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位驴友说过一句话,颇有哲理。
千万不要去开发了一半的景区,因为那里的人不再淳朴,同时那里的管理也不足以保证顺利的游完全程。印象中的岜沙正是处于这种变革的阵痛期。当然,作为一个山区,能够通过旅游来带动经济,我们这些外人是无可厚非的,但同时,古老传承的一些东西必将湮没于这股潮流当中。丽江如斯,郎木寺如斯,岜沙如斯......
岜沙作为中同是目前仅存的枪手部落,但现在完全没有猎物可打,纯属表演。岜沙已经是黔东南州最重要的一个旅游景点,或许是源于那个唯一的枪手部落,国内和国外游客都趋之如骛。
据说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三大宝”,进入寨子第一印象就是黑色,黑色的瓦房,黑色的枪杆,岜沙苗族的黑衣,长长的黑发,这一切都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但是黑色的特征,使得岜沙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景点。
这里保留最完整的,莫过于木制的吊脚楼,整个房屋全是用树木搭建而成,最古老的房屋屋顶都是树皮搭盖的
岜沙在月亮山麓,虽然说没有森林覆盖,却也是竹林和草木环绕,山寨依山而建,山寨下面是梯田。从这里吊脚楼也能看得出寨子里其他房屋的结构,光线不会挡住自己的房屋,山寨里面的竹林,让密集的房屋显得有些层次,远处的梯田和缕缕炊烟显示了良好的视野。
整体上看,岜沙苗寨保持了过去的风貌,但仔细看看,山寨还是有变化的,这也是对生存环境改善的必然要求,大部分苗寨的屋顶不再是树皮,都是黑瓦,有的还用上了铁皮做里衬,这样遇到风雨,寨子的房屋会更安全些。
岜沙的苗家世代保持着男耕女织,稻作为生,狩猎为伴,信奉树神。从这些家里挂着的鱼篓来看,除了打猎、种田之外,捕鱼捞虾也曾经是岜沙人最重要的一项生存方式,只是到了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生存方式似乎都在渐渐地放弃。
据说岜沙人睡觉不用床,大多睡于楼板上,更有甚者像年纪较大的都适应了长期坐睡的习惯,根本没有躺睡的概念,不过现在的岜沙人虽然保留着过去的许多习俗。实际上,在生活起居等方面,现在岜沙人已经完全过上了现代的生活,虽然条件略差点。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后来有人研究,应该是秦汉时苗族迁徙到这里的。他们被迫迁徙到深山处,基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苗族人枪不离身刀不离腰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想最后的枪手部落是否只是一个卖点,去了之后才证实,应该说中国唯一的枪手部落这个说法是真实的,虽然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禁枪,但是岜沙可能是中国唯一获得批准个人佩戴枪支的寨子,岜沙人的火枪得到了政府的特许,岜沙人特别珍惜老枪,甚至一代代传下来的,成为重要的传家宝。
这里的男人虽然个头并不高大,但个个非常精悍,他们身着青衣,腰间佩刀,肩上扛枪,十分像是古代的武士。
岜沙人的衣着也很独特,神秘的华丽,男子穿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妇女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配以色彩鲜艳的蜡染及刺绣。不管男女老少,都穿一种蓝紫色泛着光的衣服,有点儿像我们儿时流行的香云纱。据说这种布料是苗家自己纺织的土布,加上一种叫蓝靛的植物,在自己织的土布上染成的,并且在染制时还要加入鸡蛋清,这样染成的布既有光泽,又能防雨,还有一种说法是衣服穿脏之后,不用洗,继续放进染锅再染一次,所以才能有如此发亮的感觉。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头部四周的头发剃光,顶部留有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它成为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不过我们见到的男人都包着头巾,只有参加表演的小孩子才能见到“户棍”。我所居住的客栈,房主的儿子曾在深圳打工,对我们说:留那发型太麻烦,现在年轻人都不弄了。
在岜沙的寨子里面看到很多的木架子,一排排木架在山寨路边山坡上都可以见到,由粗粗的树干搭建而成,这就是岜沙的“禾晾”架,苗寨收割稻谷之后,将禾穗一根根地割下,谷草则留在田里,稻穗则晾晒在木架上,形成了寨子里最独特的风景“禾晾”。每个禾晾架大约五六米高、四五米宽,糯谷穗一排排挂起,金灿灿的一大片,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是收获的季节,没能见到壮观的场景。
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和树林的荫庇,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而山头的树木也被视为了岜沙的神木,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所以对树木保护得很好。
岜沙的寨子的半山上,有一处非常平坦的地方,这里有民俗表演,不是每天都有,但是每当旅游团过来的时候才有,由于我们人多,专门安排了一场表演,寨子里的大人和小孩子穿着民族服装,扛着枪,吹着芦笙,表演给游客看。
很多吊脚楼的下,依然像过去那样,成为养鸡猪养牛的地方。
岜沙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景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很少有叫卖土特产的人,即使本地有刺绣、竹笋等特产品,但是很少看见村民围着游客去叫卖的,只有在广场的为数不多的店铺,才有些东西出售,这点也许与岜沙人的孤傲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岜沙也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到寨子里拍照的时候,很多岜沙还是不少人拍照不会要钱的。但我就遇过在问他们能否合照时他们会热情的答应,拍完照后,他们主动向你收钱。
作为游客,当拍摄人像时候,先征询被拍者意见,同意后才继续。只是这里让我措手不及的是,摄完后才开口要钱,呵呵!大家谨记,以免产生误会。 也许就是游客的肆意拍照,才使得本来纯朴的岜沙人有了要钱的习惯,说不清楚到底是谁改变了谁,不过外来文化的入侵,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的现状。
有许多的吊脚楼濒临倒塌,不知道当地卖门票的钱是否会用来进行修缮和维护这些古老的文物?当然我们更不希望像有些地方,将古老的寨子修成崭新的寨子。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即使寨子里还有陀枪的枪手,估计这里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在希望保护这些古老的遗址的同时,最担心的也莫过于如何去修缮和维护的问题。
坐在客栈的窗口,可以看见整个寨子,看到那些匆匆而过的村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的一种无奈。岜沙成为旅游景点,使得他们原有的生存环境被打破了,传统生活方式被现代的方式所取代,人们在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的冲撞中,显得非常迷茫,岜沙人他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东西,但是旅游所带来是好是坏一时还无法估量……而今,更愿意他们同我们一道去迎接时代的变迁,因为繁荣和富足,是每个生存者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