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史大纲》(20)

作者: 虎爪猫王 | 来源:发表于2023-06-13 00:23 被阅读0次

第六编:两宋之部——第三十一章:贫弱的新中央

在不堪言状的分裂与堕落之后,中国又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这一个中央,却以他特殊的姿态出现于历史。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

“贫弱”,需要拆开解读。“弱”,是肯定的,“贫”,要看怎么理解。

主要说说“贫”

粗浅的印象,宋朝以繁华富裕著称。最有名的佐证,就是清明上河图。

或许是连续在百度搜素关于“宋朝”和“富裕”几个词条的缘故,首页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三个朝代,其中宋朝居首。这多少有点扯,繁华不代表百姓富足。

说北宋繁华富裕,从GDP层面是成立的,同时期可以横抽世界,纵方向足以吊打历朝。

宋朝经济的繁荣,有个明显的特征:摒弃小农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缺少实业支持,泡沫一层又一层。

GDP并不直接和幸福指数挂钩,人均GDP并不是真的均到每个人身上,它只是一个数字。宋朝既不是国富民穷,也不是国穷民富。它是两头穷,中间富。真正掌握大量财富的,是行商坐贾,还有士大夫豪门,花街柳巷,勾栏瓦舍大都是给这个群体所准备。

从“民”的层面。

可以看一个侧面的数据。两宋虽都是亡于外敌,从宋朝建立到灭亡,国内的起义就没消停过,至少有400多次,这个数字是很恐怖的。但每次起义都规模不大,涉及也就一县一府(水泊梁山是被无限放大),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过朝廷的统治。这说明农民的生活基本处于得过且过的水平,偶尔发泄下,又不至于民不聊生而引发超大规模暴动。

从“国”的层面。

国家并不是没钱,财政税收并不少,但经不住开销大。这又要从最源头的“陈桥兵变”说起。

开销的第一个大头,是官员工资

都说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宋太祖没有被蛇咬,他就是那条蛇,切身的感受更深,所以才有了“杯酒释兵权”。说直白点,就是觉得带兵的武将威胁太大,文官好控制。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改革“三省”制度,通过官员设置的一层层加固,以文官制约武将,控制军队。整个宋朝,文官的地位遥遥领先于武将,文官的数量越来越多,待遇越来越高,津贴越来越足,工作越来越少,所以才那么有闲有钱,唱诗填词,听曲饮酒,怀抱美人不亦乐乎!

宋朝官员顶层设置

在此情形下,不免官吏日多,俸给日繁。

真宗景德时,官一万余员。

仁宗皇祐时,官二万余员。

英宗治平时,总二万四千员。

国库至少四分之一的收入发工资了!

开销的第二个大头,是养兵费用。

宋朝的军队战斗力出名的垃圾,也正因为此,皇帝和当官的都认为,质量不够,数量来凑,一层层往上堆。看下宋朝各时期的军队规模:

太祖开国时,二十万。

太祖开宝时,三十七万八千。

太宗至道时,六十六万六千。

真宗天禧时,九十一万二千。

仁宗庆历时,一百二十五万九千。

英宗治平时,一百十六万二千。

英宗这里存在了一定的下降,可能跟庆历年间变法有关。

这么庞大的军队,养得起才怪!

北宋的兵制实行的是终身制,最多用10年,就要养一辈子!

开销的第三个大头,估计就是给别人送钱了。

这更丢脸,好歹也叫“大宋”!

宋朝的开国,和汉、唐有本质区别。汉、唐开国时,已经过连年的征战,汉高祖和李渊父子基本上算扫清宇内,强弱已分,大局已定,剩下的平定也就是时间问题。宋朝完全不同。陈桥兵变,宋太祖黄袍加身,这个过程并未有大规模的冲突,而宋太祖直接继承后周的基业。

当时,五代十国,后周的疆域并不大,实际的控制能力也不强。所以宋朝建立时,北方强敌环视,南方割据成群。北方比较狠,南方的大多沉迷于诗词歌赋,战斗力不强,所以宋朝采取守北方、平南方的战略,也没什么不对,结果也确实顺顺利利地平了南方。

宋朝周边地图

但是,守北方是需要代价的。宋朝除了花钱,还能拿什么守?所以,自一开始,宋朝就开启了给钱模式,直到后来越给越多。

简单说下“弱”。

这其实没啥好讲的,事实摆在那里。

一个秀才掌兵,或许是因为奇才!一群秀才掌兵,就是乌合之众。指望能打胜仗?不带头逃跑就够了!所以纵贯宋朝的一个声音,就是“议和”。

同样是中原人,对比下前面的唐朝:揍突厥,揍高昌,揍焉耆,揍龟兹……

再看下宋朝,打不过契丹,打不过女真,打不过党项,打不过安南,打不过蒙古……

就这德行,早死早投胎。

相关文章

  • 温情与敬意

    学国学的人很多,读钱穆的人不多;读钱穆的人不少,真能细致深入的很少。读钱穆的很多人只知道《论语新解》《国史大纲》,...

  • 在钱穆先生的所有著作中,这本书比《国史大纲》写得还好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的代表作,而且也很知名,我倒不是要批评《国史大纲》,毕竟《国史大纲》也有不足。如果你不想一心...

  • 读《国史大纲》始末

    《国史大纲》是在抗战爆发时写成的书,此书的出版在当时极大的提升了民族战斗力。钱先生目光如炬,把中国历史梳理得十分体...

  • 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历史文化学院 2018级公费师范生班 王宁 学号:2018410478 QQ:19090...

  • 读《国史大纲》之感触

    最近读钱穆先生著作《国史大纲》,时时击掌而起,拍案叫绝。先生此书成于抗战烽火狼烟四起之时,真可谓生于忧患之际。当此...

  • 《国史大纲》引言

    我读《国史大纲》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读其他的书。最近双十一将近,打算入手一套《理想国译丛》,或者《汗青堂》。但是在研究...

  • 《中国通史:国史大纲》

    《中国通史: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北大教授钱穆讲述。 高格调,低门槛的简明中国史,历经六十载传奇面世。钱穆先生曾三...

  • 慢读《国史大纲》引论(一)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在按照时代叙述历史之前,有一篇引论。字数不多,十四部分,其思路、其角度、其高屋建瓴...

  • 《国史大纲》开读前,有感

    “你们到底是来看书,还是来聊天的?”伴随着刚落的话音,还有啪的一声——大力甩书的声音。由于声量很大,即便戴着耳机,...

  • 读钱穆《国史大纲》序

    因为2019高考题的题目设置,照出来自己读书之少之偏之狭隘。课余终于开始读钱穆《国史大纲》,今天只读了序。 序言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国史大纲》(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wx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