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美食,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外婆家离城镇还有点距离,徒步走到村口有点远。早年外婆年轻硬朗,赶早市走上个几公里都不带喘息的,从早市回来总能拎回来新鲜,陪着外公一起做午饭,一副农村风景下,炊烟袅袅水墨画的样子。看似两口子生活简单,但其中的幸福,最简单不过晚年之间的执子携手了。
后来外公去世,外婆变成了一个人。到了年纪对待死亡,外婆表现的很平静,其实年轻人也体会不到那种逝去的痛。外婆倒是清闲,宁愿自己一个人住在乡下也不愿意进城生活,一个人在家里重复着两口子以前一样的生活节奏,只是有时候有点显得形单影只,该赶早市赶早市,该下田拔草下田拔草,该烧火做饭就烧火做饭。
我一年回家一次,回外婆家也是一年一次,只不过每次待的时间更短。和外婆不亲,见面也只不过是客套的寒暄,也不太愿意在外婆家吃饭。回老家前老妈子就嘱咐不要劳累外婆做饭,可外婆每次总是热情的不行,饭点都没到就张罗着要杀鸡宰羊什么的给我们吃,场面甚是喜庆,我们推三阻四,“扬言”马上要回家了,或是每次都吃完饭才回家,让这顿饭每次都不了了之。
外婆家的灶是大自然的灶,烧柴火,大铁锅,一起火真的是炊烟袅袅的,烟雾很大,柴火烧起来发出“呲呀呲呀的”声音,描述的多么生动城市人也无法深入体会,就像南方人通过描述永远感受不到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声音的奇特感。
今年会外婆家的那天是下午2点,外婆还没吃饭,自己一个人就比较随性,同村老婆子一起唠嗑,常常中午忘记吃饭,废寝忘食得到快乐,其实也是一门子享受。外婆看我们来,笑的合不拢嘴,撸起袖子就要开始张罗,我们一个劲的说吃过饭了,外婆满脸的嫌弃,推脱之下也没能说动我们,于是自己烧起了柴火。
烧的是鱼。海南的鱼产丰富,但是我们家不靠海,喜欢吃,但是时常吃不着新鲜,所以对于新鲜的鱼还是存在情怀的,觉得好的鱼肉顶得上好几顿肉食。
灶上烧完了水,外婆摆上大铁锅,站着就开始烧鱼,浇了一大勺油,拿着铁铲猫着腰。这站着烧菜我还是第一次见,外婆估计是习惯了这姿势,单手插着腰信手拈来,我的老腰倒是觉得有点颤抖。
烧鱼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油热之后直接加入了切好的鱼肉。鱼肉比较好熟,外婆控制火量全靠柴火的进进出出,好似简单却又暗藏玄机。
鱼皮煎的焦脆,鱼肉还保持着鲜美,美好搭配。家里的院子很大,三世同堂的那种感觉很轻松,做饭的感觉完全无负担感。外婆心眼成熟,鱼肉的翻面,灶中的去火,胸有成竹,说说笑笑间就把鱼肉煎熟了。
调味更是简单,出锅前,外婆随手往锅里洒了些盐。
捧出锅的时候,外婆一个劲的吆喝我们一起吃。我们还是没动筷,我和外婆说:“我给你拍张照片吧~”外婆的朗朗笑声让我觉得好天真无邪,快门咔擦下去后,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我们围坐在饭桌旁边,鱼和酱油是我们这的标配,盐粒只是一点点的调味,酱油才是硬角色。我们习惯了海鲜配酱油的搭配,好多时候,我们可以没有辣椒,没有辣酱,没有其他的各种香辛料,但唯独不能少了酱油。看着外婆嘴巴biaji biaji的,没有牙齿和老去的皮肤一起动的韵律,很有喜感。
早年外公还在的时候,生活很简朴。一顿饭,常常是稀饭和盐粒,或是配点酱油就可以了,红军时代留下来的吃饭习惯,后来生活小康了也一直没改掉。变化最大的也只是稀饭和的配料变成了方便面里面的香辛料而已。市场经济那么发达,香料配料那么多,外公对方便面香辛料如此情有独钟,我有点泪崩。
外婆一路走来,朴素习惯是带着下来了,但是现代生活的影响在外婆身上更能彰显,会和一家子出去旅游,会吃很多没吃见过的东西,但是沉淀在骨子里面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就像煎一只鱼就放几粒盐那么简单。
临走时,外婆硬是想要把一大碗黑豆塞给我们带回家,说她自己一个人吃不完,让我们带给妈妈们吃,我们又是一番推脱,理由也说不上。惭愧很久,又盛情难却,最后我们还是收下了黑豆。
开着小摩的在回家的路上,感慨万千,下一次见到外婆又是一年后,那时,苍老铺满脸,步履更加艰难,早市、耕地、猫腰做饭,熟悉的生活节奏,只是动作又慢了一圈罢了。
英语有个描述慢慢变老的词,叫做是“aging”,外婆在aging,不知道哪一天会离开,出门在外的游子,真的应该常回家看看~
我 ,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厨子
“卡咩是只羊”
每个食谱都有一个故事
第 133 篇美食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
Photo by 卡咩是只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