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言的《道德经》魅力何在?何至于让有些人终生追随苦悟?道利万物众生,欲毁世界人间。研读《道德经》是时代的呼唤,需要从思想巨匠先贤那里获得当下解惑的智慧。人生在追求真理中拼搏,在实践真理中安生 。 白天望日定向,阳光普照一目了然,夜间看北斗定向,月光下朦胧望路,人时时刻刻离不开导向与光明。念《道德经》行金光大道。本文前部是百度百科搜到的内容,后部是自己的思悟,即《道德经》道--道理、法--法则、术--践行三位一体。不自量力想把自己的领悟奉献给您,以希抛砖引玉,共享共勉。
一、老子记话
百度百科搜到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语言精辟。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二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五十八章)。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讲究修辞。《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1、对偶。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三十九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对偶句子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2、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鼓动力。《道德经》中排比句较多。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妨”(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3、比喻。《道德经》中比喻亦多。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玄牝喻“道”,生养万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拟人化,赞颂得道者的高贵品质。再如:“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二十章)、“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皆以婴儿喻道者的纯洁、天真、朴实无华。又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连用三个比喻,讲明从小做起的道理。这些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4、设问和反问。如:“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十三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这些设问与反问,增加了语言波澜,扣人心弦,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5、联珠。联珠又叫顶真,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把语言连续说下去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又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联珠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句,广泛流传。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现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现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现为“知足常乐”;“宠辱若惊”(十三章),现为“宠辱不惊”。 [37]
二、老子神话
百度百科上说《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百度百科上列举的历代注本作者和著作名称先秦至六朝15项,初唐至五代20项,两宋至元代45项,明代35项,清代50项,民国以来112项,国外学者8项。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国内 历史评价: 西汉·司马谈(史学家司马迁之父)《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西汉·司马迁《史记》: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三国曹魏·王弼: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唐代·唐玄宗:《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北宋·宋太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北宋·欧阳修: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北宋·苏辙: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明代·明太祖: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清代·魏源:①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②《老子》救世之书也。故二章统言宗旨。此遂以太古之治,矫末世之弊。民国·严复: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民国·鲁迅: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民国·林语堂: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 毛泽东:《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
