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对90后这波农村孩子来说,过年,不仅是年岁的增长,放任的撒欢,偷偷藏起的压岁钱,更是一场解馋的盛宴。
而腊八,仿佛是个分水岭,那边还在七零八落,忙碌奔波;这边已欢聚一堂,闲适安逸。
腊八过后,万物冰冻,麦苗沉睡了,油菜冬眠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似乎也像按下暂停键一样,蓦地闲了下来,外出打工的人儿也一个接一个地返回故里,村里人越来越多,熟悉的乡音不绝于耳,肉香随着袅袅炊烟四处飘散……
年,就在眼前。
-1-
“噼里啪啦……”鞭炮声震耳欲聋。
“你们听,河对面那家又开动年夜饭了,今年又是他们最早。”爸爸迈着大步,急匆匆地赶进厨房,对着站在灶台边擀皮儿、包饺子的我们娘仨喊了一句。
“才三点半的嘛,着啥急,吃那么早晚上还得饿。”我不慌不忙地回答。
“你懂啥?年夜饭吃越早,说明来年干啥都快,事事顺心,可是个好预兆呢!”爸爸立即反驳。
“还剩十几个了,我们加油,准能做个前三名,你准备放炮啦!”妈妈说话,向来温柔而坚定。
“霞娃儿,来,我们准备鞭炮咯! ”妹妹撂下饺子,撒丫子跑去厅堂,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两串早已晒好的鞭炮。
烧火、水开、下锅、点水、浮起、盛出……二十分钟后,伴随着震天的炮竹,热气腾腾的饺子,便像变魔术般的,整齐地端上了桌。
图片来自网络今年的年夜饭,还是芹菜肉馅儿的饺子,不同往年的是,除了传统的元宝饺,还添了新的式样,有精致的月牙饺,漂亮的蛤蜊饺。
那个包了硬币的“幸运饺”,被我夹到了。爸爸说,我定能托这颗幸运饺的福气,在新的一年,拿到更多“学习优秀奖”。
我得意地回答,那必须的!
2008年,这大概是第五次吃饺子当年夜饭了吧。一年一次的饺子盛宴,全家钟情的芹菜肉馅儿,成了我对过年的一个固化印象。
芹菜的清香和着猪肉的浓郁,配上妈妈做的辣椒油和蘸料,那种饱满的口感,像刻在味蕾上的印记,历久弥新。
-2-
图片来自网络当然,吃饺子并不是过年的标配。再往前,记忆越来越模糊,年夜饭也曾是一碗简单的臊子面。
腊月,挑个晴暖天气,和面、醒面、盘条、绕条……大人们熬几个大夜,经过十余道工序,手工拉制的原味挂面,细若发丝、洁白光韧,配上散养土猪瘦肉熬制的臊子,撒上一把香葱,让人食指大动。吃一口面,劲道十足,喝一口汤,有滋有味。
当然,对于北方人家来说,过个年,一定是少不了各式各样的面点。和着姜黄、绽开了花的馒头,多层褶皱夹了心的花卷,荤的素的包子,香气溢满了整个院子,那段日子,厨房一直是热腾腾的。
过年期间,水果也很是丰盛,苹果、梨子、核桃、柿饼……被奶奶藏了又藏的这些宝贝们也被摆在盘子里,大大方方地任我们这帮孩子挑选。
当然,儿时的年味儿,还有隐隐的痛,以及笑出眼泪的欢乐。左邻右舍的玩伴,在吃过晚饭的下雪天,集结在家门前那条结着冰的那条陡峭“马路”上,开启了专属于我们的“夜生活”。
天气很冷,溜冰很暖,如果这时我不小心栽个跟头,滚成雪人,定是要让他们捧腹大笑。而我呢,蹲在雪地里,拍拍屁股上的雪,忍了忍隐隐的痛,随即又开心地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墨黑的夜晚,白色的雪地,暖黄色的灯光星星点点,我们的笑声经久不散……
回想起来,幸福满溢。
长大了一点,我常在想,为什么那些年,只有那些最平凡的食物,最朴素的玩伴,却依然开心地像上天,我想大概,那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饺子就是饕餮大餐,臊子面就是绝美盛宴,毕竟,在那些物质贫乏的年代, 能有机会敞开怀“吃顿好的”,便是莫大的幸福了。
-3-
再后来,我成年了,毕业了,工作了。
儿时的年味仿佛也渐渐隐匿,周围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抱怨着,年味儿怎么越来越淡了?
是啊,年味去哪里了呢?
饺子面条变成了各式佳肴,压岁钱变成了微信红包,烟花爆竹变成了王者荣耀和荒野行动,拜年也成了迫不得已的交际……
可为什么我们还是期待过年?
或许,对于很久没见家乡绿树成荫的我们来说,过年的真正意义在于,无论多忙多累离家多远,都必须停下来,回到久别的家乡,品一品家乡的年味儿。
世界上再美的风景,也不及回家的路两旁。
年味儿,一定是家的味道。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