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演义(39):岳飞抗金

作者: 月儿明_0311 | 来源:发表于2019-11-17 17:42 被阅读0次

(39)岳飞抗金

北宋王朝后期积贫积弱,宋徽宗赵佶在位时,重用大批奸臣,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将不国。与此同时,新兴的金朝日益强大,实现灭辽的目标后,金朝转移兵锋,大举侵宋。公元1127年,金俘获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留下了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逃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帝国。

岳飞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烽烟四起的乱世,他主动承担起保卫中原的使命,给后世演绎了一出“尽忠报国”的历史大戏,给人类留下了千古忠魂。

岳飞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令人荡气回肠。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这是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神将出世

岳飞于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出生在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贫苦农家。岳飞降生那一夜,有一只像鹄的大鸟从东南方飞来,在寝室上飞鸣。父亲岳和觉得不寻常,因此便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出身农民,家境贫寒,他刻苦学习《左氏春秋》、孙子和吴起兵法,习练武艺。长大成人后,岳飞力气非常大,能操拿300斤的弓,能拉开8石的力弩。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金,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岳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岳飞答:“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尽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尽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百战奇功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投军抗金,因屡立战功被宗泽提拔为统制(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长)。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高宗皇帝即位,改元建炎,岳飞不顾当时位卑职小,上书数千言期望皇上能趁金兵尚未立稳中原,亲率六军北渡,鼓舞将士士气将金兵赶出中原,却被认为越权而遭解职。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宗泽亡故,金将完颜宗弼再次南侵,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残破,盗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兵五十万,进攻南熏门。宋军大溃,高宗逃亡。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仅率领八百兵士,众皆怕寡不敌众,岳飞说:“吾为诸君破之。”一手持弓,一手拿着长矛,直冲敌阵,锐不可挡,贼乱,大败之。

同年冬,金人大举兵,杜充终日宴居,不省兵事,闭门不战,诸将屡请,杜充仍不理会,岳飞泪流被面,力请杜充出视师。“相公既不躬其事,能让诸将尽心为国吗?军土都不尽心为国,金陵失守,你还能高枕无忧吗?我岳飞孤军为国,也无补于国家。”

其后,金兵渡江,南宋大将先遁,其它诸将皆溃去,只有岳飞力战,后援不至,士兵乏食。南京留守杜充降金,岳飞的兵士亦有涣散之心,情势急危混乱,岳飞乃慷慨言说:“国家待我们甚厚,我们应以忠义报效国家,立功名留史册,就算壮烈牺牲也永垂不朽!”说完之后,军土都感动落泪,异志不存。

宜兴县令闻岳飞威名,奉书以迎,称城内粮食足够军队食用十年,岳飞便率军至宜兴,县令亲自迎接岳飞,常州的官吏、士人、居民放弃家业来此地避兵祸的人不计其数。

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岳飞回临安后,宋高宗亲手写下“精忠岳飞”几个字,并绣在一面旗上,赠给岳飞。

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伪齐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打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

绍兴五年(1135年)夏,宋廷疑杨么勾结伪齐图谋南宋,岳飞受命击破杨么军,彻底消除内患。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提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

淡泊名利

绍兴七年三月,高宗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将刘光世的淮西军全部划给岳飞统领,正当岳飞准备大举进军中原之际,却被大奸臣秦桧竭力阻挠,于是刘光世所属的部队,就不交由岳飞统辖。而高宗出尔反尔,让他十分灰心。宰相张浚和岳飞商议刘光世的部队归属问题,张浚说:“淮西军素服王德,我想以王德为统领,吕祉为参谋,你觉得如何?”岳飞回道:“淮西军是叛亡盗贼所组成的,很容易产生军变,王德与郦琼互不相服,一旦将王德升为统领,必会互相争斗,吕祉是位书生,不足以服众,一定要选择能胜任的大将,不然会有变故。”

