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情随笔每天写1000字
儿时的年味/一个年半个春

儿时的年味/一个年半个春

作者: 善下归海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22:39 被阅读128次
    图片来自网络

    八十年代初的农村,腊八节很少有人煮腊八粥,这一天必做的事是腌制腊八蒜,再就是开始计划过年要买的东西。

    第二天是乡里大集,妇女们约在一起去赶集。给男人买顶新帽子,自己买条头巾,再扯上几尺布,大人孩子都做上一身新衣服。过完年都要走亲戚,在外人面前总不能太寒酸。

    白天,缝纫机在各家的屋子里轻快的唱着歌,妇女们赶制着一家人的衣服。到了晚上,再纳鞋底缝鞋帮,每人一双新棉鞋也得赶在这几天做完。

    做好后的衣服鞋子都压在箱底,要等到过年那天才能拿出来。接下来的时间就开始真正的忙年了。

    过了腊月二十,男人们也开始忙了起来。扫屋子,清炉灶,备年货。女人们清洗床单被罩锅碗瓢盆。这个时候无论去谁家,大人孩子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彻底大扫除后的家都变得清清爽爽。按习俗讲,年前的大扫除也一同把一年的不快和晦气扫出门外。

    小年中午刚吃完饺子,村里的兽医异常忙碌。村东的李二哥拉着去他家宰猪,刚走到半路,村西的刘大伯迎了上来,他家的猪只能排在后面。

    李二哥家早已在院子里烧了一大锅开水,四五个男人也已把肥猪的四个猪脚捆了。院子里猪的嚎叫声、男人们的说笑声、在旁边看热闹的孩子们的打闹声,喧哗着整个村落。年味一天比一天浓起来。

    早已预订了猪肉的各家男人赶了来,帮着放血褪毛洗内脏。这家一个后肘,那家一扇肋排,不一会儿,一头猪就分完了,人群再跟着兽医涌向下一家。院子里,主人高兴地收拾着场地,几个小孩子拿着猪尿泡,玩的不亦乐乎。

    男人们提着肉回家,细心地分成三类:五花剁肉馅,后肘切块煮,在肋排上切下些瘦肉,炒菜用。

    猪养了整整一年,肉香浓郁,瘦而不柴,不管是做肉馅还是煮菜,都满口留香,余味无穷。

    女人们真正地忙了起来,包包子蒸馒头,年糕枣糕,都要蒸上几锅。冬天不好发面,就把揉好的面团放在火炉边。连着蒸上好几天,直到把厨房里的两个大缸装满,才算蒸完。

    二十九这天早饭后,全家人齐上阵,把准备炸的食材准备好:藕洗净夹馅,花菜、干豆角,菠菜、鱼腌制好待用,地瓜和鸡蛋面揉好在一旁醒着,等中饭吃完,就开炸锅。

    老人们在灶下烧火,男人女人在锅上炸,小孩子们也不闲着,把盛满炸货的笊篱一趟趟送到堂屋。当然,在传送过程中,免不了撅起嘴吹吹热气,偷偷往嘴里送几个。

    年三十这天,中午的团圆饭和晚上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各种肉食、炸货、蔬菜摆满一大桌子,老人被请到上座,男人们摆开了酒杯,女人们忙前忙后,孩子们早就急不可待,只等着爷爷奶奶一声招呼,早就攥在手里的筷子飞向桌子上的碗碟。

    下午,按照家乡的风俗,每家都请家堂,摆贡品,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晚上睡觉前,把新衣新鞋拿出来放在床头,大年初一早上起来,一身新衣的人们都出去拜年,在路上遇到,一个个都满面春风喜笑颜开,正如那副春联写的:新年新景新气象。

    这天早上,村里从没有这么热闹过,各家门前都是燃放后的鞭炮,村街上满是拜年的人。家里的老人这时候都不出门,在家里等着小辈们来给拜年。一般一个院中的年轻人都凑到一块,一进老人的大门,说笑声就把屋里的老人引了出来,有些性急的后生,在院子里就跪下磕起头来,又引的人群一阵大笑。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给长辈们磕头。那个年代没有人渴望压岁钱,穿上新衣服,知道还有好吃的等着自己,就很满足了。

    太阳升起来,村里拜年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个时候老人们又拉着长音互相招呼着:忙年忙年,又一个年跑了。

    图片来自网络

    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走亲访友。平时都忙,一年中也就是这个时候都能见到面,说说一年的收成,讲讲种庄稼的一些方法,当然一场酒宴是少不了的。

    走完亲戚串完门,新一年的生活又走上正轨。这时每家的当家人数着手里剩余的钞票,盘算着还有一个春天要过,计划着哪些钱买肥料,哪些钱用来过生活,孩子们上学的钱又从哪里省出来。

    “一个年半个春啊!”

    这句话是过完年后每家的当家人都说的话。这个季节青黄不接,每家都扳着手指过着日子。

    即使春天难过,到了过年,人们还是大方地办年货、买新衣,庆祝着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节日。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一个年半个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k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