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岁月拾遗能感动自己的好文章-收录原创好文章专题
【王阳明传略】04 十二岁到十七岁,曲折多事的五年

【王阳明传略】04 十二岁到十七岁,曲折多事的五年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9-10 19:00 被阅读0次

诸让,祖籍安徽濠州,姚江诸氏第五传人,字养和,成化四年(1468年)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历任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江西布政司左参议、山东布政司左参政。

诸让和王华是同乡金石之交,成化十九年(1483年),他主考顺天府(北京)乡试,前来王家拜访,与王华约定儿女亲家,时王守仁11岁。

成化二十年(1484年),王阳明12岁,生母郑氏去世。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王华娶继室赵氏、侧室杨氏。后赵夫人生三子守文,郡庠生;生一女,嫁给了王阳明的弟子、南京工部都水郎中、同乡人徐爱。杨氏生二子守俭,太学生;四子守章。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王阳明14岁。是年鞑靼部三万大军侵入大宁、金山,渡过老河,攻杀三卫头目伯顔等,掠去人畜以万计。三卫乃相率携老弱,走匿边圉。边臣刘潺以闻,诏于刍粮优卹之。

尚在塾馆就读的王守仁不辞而别,出走月余,潜游居庸、将军石和马兰峪三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途中,王守仁梦谒马伏波庙,题诗云:

拜表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铭文永不磨。

又京时畿内石英、王勇作乱,王守仁几次要上书当朝宰辅,请兵前往征讨,被父亲王华力止。

王守仁遍求朱熹著作阅读,读到“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一句,祖父号竹轩,官署中都是竹子,即取竹格之,茫然无可得,遂深思数日,卒遇危疾,几至不起。乃疑圣人之道恐非吾分所及,且学科举之业。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王守仁15岁,依旧在塾馆学习。

八月十九日,明宪宗卒。九月六日,明孝宗即位,明年改元弘治。王华遣王守仁回余姚,祖父同行。

弘治元年(1488年),王华被任命经筵官,负责修宪宗实录。诸让来信招亲,此时诸让在江西任参议,王华即命王守仁前往洪都(南昌)迎亲。

成婚之日,王守仁偶闲行入铁柱宫,遇道士趺坐一榻,遂请教闻养生之道,相与对坐忘归,次早始还,洞房花烛之夜,竟让新娘子彻夜独守空房。

弘治二年(1489年),新郎官王守仁在南昌闲着没事,就把时间都花在临摹怀素的《自叙帖》上,由是书法大进。

十二月,王守仁携夫人启程回余姚。王守仁在岳父家呆了一年多时间,故后人多疑两家有招亲还是迎亲之争。

王守仁行船过广信(上饶),闻大儒娄谅在此,遂上岸拜谒,娄谅向他教授宋儒格物之学,对王守仁说“圣人必可学而至”,17岁的王守仁深受鼓舞。

王华入仕前,曾在浙江东阳任塾师,所以王守仁途径东阳时,前往游览万松窝,并咏诗一首:

隐居何所有?云是万松窝。

一迳清影合,三冬翠色多。

喜无车马迹,射兔麂鹿过。

千古陶弘景,高风满浙阿。

十二月下旬,王守仁回到家乡,不久祖父竹轩公去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略】04 十二岁到十七岁,曲折多事的五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mt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