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和奶奶又吵架了。
现在年近七十的这一辈,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经历了是非变故,品尝过酸甜苦辣。他们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他们的人生有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也有我们这代人难以体会的快乐。
那个年代,耳濡目染雷锋的故事,每个人都手捧一本《毛泽东语录》。开饭前,就像日本的“我开动了”,就像基督教徒家中的祷告,每个人总要背上几句。满街振奋人心的口号,将整个城市都渲染成了红色。无从知晓那个年代的幸福,可能来自于苦尽甘来的感觉。短暂的几十年里,他们见证了中国的一次次蜕变,每个人的经历足以著成书籍。
我相信不同的年代背景总会塑造人们不同的性格,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们,是那么地相似。例如七零后的稳重踏实,八零后的迷茫与务实,九零后的天马行空...四零年代的人们,任劳任怨。
爷爷奶奶是我接触到的身边的四零后,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能代表四零后群像。奶奶是个喜欢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的人,一遍又一遍,而且每遍都是同样的开头,过程和结局。少时不懂事,总会觉得烦。现在长大了,开始思考人的一生,因为懂得了人生的短暂,也开始理解老年人,开始设身处地,从他们的故事中思考一些事情。
是的,爷爷奶奶又吵架了。
奶奶哭了。我第一次看见她在与爷爷的争执中显得脆弱。在几次撕心裂肺的吼叫声后,剧幕的高潮结束般,她缓慢地将身子倚在餐厅的靠椅上,抽噎起来。
当人开始步入老年,心境夹杂着历尽沧桑的释然,但白日太长,在他们的闲暇时光,总要将自己的思绪停下来,回顾过往。
没有人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满意,过往的点点滴滴,总要有些许遗憾,这些小遗憾汇聚成或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不满,但却也无力改变。
奶奶的遗憾,是嫁给了爷爷。
奶奶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年轻时虽长得有些臃肿,但作为农村妇女,既拥有了下地干农活需要的强壮体魄,又纳的一手好鞋,可谓心灵手巧了。爷爷长得十分英俊,高挺鼻双眼皮,当他上街时,满街的娃娃们都追着他喊“美国大兵哟!”。
爷爷和奶奶就像磁铁的两极,矛盾的一对,那时谁都不知道他俩能好。
爷爷眼里的奶奶,不是臃肿没文化的,而是村里纳鞋底最好的姑娘,看似平凡的脸上却长着一双极大又水灵的眼睛,而且嗓门嘹亮,唱戏一定很好听。
奶奶眼里的爷爷,不只是长得好看的穷小子,还是会拉二胡,会打篮球,学习成绩优秀的三好青年。
爱情的开头,总是觉得对方满是优点的,就算知道了对方的缺点,对于双方来说,也只是一些小瑕疵。
奶奶的坏脾气人尽皆知。她的脾气倒不是体现在做事上,而是完完全全体现在口头上。她没上过学,总希望身边的人都能有文化,将来过上体面的生活。因此她对儿女严苛,爸爸曾因不好好读书挨过她的皮鞭。她对我更严苛。她见不得我闲下来,只要我坐在电视机前或者拿上手机,只要她看到,无一例外不会引来一阵骂声。
奶奶虽然脾气差,但我知道她的坏脾气都是掩饰她内心脆弱的盔甲。
她是老革命的后代,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牺牲了,那时她才一岁。还在襁褓中的她跟随母亲从南方走到北方,开始新的生活。在北方,她有了继父和六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但幸运的是,继父对她很好,兄弟姐妹们也把她尊为大姐,处处让着她,有什么好处都想着她。
因为她值得这样善意的对待。
她是那种“只要你们好,我再苦都无所谓”的人,作为家中的“老大”,她省吃俭用供弟弟妹妹们上学,而自己却放弃了学习的机会。
他们婚姻的开始,一直是爷爷忍让着奶奶的任性,无论奶奶的脾气再差,讲话再难听,爷爷都忍让着她,因为他知道奶奶是“刀子嘴,豆腐心”,凡事都只是图个嘴上便宜,心里总还是好的。
但二人年龄渐长,两个本身性格上就处在平行线上的人,渐渐变得无话可说,年事渐高,奶奶更加爱无理取闹,爷爷则不想忍下去了。
或许是人老了,早就懂得了“人生是为自己而活”的道理。爷爷想,自己干嘛要为难自己,整天待在家里和一个完全理解不了自己的人吵架呢。
退休后,爷爷喜欢到外面和人聊天,闲时再搞些文艺活动,而奶奶喜欢宅在家里,每天都在操持家务。
奶奶会埋怨爷爷,说他“玩心大”,每天见我闲着就找我抱怨:“你爷爷就喜欢往外头跑,在家待不过几秒!碗也不洗,地也不拖,我简直是他的保姆!”每次听到奶奶的抱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也不知道怎么替爷爷说好话。
而爷爷呢,真的不是顾家的主儿,奶奶说的也没错,他吃完饭总是抹下嘴就走了,一直到下一个饭点再回来,有时候外面有饭局,他就干脆不回家了。
同往常一样,中午十二点,爷爷于饭点准时到家。
奶奶在厨房里炒着菜,餐厅里风扇开着。
爷爷抠门的属性上线了,他看到了餐厅里开着的风扇,而奶奶在厨房里。他二话不说,把风扇关掉了,恰逢奶奶从厨房出来。
三伏天,厨房里就像蒸笼一样热啊。
“你怎么把风扇关了!”
“你不用风扇,开着干嘛,这不是浪费电么!”
“为什么我用就是浪费电了!这么热的天,你真忍心不让我开风扇,我给你们做做饭,连这种要求都不能满足么!”
奶奶越想越委屈,她实在受不住,就哭了起来。
我第一次看到奶奶哭,却不觉得她在胡闹。
爷爷,难道金钱能买家人的健康么?
奶奶哭,定是想到了过往。
她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爷爷。她自卑自己的相貌,自卑自己没有文化……
一段婚姻关系中,假如开始两者就是不平等的,那么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明显。
一段幸福的婚姻,平等是前提。短暂的激情敌不过长年的相处,婚姻开始时互相忍让,总想着“我爱他,我可以忍”,但是你会忍一辈子么?
在爱情中,双方的吸引法则不应该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比如爷爷喜欢奶奶手巧,奶奶喜欢爷爷的相貌和优异的成绩,双方其实并没有进行深度的精神交流。生活不易,维持婚姻更不易,绵长的岁月,靠的不是最初的激情,也不是靠一个“忍”字,而应该是一句“我懂你”。
有人这样表白,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忍受你所有的小脾气。
但精神上没有共同之处的两人,“爱”是否只是表象呢?
前些日子,一个朋友突然说:“只要现在有个男孩追我,我一定立刻答应。”
而一年前她还将爱情看得很严肃,告诉我如果她不爱对方,那么对方怎么样她都无动于衷。
一年过去,也许是看着身边的人都有了伴儿,她的朋友圈满是“秀恩爱”的画面,孤零零的她开始着急了。
开始一段恋情,无论是单方面追也好,两情相悦也好,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有着精神上的依靠不是很好么?
而轻易地开始,没有任何相互了解的前提,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小瑕疵都将变成引发争吵的导火索。
我们不要爱的将就。
爱情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应该是生活的附属品。
《幸福三重奏》中,福原爱对丈夫说:“我们是人生中有乒乓球,不是乒乓球中有人生。”
爱情也一样,人生中有爱情,而不是爱情中有人生。
不要将爱情看的太重要,相信这世界上总会有你爱的并且爱你的人,而你们爱的,是对方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