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作者顿悟后写的一本书,你并不等同于你的大脑。作者在三十岁之前有着严重的抑郁症,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出一句潜意识的话”我无法再忍受我自己了。”
他突然意识到这种想法真的很奇怪:“我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么肯定有两个我:‘我’和‘自己’。”
来源于痛苦的压力,迫使他从意识从不幸和恐惧本身的认同中解脱出来,我和自己只有一个真实的,另一个只是意识虚构出来的。
我们通常都会说要学会活在当下,只是这句话并不容易做到。因为首先你要学会和自己的思维抗争。
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甚至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每个人的思维中都会虚构出一个“小我”,这个小我永远生活在过去或者未来,而不是当下。可能是过去某段经历的遗留,也可能是未来的某种幻影。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而不是下降到思维之下属于动物或植物的层面。当你利用你的思维时,你会在思维和静止之间、思维和无念之间徘徊。无念是有意识但没有思维。
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本体,体验这种现实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是认同于你的思维,它使人们进行强迫性的思考。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不要让思维控制了你,而是要学会对思考按下暂停键。
首先,从你的大脑解救出来。
经常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把自己当成一个思维的观察者。意识到思维,观察到思维,慢慢你就能摆脱思维的认同,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这也就是冥想。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入手,观察自己的呼吸,观察自己手头上的动作,观察自己走路的步伐,观察周边环境的事物。其实就是所谓的冥想,经常冥想的人,可以慢慢增加对思维的掌控力,减少以为思维带来的繁重负担,以至于无法体验当下的生活。
思维不停地在外部或未来寻求拯救或满足,以代替本体的喜悦。所有的欲望都来自于此。
你的痛苦有两个层次:现在产生的痛苦和过去产生的、但现在仍遗留在你的思维和身体内的痛苦。
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你越是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感到痛苦。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其实这本书作者在前面第一章已经提取了主要的观点,就是要理解自己的思维,不要认同自己的思维,要控制自己的思维,在思维空白的间隙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才有时间感受到当下。
后面的文章,其实一直都是在重复强调这种观点。
情绪的产生,是来源于对思维的认同,只是你没有察觉,它就通过身体表现了出来,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是来源于思维的假象。
痛苦的产生也是来源于思维对过去经历的不断重复,或者是来源于思维对未来的幻想,与现在现实的不一致所产生的痛苦。
这是一本关于灵修的书,也即是心灵的修养,作者大量的篇幅阐明了解决所有烦恼的方法,就是体验当下,感受你自身肉体的存在,而不要被思维里面的“自我”所迷惑,动物没有所谓的自我,但这也并不影响他们生存。
当我越发看这本书,越发想去找某种理论去支撑这种活在当下的思维就越发痛苦。因为书中要告诉我们的真谛就是放下,停止思维,感受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