国不利之国际形象的功效。

    大利三,内乱可弥。要想“皇位永固”,必得消弭"内乱”。这里所言的“内乱”,毋庸置疑,当然指的是孙文领导的革命运动。1905年8月“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次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组织,十六宇方针中的“驱除鞑虏”,“建立民国”更是将革命的矛头直指现政府。载泽、端方考察团所游历的“海滨洋界,会党纵横”。

    如何方能治本?论革党之说,其所以煽惑人心者,正在于攻击现体制为专制政体,“官尽贪人,民为鱼肉”。这样的宣传,使很多人倒向了革命。今若现行政府能自行改革,将专制政体一变而为宪政这一“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则一可安抚立宪派,二能孤立革命党。到那时,革命党人就算欲造言兴说,也没什么说辞了。革命言论失去市场,其组织、其活动自然也自然会冰消瓦解。

    以载泽为代表的考政大臣是当时朝廷看重的政治明星,他们的忠诚也是不容怀疑的。五大臣周游列国,亲历西方各国的制度风物,对于立宪问题,他们最有发言权,同时,他们的发言也最有分量。如今,归国以来,他们再三上书奏请立宪。对此,朝廷不能不重视,也不能不考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清立宪三大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hl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