国际 历史评价: 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相媲美,而且成为中国整个科学的基础。②中国人的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德国哲学家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学家康德:“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自然的思想与老子思想有关”。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德国总理施罗德: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三、指道
几人类仰望浩瀚的宇宙,瞭望广袤的大地,眼看着狂风暴雨、山崩地裂 、海啸火山、干旱粮荒、洪水肆虐,以及战乱人祸、生老病死,有的高楼成为终结生命平台。人类生存时时笼罩在惊恐的茫然中,需要前行的航标,需要解惑的指导。老子深邃的目光洞穿了宇宙,绝顶的智慧明晰了道--万物之源和运行规律,他用定律的语言记述了灵感顿悟--《道德经》,为人类照亮了前程。《道德经》讲述中提炼出以下道理:
道理之一,道,是宇宙万物之宗,就是物质之源,是无形的。宇宙的终极原理,一切的,不管是天空还是大地,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不管是太阳还是月亮;不管是银河系还是河外星系;统统都归老子所说的道管!可以称之为宇宙DNA。掌握了道就可以洞悉一切,驾驭一切。
道理之二,宇宙终极“道”对于人类智力而言是无限远的,科学永无止境的力证。道是无形的,不是直接表写出来的,必须通过现象分析领悟实质,获得抽象的“道”。告诫人们取得一些领悟成就不要沾沾自喜,路漫漫其修远兮,必须孜孜不倦坚持求索。
道理之三,万物之源是道,一切一切都是道的显现而已。再三提醒人们,做事要尊崇道,要成就事情,必须先明白其中的道。
道理之四, “道”的抽象性。实物、声音等等是可以通过感觉来体验到的;而“道”内在的规律、灵魂只有靠悟性来体会了。反复比喻层层递进讲解“道”是无形的,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是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道理之五,道的境态,“虚极”是指“道”所在终极的境态,虚无的感觉,与之前阐述的“道”看不见、摸不着、听不清是一致的。“静笃”是指根本的纲常,悟道达到了“道”所在终极的境态,遵守根本的纲常。纲常是规律的意思,客观规律是不变的,所以是“静”的。
道理之六, 揭示了社会事务特征规律,告诫人们在混乱中坚持操守,作好自己。社会如果荒弛了“道”,只有仁义才会最后存续下来,取得最后胜利的一定是仁义之师。恪守仁义的意义在此。新的智慧成果出来了,就会伴随着假冒伪劣、狐假虎威的现象出现。家庭不和睦就会凸显孝顺慈祥,朝廷昏聩,国家混乱了集团骨干显性化,出现了人才选择忠诚臣服主公的空间。
道理之七,人与“道”的关系,如何运用“道”来认识万物。应是“法”的层面,方法论。遵循道,顺乎自然,便是德;所谓“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德是在昭示“道”的。“道”无声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德是道的表达。即使通晓了一些自然运行规律,也要明白得到的并不是超越“道”的,仍然是“道”的随从,必须坚持尊崇“道”。怎样知道万物的起源和发展趋势呢?依据“道”啊,就可以迎刃而解。教化人们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原则。
道理之八,“道”的地位,不仅在人生存的环境中,就是在宇宙中也是至高无上的。讲了道理,传授了方法。人的认识中存在有无的概念,范围是局限的;但是,“道”早已经蕴涵在天地中了,无声无息无形地在那里,只是人的认识不到罢了。而且是,恒久地与宇宙同在,持久地发挥作用,不会变化,不会衰减。道比天大,比地大,更比人大;怎样把道表述清楚呢?勉强地命名为“道”。认识道的人才是高智慧啊。道在哪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从近处道远处,由浅及深就可以探寻到道了。
道理之九, “道”的属性讲透彻了。无所不涵,无所不生,无所不主,无所不佑;所有的地方都存在,所有的地方都看不见。无论多小的物体都涵存道,无论多大的物体都是道的随从。万物无论物体大小皆追随道,追随者众体现出道的博大精深;道就是静静地存在,守道者如何做呢?不受外界左右,不自夸、不争风头,不邀功、不在意名气,不嫌弃、不生欲望。
道理之十,道的威力, 指出了一条真理,义旗举,天下人财物影从聚集。“道”啊,表达出来就是文章而已,抽象无形无味,但是,其威力无穷无尽。揭示了旗帜的重要性,符合“道”的大旗,号召力不可小戯。它代表了希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任何组织都必须遵守的天条。组织使命质量决定了组织存在价值。组织兴衰不在于现在它的规模实力,而在于使命质量,符合不符合“道”。得道者兴,失道者衰。
道理之十一, 道--规律、万物之源的真面目,道的利万物而不害,得道的人勤劳为民的品格。简洁地授予民众一颗试金石。假冒伪劣早就有了,老子那时就发现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实话难听,苦口忠言值得相信的话语是朴实的,不加装饰的,花言巧语、巧言令色的还是慎重为好,不要轻易信以为真。真心为你好的亲你的不会在语言上斤斤计较占上风,咄咄逼人、盛气凌人、巧舌如簧、头头是道的不是友好的,不要亲近,谨防上当。滔滔不绝的难以令人信服,令人信服的是朴实而不是口若悬河。得道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独享,众人拾柴火焰高。大道的法则是互利而不是掠夺,共生而不是残杀。得道的人的守则,为苍生奉献而不是索取。老子讲了道理,还不放心,教授了听道辩真,去伪存真,分辨出谁是得道的人,应该追随谁,得道的人应该怎样的操守。为了民众费尽心机。太极图就是简洁明了告诉大家明辨黑白是非就可以了。远离阿谀奉承,虚言巧说的往往要小心了,骗子专用语,骗你准没好事。道是人人受益的,得道的人是乐于奉献的。这么利己利人的事,民众要好好干,认真守,虔诚信啊!