张浚再问:“张俊如何?”岳飞说:“张俊为人暴躁而且寡谋,郦琼也不服他,无法胜任。”张浚再问:“杨沂中如何?”岳飞说:“他和王德差不多,怎能统领此军。”张浚勃然色变道:“我知道只有你能胜任。”岳飞道:“都督以国事问我,我当然竭尽心智回答,岂有想得到军队的私心!”当日即上书高宗,要求解除自己的兵权,回家为母亲守墓,上书之后未得宋高宗许可,就径自往江州庐山东林寺,给亡母守孝。

南宋将部队划给王德统领,四个月后,郦琼帅四万人投降伪齐,酿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变。

朝廷多次下诏要他复职,岳飞不愿复职,于是高宗严命李若虚、王贵同敦请岳飞,若不成,若虚等人将以军法论置。若虚初见岳飞,他仍然不肯领诏复职,若虚动之以情义:“你想反抗朝廷吗?假如坚持不肯,朝廷会怀疑你,你可以和朝廷相抗争吗?我等因无法劝动你而受刑,你岂不因我等之死而有愧吗?”六天后,岳飞接受诏命。

功亏一篑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颖昌诸战中击败金军主力。

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应援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市)。岳飞预料此次将能扫灭胡虏,而大军胜利班师之日,即辞官到庐山修佛。但宋高宗一心议和,生怕岳飞除了应援顺昌之外,更向北收复河南河北诸地,于是派李若虚传达此次进兵限令。甚至说“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岳飞见诏,据理力争,李若虚被岳飞的大义所感动,承担矫诏罪名,于是岳飞挥军向北!

兀术派出一万五千名精锐身穿重甲,三人一组,以绳索相缚,号为“拐子马”,是兀术最强的一支部队,所向无敌,企图以此在郾城一举打垮岳家军。众将闻讯均感畏惧,而岳飞却成竹在胸命令士兵以麻扎刀入阵砍马足,从而大破金兵,金兵的“拐子马”从此亦废。

岳飞军至朱仙镇,兀术将京师兵马十万,全数投入战场。岳飞派遣五百名“背嵬骑”出击,大败兀术的军队。各地抗金力量乘时而起,使黄河流域金人号令不行。

在连战连捷的大好形势下,岳飞上表赵构,提出要诸路人马“火速并进”,继续北上抗击金军的请求,并激励部下:“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害怕岳飞打败金国、从金国迎回二位皇帝的赵构下令,让岳飞“措置班师”,“不许深入”。为了让岳飞尽快退兵,赵构竟然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立即班师。岳飞对此极为悲痛,东向再拜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盈野。

岳飞为了保护中原百姓南迁,竟然下令部队驻留5日,延误了回朝的期限,这也招致赵构的更深恨意……

相关文章

  • 中华五千年演义(39):岳飞抗金

    (39)岳飞抗金 北宋王朝后期积贫积弱,宋徽宗赵佶在位时,重用大批奸臣,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将不国。与此同时...

  • 南宋手机热

    文/子墨 图/无名 话说在南宋初期,岳飞抗金时就发明了“手机”。 岳飞在抗金的时候,就发明了手机。...

  • 岳飞生不逢时的战将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反对朝廷“议和”主张,坚决抗数敌,先后数次大败金...

  • 陪伴营-宋元||岳飞12/25

    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短暂的一生全都献给了抗金斗争。 在南宋此起彼伏的抗金战斗中,岳飞和他的“岳...

  • 这是我想写的其中一类文章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南宋抗金将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岳飞字鹏举,生于公元1103年,卒于公元...

  • 岳飞之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 南宋名将岳飞,一生忠君爱国,誓死抗金,却在第四次抗金北伐中...

  • 秦桧不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

    岳飞,字鹏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南宋抗金名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二十岁时投军,极力主张抗金,作战勇猛...

  • 岳飞

    《咏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沈子刚 民族英雄叫岳飞,抗金事迹九州知。 尽忠报国直言谏,浴血沙场憾事遗。 金字牌严词下诏,...

  • 抗金英雄岳飞

    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为飞,字鹏举。 金军中流传过一句话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抗金英雄一家七口全部投火殉国,却还被百姓骂为叛国!

    抗金英雄 一说起抗金名将,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岳飞,和他所率领的岳家军,也清晰记得岳母在岳飞后背刻上的精忠报国的四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五千年演义(39):岳飞抗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gi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