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吴相对论。发现你的优势》这一期节目里,梁冬说: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里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那些真正很成功的人,其中也是满身缺点的,他们之所以那么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这些缺点,而是因为尽可能发挥了他们的优势,而很多人努力地想要弥补自己的缺点,结果无非成为了中等的人。
列出你想象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五件事,然后告诉自己,这五件事到底有什么共通之处,你为什么在这个事情里面这么高兴。于是你就发现,原来你是一个如此奇怪的人,你把你那个奇怪的优势发挥出来,你就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的人。
梁冬先生的这个主意不错,不难操作。我觉得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说自己最高兴的五件事情。(多几件也行,但不能太少,以免以偏概全)然后看看有什么内部联系,这就有可能发现他的优势。
确实,在多数情况下,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不是他弥补了自己多少弱点,而是他在多大程度上发扬了自己的优势。因为你把所有的缺点都改正了,充其量成为一个“完美”的庸人,无法在某个方面超凡入圣。这并不是袒护缺点,而是说,人生有限,精力有限,必须有钢使在刀刃上,而且当一个人全力发挥优势的时候,他的缺点往往变得越来越次要,甚至被“消解”发挥优势是积极进攻的姿态,克服缺点是消极防守的姿态,人生如果想做点事情,当然不能采取消极防守的姿态。
但对于学校来说,这里有个很大的麻烦,那就是学校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发展学生的优势,学校做起来有困难,尤其是当这种优势与应试不吻合的时候,教师的积极性更不易调动。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历史上很多伟大人物上学时不招老师待见了。按照一般的标准,这种人往往是有很多缺点甚至有严重缺点的,教师们满眼都是他们的缺点,没有相当的眼光,很难看出这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对此我们不必责备教师,但是可以建议后来者接受教训,对有缺点的学生宽容一点,多留一个心眼,看看他们有没有特殊的优势,如果有,最好能给点照顾和助力。所谓“贵人相助”你就是孩子的“贵人”了。至于家长,要特别小心的是不要盲目与教师保持一致,教师倾向于注意学生的“平均值”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应该比教师更了解。
读后感:我们当前的教育很大的毕竟就是不能实行个性化的培育。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原因比较复杂,个人观点是与我们的经济实力有一定的关系,为何这样说,我们现在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吗?确实是的从总量来说,确实算不错了。但是请注意,我们的疆土面积多大,人口多少?经得起平均吗?发达国家的对教育是十分的重视的,体现在教育的投入和对教师要求和尊重,教师的待遇上面。而我们的教育投资的比重是不高的,而且是有重点的,是从上到小的,而且还分次重点的。有人说,国家很重视教育啊,还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马上还要实行十二年的义务教育,我们的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很高啊云云,如果光看这些数据,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关键的是我们没有实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讲,质量是在下滑,教育的质量整体水准是比较低的。我们的学校的面积,硬件条件,班额等等都能说明了我们的教育生态水准都是比较低的,再加上落后的行政化的管理,和制约,应试的考核机制,等等都是造成了我们的教育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当然我们的师资水平也不高。即使是大学的教授来教我们的初中和高中,我觉得也不一定能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个钟原因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文中所谈的发现自己的优势,我想即使发现了,当前也很难有机会让你去充分的发挥。除非你有胆量走自己的路子。所以有很多成功人士倒没怎么在走正常的路子。而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是需要各种人才的,各尽所能,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短板,这个国家必然会走上富强的道路。当前我们国家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发展的机遇时期,需要把握住机会,这次的“一带一路”的构建也是基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上的,加快转型,合作互赢等等,当然我也是肤浅的聊聊。如果能达成一种新的经济共同体,最大的发挥我们的各方面的优势,来逐步的把我们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我还是对我们的将来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经济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撑,而经济发展以后,也必须给予教育最大的投入,真正能培育出各种顶尖人才,而且是大批量的,这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国家战略,不是我说的,而是从发达的欧美,日韩等这些国家无一不是十分重视教育的。
我想到《海贼王》的路飞的团队,他们的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个人的特点也很突出,这些能给我们一些提示。一个国家也算是一个“海贼团”吧,需要各种力量的支撑,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当然最终这个世界也许会成为一个大共同体吧。
小到个人,一个人的真正的价值体现就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好不容易找到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发挥。不过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还有资源的更丰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特长培养会比以往更有了很大的空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