道理之十二,违道必惩, 背离道甚至反向而为,就会受到违背规律的惩戒,承担恶果。臣服于道,甘拜下风的就会得到像被重用的人一样,才华得到发挥,享用其俸禄即成果。一定要记住,万物归根结底皆是道的产物。又一次强调守道遵道,人在世界万物中,沧海一粟。不要妄自尊大,千万要臣服于道。否则,吃亏甚至性命不保。
道理之十三,道与万物关系、如何守道行道、反之如何,字字凿凿,层层递进,直透内核,一箭穿心。越读越深,打开读者的思考闸门,放飞了心灵翱翔在先贤顿悟的光圈里。享誉着智慧的光芒抚育。道是万物灵魂!道生万物方式是道由一开始,裂解为阴阳二极,阳和阴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阴阳中和而生成和气。阴阳和合产物即三级时,预示着万物随之而来。道的拓展是由小到大,蕴含量变质变规律,开始是微小单一的,一旦到了一定规模就会快速繁衍发展。要遵守道生发万物的天条,不能背弃道,如果逞强强硬地顽固不化,那么就会魂魄与身体分离,陷入僵硬状态,就会丧失成长进步新生的机会,失去了生命力,被淘汰。“强梁”的教训警示世人。所谓自损就是放低身段,让自己内心腾出空间接纳道的阳气,循道而行,保持生命活力。不论是谁为人必须和气,才是守道遵道的人。
道理之十四,适度原理, 大彻大悟的圣贤,面对人性贪婪弱点属性时,既有拯救灵魂的慈爱,以救赎天下为己任的大义,也有只能点到为止的无奈。列举了名号和本身、本身和财务、得到和舍弃哪个重要的提问。指出贪得无厌必遭祸乱报应。在意识层面一连串直指内心的拷问,也说出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喜爱无度,不能过分偏爱的告诫。告诫大家“知足知止”,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自己从事的事业能力和需求满足都有极限,超出此限,则事物必然向它的反面发展。大家应该清醒地准确认识自己的承受能力和社会满足极限,凡事不可贪得无厌。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对财富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才可以做到“不辱”。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置天道于不顾必然会受到惩罚,在精神、人格、品质方面就会损失。不要舍己为利。珍惜本身"取外"有度,要有刹车的理念。这里不是说让人们不求进取,而是适可而止,更不能自毁于贪婪。这是发自内心理智号召大家尊道守道的呐喊,爱的呼唤,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自觉地遵守,但是,它一定能起到提醒在先的作用,促使人们早日醒悟,脱离欲望的苦海,贪婪的泥潭。
道理之十五,感知定律, 由具体到抽象,一句话一个层次,步步高。与其说是阐述,不如当成定律理解。啥叫惜墨如金,老子堪称典范。必须强调一点,老子一直讲求适当尺度的,摒弃极端。不出户,可不是闭门不出,以此类推。归纳为六大关系,即:
1.耳口与心的关系。发现社会规律,可不是通过街谈巷议,到处乱串就能得来的,而是要甘当寂寞,认真思考也许能发现规律。仅仅动嘴提耳是不够的,还要上心才行。
2.眼足与脑的关系。自然规律可不是通过行万里路,观八方景片面零星表象庞杂的“见过”就能悟出的,而是要动脑悟出的。
3.感观与感悟的关系。认识深浅可不是由“见多识广”决定的,而是悟性决定的,精力应该用在思考上,而不是“疯跑”上。
4.行与知的关系。知道可不是由走路得来的,而是脑的悟性悟出的,交流交往不是知道的源泉,知道用脑不用脚。
5.表与里的关系。悟出内在规律可不是由看见的表象多少决定的,忙于应酬就能得道的,而是不被表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内在规律才是得道的本事。
6.为与成的关系。成功可不是由作为和目的决定的,而是遵道守道,作为符合道的要求才能成功。山不言自高,海不求自广。
道理之十六,人的层次取决于“大脑{}”,层次越高的人,悟性越高,按照道指导众人,依据道带领大家成功。圣人通过悟道来实现“他为人民谋幸福”的愿景使命。一句话,修为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然。 树,不动长大了,树,不动成荫了,树不动结果了,树不动成材了。
道理之十七, 道是阳光!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得道者的操守境界,为天下苍生一视同仁自觉奉献。真正的爱是无利的给予,润物细无声。
道理之十八, 道是平等的。对待万物万事态度是一样一样的,没有丝毫差别。反过来说,得道者对待苍生一以贯之态度,不受外界左右,别人怎样作为,得道者不计较百姓对待自己的态度,是敬是欺骗是友是敌,依然如故,和善信任。 道是光明的。道是阳光,照亮苍生的前进道路,它揭示了事物的规律,明晰了利害关系,指导百姓趋利避害。遵道守道修为事业生机勃勃获得圆融的人生。 道是奉献的。道是单向给予的,像太阳一样照耀大地,哺育万物生长,不因天晴天阴而改变。得道者为天下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不求功名,以天下为己任,高尚情怀,伟大境界,揭示了什么是伟大的内涵,无私奉献的人少而又少,但是,他们内心何等充实,得道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 道是温暖的。得道者与天下苍生同呼吸共命运,倾听百姓呼声,关注民生,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百姓,为百姓所思,为百姓所忙,为百姓所劳,为百姓所忧。这也揭示了当政者的宗旨,温暖天下苍生。得道者需仰视,是因为德行高尚!
