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了解打坐
了解打坐(六十九)大制不割

了解打坐(六十九)大制不割

作者: 悦渐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15:20 被阅读0次
    一知一守
    太上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有过参禅打坐的经历以后,我读道家的经典作品不再像是看天书。儒道佛虽形式侧重各有不同,但也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经典无优劣,无高低,只有遇者与之是否有缘,是否相应,是否合适的差别。

    无为法,禅,道都是需要心悟的,而在此基础上启迪后学的一系列文字语言无疑不是帮助我们去心悟的手段。


    本章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三知三守便能常德在身。常德是什么?有常便有非常,不常,无常。无常之德是我们缘起世界的幻影,短暂而处于变化当中。常德是心悟之德,是脱离了二元对立之德,无分之德。

    老子真的是很慈悲,他告诉我们何为道又怕我们无法悟道,不解常德,便退一步把有常德的表现说出,从这三知三守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雄雌,白黑,荣辱都是反义词,看起来是对立的。但一知一守,便将二元对立变做不分,解除了坚固的对立。其实,不仅是老子向我们提到的这三组,任何对立都可以在一知一守当中消融对立。

    怎么中和与消融呢?拿老子给我们的例子来说,先看雄雌。雄雌代表力量对比,力量的对立。对立对比的产生,常常是外界标准的体现,先不说这个外界标准是否真的能作为划分的依据。就比如按一个既定的标准,我们可能处在强势一方,也可能处在弱势一方,这是外界标准下的“雄雌”,那么老子是什么意思呢?“知其雄,守其雌”,我个人会把“知其雄”看作是外界标准下的雄,守其雌看作是我们内心常德状态下的守雌。一雄一雌力量对冲达到中和状态。换一下位置也一样“知其雌,守其雄。”行不行呢?当然可以啦。当我们处在强势状态的时候,反而要保持内心的谦虚低调,否则就会偏过。当我们处于弱势的时候,内心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自我激励和上进,否则也会偏离。

    那么剩下的就好理解了,“ 知其白,守其黑”。我们知道一个事情就一定要什么都明明白白讲出来吗?就算对什么事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对方怎么想我都了如指掌,但是一定要显露这种聪明吗?读三国我们都知道那个“鸡肋”论的杨修是如何被曹操杀掉的。只能说杨修空有一身才学都停留在表面,他一定没读懂老子的书。反一下也成立“知其黑,守其白”,比如古代一些君王昏聩民不聊生的朝代,奸臣往往口蜜腹剑步步为营,忠臣大多嫉恶如仇发配杀头,但是如果是明臣,他们就会知其黑,守其白。这几天看微博,有一个明星的粉丝卧底这个明星的黑粉贴吧十年最后成功上位。怎么说呢虽然这件事情的意义不大,但是背后这种知其黑守其白的思路是对的。这也算是一个应用吧。

    “知其荣,守其辱”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就是一种稳定和中和,让自己不落入任何一边的一种方法。同样荣辱的位置可以互换。其实,这里面除了“不二”的思想,还要配上“太极”的思想,荣和辱,雄和雌,白和黑的位置都不是绝对的,都需要我们靠一知一守去寻找一个动态平衡,这个平衡,这个尺度让我们身心稳定,乃至让我们见道悟道明道普道,让我们“复归于朴”。

    复归于朴,用词很准确。复归。不是归。朴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如婴儿乎的状态。我看曾公解读道德经的时候说,这种状态和年龄无关,不是你真的变成一个小婴儿,而是那种天真无私,无知无欲无求的状态。很多人会觉得这过于理想化,不现实。是的,老子接着说了,不修行则常德离,则朴散,我们都是朴散,已经不知道那种如婴儿乎的状态了。“朴散则为器”人心和世界越发茁壮,常德不复,二元对立。这种情况下,“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圣人不得不出来了,官长不得不出来了,一切都变得支离破碎起来。大制已割。

    所以,这一章的重点在前面的三知三守,最后告诉我们不知不守的后果。其实还是老生常谈,重复去说一个事情,圣人慈悲反复提醒。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打坐(六十九)大制不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kw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