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本章里,户指单扇的门。孔子说:“谁能出去不从经过门呢?为什么没有遵从此道而行呢?”这里的道,不仅指一般的道路,更指人生之道。孔子是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告诫人们,要遵道而行。人们从房屋里走出去,必然是过门出户,光明正大地出去,如果是翻墙逾窗,则非偷即盗。人之走路,也即从大道、正道而过,切不可穿小路、行邪径。人生处世,更是如此,要遵循正道而行,造成不能狂放邪行,误入岐途。
本章里,孔子告诉人们,道是为人立身处世之本。道,总的来说,是“仁”之道,里面包含为人自修的君子之道,立身经世的为政之道,处世待人的“仁恕”之道,等等。如同人出房间必经过门一样,人生在世,立身处世,亦必须遵循正道而行。道之于人,非常重要,“不可须臾离也”。但孔子在此,却用了一个问句,其内涵就深远了。既有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感慨,又有“道之不行”的担忧。只有志存高远、忧时忧民的人,才会有如此之问吧?“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既不得用于世,那就收徒育人,将道的种子植入后来人的心中,只要心中有道,必有一天,道将大行于天下。孔子之开门收徒,门人三千,七十二贤人,正是因为此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