道理之十九,生命观,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战胜诱惑,摒除欲望,保证生命的正常延续和繁衍。老子是生命探索的科学思维之父。生命原体诞生,是完美阴阳体;进入阴阳和合繁衍阶段,也是完美雌雄体;进而讲,人的繁衍也是完美的男女体。这里要强调,爱是生命源泉,无私奉献抚育后代。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是远离危险的地域的,远离刀兵祸患的。不去自找伤害,为什么?因为他坚守生命繁衍的道!生命是爱的结果,是至高无上的,是尊贵的,是完美不容祸害的,不可以糟蹋。自爱是人的天性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就要远离危险,注意安全。 外在的危险豺狼虎豹猛兽侵袭,刀兵强盗等等,要注意远离。内在的危险是欲望贪婪要注意涤除。洁身自爱。
道理之二十, 站在生命角度阐述了道的属性地位作用。理解上是语言语境的跨度太大,穿越时空是要靠坚韧的毅力和悟性水平的。这里的“不”是恒久之意。道是万物的灵魂,生命的主宰;道的运行孕育万物;物质构建形成了有形实体;顺势而为发展成一定的形态。所以万物的根本特性落脚点一定是坚持遵道守道的。遵道守道是万物坚持臣服本源的天命。孕育了万物、营养和保护万物、生长发育,成熟结果。反反复复,生而不息,坚持营养和保护。这才是是由道与德之根本特性所决定的道运行的奥妙啊! 道不要求不强制。道是形成万物的内在生发力量,德是道之动,成形成熟,循环反复。生命的给予,发芽、成长、成熟,生命更迭,无不是道的呵护。生命的规律认识,是深刻超前的。DNA的发现,应该说是对老子悟道的践行和注脚。开花结果给予其他生命体以营养。隐涵着为人民服务的大道。
道理之二十一,普天之下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道。悟出其中的道,就会知晓发展趋势。遵道守道就会避免困顿。倘若置身于极端,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懒散度日;或者贪得无厌,不择手段,透支生命,都是违道而行,必然要承担恶果。要不得,使不得,做不得。敏锐地保持阴阳平衡,不走极端。遵道守道主动奋进,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行为取得好的结果,而不是伤害自我,这才是确确实实把遵道守道放到首位,是正确的人生观。 “大道通天,只走中间”,不可懒,不可贪,更不可“左”,也不可“右”。循规蹈矩,中规中矩。不是指世俗的繁文缛节,而是大道! 实质上是指内在的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懈怠,不消极,不贪功,不冒进,实事求是,才是正确人生观。
道理之坚二十二,坚定不移地遵道守道。庄严地高举道的旗帜,向人们郑重宣示要把握道的精髓,掌握关键内容;积极响应道的号召,与道保持高度一致,丝毫不差地执行,把道作为行动指南。就是说,严格按照规律办事,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把规律作为行动指南。道的属性是严密的,复杂的,一丝不苟的,环环相扣的,缺一不可的。然而,人性弱点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不按照昼夜交替作息,不务实,不做长远打算,不积累,不精打细算,更不要细水长流,家无余粮;打肿脸充胖子,注重表面文章。穿时髦衣衫,戴时尚饰品,豪华盛宴,浪费佳肴,糟蹋食材,装腔作势,负债炫富。夸大其词,浮夸吹牛。这哪里是响应道的号召呢?分明是背道而驰,离经叛道,甚至是歪门邪道。 一箭穿心,直指命门。老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性弱点,行为作派上的失误。弄虚作假,自欺欺人,欺世盗名这是不容许的,是旁门左道。结合之前的论述,这样是要“遭报应的。”
道理之二十三,如何辨别悟道的成果,正确的理论一定是揭示事物本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的内在联系表述一定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直达本源的,清晰透彻这也是辨别理论真伪的标准。发现内在规律理论才是真理。那么,这与当今讲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是一致的,因为这个理论符合道的属性,按照该理论实践也就是遵道守道必然受益,反之受害。正确的理论一定会传承下去,后代们基于受其益的实践成果,乐于崇尚,而不会懈怠。真理的传播和运用实践,对于个人而言就显示出修真得道的指导作用;对于家庭而言就显示出修真得道的兴旺富足;对于乡村而言就显示出修真得道的长处优势;对于城邦而言就显示出修真得道繁盛成效;对于国家而言就显示出修真得道的普及程度。从个人、家庭、城邦、国家各个层面比较分析 真理的传播和运用实践成果,这就是我了解世界洞察一切找到症结的方法啊! 隐含了一层意思,教育的使命就是传播真理。真理得到弘扬,个人成长,家庭富足充满欢乐,乡村兴盛,城邦繁荣,国家一统团结民族大同和谐。科学真理的普及才是走向繁荣昌盛的正道。当然,理论不能恣意横行,不加辨别地“自由”传播!是不是符合规律特性,是不是有充分依据。经过实践检验,审慎把关。
