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耳机,心情极度沉重,不该在动荡的时候去听一段悲伤的历史。听完了央视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从初生,觉醒,受挫,称霸,到歧途,劫难,变革最终涅槃,短短两天时间,在暴风雨的公交车上了,经历了一个国家八百年来的筚路蓝缕,问鼎中原到凤凰涅槃,回头再看看自己的悲伤,竟涌现出一种微不足道的意味。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一个八百年的国家说没也就没了,再多惋惜和假如也是无力回天,历史从来不是按照人的意愿发展。而天地间一个小小的我,更是微不足道,对于命运的有意无意安排,即无法左右,也无力挽回,唯有坦然面对。
一直对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有着浓烈的兴趣,总觉得那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唯有读懂那段历史才能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楚地人民,更是对其中的楚国有着不一样的情愫,听完《楚国八百年》,决定认真梳理一下,将脑子里那些悬浮着的一个个楚国历史事件串联起来。
慢慢整理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史料的汪洋大海,围绕着楚国八百年的历史和人物如汗牛充栋,一个点连着另一个,又连成一片又一片,每一片往深些挖,都可以拿出来做成一个专题,索性任由性子整理起来,不觉整理出了四篇:楚国篇,循着楚国发展的轨迹一点点延伸,随楚兴衰;晋楚篇,回顾春秋百年晋楚的争霸之路;秦楚篇,探寻从秦楚百年联姻到亡秦必楚;吴楚篇,以小胜大,看楚才兴风作浪;且先看楚国八百年之楚国篇。
商朝末年,鬻熊协助周文王起兵灭商,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最后死在了征讨的路上,然而胜利后,却被周天子忽略。周成王时,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居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楚始建国,区区五十里蛮荆之地,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国力渐渐强盛。虽源于中原,然而地处南蛮,又是周王朝的异性国,一开始就是受歧视的对象,一直得不到中原王朝的认可。周昭王三次伐楚,却落得全军覆没,溺水而亡,以至于周人讳言此事,只道“南巡不返”,从此开启了楚人“不服周”的征程。
能一箭射穿石头,比后羿还善射的熊渠,远交近攻,开疆拓土,蛮夷归附,将楚国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向周天子叫板。公元前740年,不满国大爵小的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自此楚君皆称为“王”。为获得战略资源铜矿,楚武王三次伐随,70岁死在了征途,却终于将铜绿山纳入版图,为楚国成为强国创造了必要条件,也留下了夫人邓曼对武王千古流传的勉励“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
武王的儿子文王继位,迁都于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楚伐申,假道于邓,后又灭邓。息侯教唆楚王伐蔡,俘获蔡哀侯,哀侯渲染了一下息夫人的美貌,文王就灭了息国抢了息夫人,息夫人一句:“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文王就灭了蔡国。其间,卞和的宝玉经过三代君王终于在文王手里成为“和氏璧”。
息夫人的儿子楚堵敖熊艰继位不久杀弟不成,反被弟弟楚成王熊恽夺得国君之位。成王即位后以“布德施惠”、“结好诸侯”和重贡周王来巩固王位。同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齐桓公为遏制楚国北进,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军队南下攻楚。屈完一句“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联军偃旗息鼓,结召陵之盟退去。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欲称霸,泓水之战宋襄公行 “仁义”却输了战争,自此楚国称雄中原。后来又来了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遭晋国打败,向中原发展又受阻。因果报应,一代雄主,自食恶果,最后被儿子商臣逼宫,熊掌没吃成就自缢身亡,楚穆王商臣登上历史舞台。
楚穆王即位后,尽力改变楚国在城濮之战后的劣势,先后灭亡江国、六国、蓼国等国,进一步控制江淮地区(今安徽中、西部);攻打并迫使郑国与楚国请和;攻占陈国壶丘;平定斗宜西、仲归叛乱;生了雄主楚庄王。
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庄王葬马,庄王问卦,绝缨之宴,拒造京观,止戈为武。去贵族任贤臣,晋楚争霸二次大战,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打得晋国连逃跑都要楚国人在后面指挥,尴尬回应“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楚庄王饮马黄河,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楚胜晋败后,郑国屈从了楚国。楚庄王又围攻宋国,经九个月围困,宋国 “易子而食,析骨以爨”后,力尽降楚。宋降楚后,鲁也转而依附楚国,楚又联齐制晋。一时中原形势完全落入楚国的掌握之中,楚庄王如愿以偿地取得了中原霸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文治武功也终于赢得了中原文化的尊重,连孔子都称楚庄王与儒家的“仁”相符。
雄主一死,贵族间的新仇旧恨迅速暴露,楚国国力直线下滑,很快被晋国反超。楚共王初年贵族内乱中巫臣被灭族,投晋入吴, 楚才晋用,立志“置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教吴人以军阵之术与抗楚之策,吴国始强,令楚国后患无穷。晋楚鄢陵之战的失败,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温和的楚共王晚年,目睹着晋悼公一次次会盟诸侯,声势昊天,暴病而亡。
楚共王驾崩,楚康王新立,沿着先王争霸的道路上前进,争斗江淮,力挫东吴,四伐郑国,北上求霸,十四国在宋国召开“弭兵大会”,签订盟约,霸权由晋、楚二强平分,史称“向戌弭兵”,晋楚并霸。至楚灵王时,欲重塑庄王之盛却好高骛远,穷兵黩武,又穷奢极欲,修章华台,遗梦苑,好细腰,戏晏子,失民心,死人手。楚平王时,奸逆当权,继续沦落,将伍子胥逼出昭关,留下“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历史恩怨,伍子胥与军事天才孙武联手,训练吴国的军队,打回楚国,攻破楚都郢,将楚平王掘坟鞭尸,楚国几为吴国所灭,霸业渐行渐远,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在位仅6年的楚声王竟然被“盗”所杀。儿子楚悼王继位,用吴起改革八年,楚国再强盛,败三晋,西却秦,天下诸侯畏楚之强。可惜悼王一死,吴起就遭扑杀,并用死为楚肃王除掉贵族毒瘤,接着就迎来了楚国的最后一春,宣威盛世,攻残越国,大败齐国。两任楚王的努力使楚国成为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巴蜀,东至大海,幅员空前广阔,进入最鼎盛时期。
到楚怀王,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楚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并很快就形成了楚、齐、赵、魏、韩、燕、义渠七国合纵攻伐秦国的局面,显赫一时。执政中期却误信秦国宰相张仪,六百里商于之地就毁掉了齐楚联盟,还被秦国扣留囚禁,国土沦落,客死秦国,楚国从崛起走向了衰亡。雪中送炭,巫山云雨,无功受禄,惩羹吹齑这些成语都出至于怀王。
儿子顷襄王时代,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顷襄王迁都陈郢,屈原于同年投江自尽。襄王死后,其子楚考烈王在春申君帮助下继位,与信陵君所率的魏军配合救赵,大败秦于邯郸。到楚王负刍,秦国大将王翦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大将项燕被秦军击败后自杀,负刍被俘,楚国亡。
纵观楚国历史,从一个村子大地盘的蛮夷小国,到问鼎中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兴衰起伏,绵延八百年,历经四十几代君王,全盛时期其疆域北到黄河,东达东海,西至巴蜀,南抵岭南,却终被秦所灭,为之扼腕的同时,不禁让人思考其中的历史缘由,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