道理之二十四,修道的路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道即世界本源的领悟方法传授给大众。修为道涵养深厚到一定程度,是什么样呢?就相当于初生的婴儿。不会受到不良嗜好的侵害;不会受到涉及危险事物的伤害;更不会遭受利欲熏心的恶果。在道的面前表心地现虔、诚规规矩矩、恭恭敬敬恪守底线。身体机能健康,精力旺盛。做本分之事,率真表现本性,终日乐此不疲,不会伤损元气。阴阳两气统一平和就是和气,这就是符合道的运行规律修为;想当然地超出了客观需求的范围的所谓增益生命的行为可不一定都是什么好兆头;用符合道的理性主导生命,可以促使元气增强;事物到了壮年期就会衰老,这就叫符合“道”的规律,原本就是这样啊!实质是说人试图突出自我,常常违道而行,背离了“初生的婴儿”状态要求原则,突破底线。行为过于刚猛,反而因为违道而衰弱。这是根本规律啊!老子指出了:人,怎么活的不朽话题。就是依据本身的天性做符合本性本分的事业。不攀比,不妄求,不干舍身取利的事!否则,咎由自取,祸起萧墙,自求其辱。
道理之二十五,符合道的概念下的国家的本职以及国与国的国际关系。也可以说是老子畅想了太平盛世的国家本职、国际关系的理想。他心中道的概念下特性理想设计,符合大道的国家本职、国际是什么样?国家本职是生机勃勃,优势得到长足发展。按照城邦或国家区位经济分工,农业国,如同春季三月,庄稼遍地,蓬勃生长;贸易国,买卖兴隆,流通顺畅,获利颇丰。矿产国,资源开发效率高,提供高品位产品。各行各业行兴旺发达,通过交换,物丰民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各区域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优优叠加,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各国统揽来看总的效益得到增加。国家做好本职的事,国与国互利互助,天下大同,“幸福的生活开始啦。”人间充满了幸福的阳光。这也是老子孜孜以求悟道,期许遵道守道的美好愿景。倡导了世界国际关系准则,即和平共处,互敬互利,优势共享,友好往来。大国不恃强凌弱,小国不必奴颜卑驱。为了世界和平,共同繁荣昌盛,应该加强对强国的自我约束。自觉维护世界秩序。不辞辛苦悟道,反反复复倡导遵道守道一切宗旨为了人类的福祉,老子格局之大,爱心之广,期许之远为世人所仰视。千百年来,他的塑像依然伟岸,纪念他的仪式依然庄严隆重,参拜他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心若臣服。应该说,这是世界的行为准则!
道理之二十六,道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天下最尊贵的就是道,再也没有比道更宝贵的了。道是人生幸福的法宝,也是希望所在,要像对待哺育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呵护,无微不至地严格按照他的要求行事,心甘情愿地奉献。这一点在王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中提出难能可贵,警世名言,精辟地指出,产生朝廷的渊源是遵道守道,抑制人性之恶,惩恶扬善,天子及三公领导的朝廷职能就是“清道夫,道的底线守卫”。做遵道守道的受益者,迅速逃开违背道的诱惑,避免违道的损失。这才是国家体系的支撑。中华圣人几千年就如此的顿悟,遥遥领先西方,他们直到近代才有政府是守夜人的学说。设立天子,设置太师、太傅、太保以道的辅佐天子。他们享有地位和权威,豪华的马车,华美的宝玉等等高贵的待遇,那只是他们工作的保障条件而已。绝不是作威作福的道具,本职工作依然是“大道卫士”,这是朝廷的生命线,立朝之本,执政之责,权利之源。不搞个人崇拜,不树朝廷淫威,不妄自尊大。“官员是公仆,皇帝是工头”,不是君权神授的真命天子,这也许是封建王朝不倡导“独尊道述”的原因吧。
道理之二十七, 成功学原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善始善终,持之以恒,集腋成裘,行百里半九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矢志不渝,坚贞不屈。坚持到底,才能胜利。对于处于平稳状态的要依据变化规律善于把握控制;对于处于苗头预兆的要依据发展趋势未雨绸缪进行谋划;凡事预则立;对于短板脆弱的要给予修养生机的条件或帮助;对于处于朦胧隐私的要给予宽容爱护;作为的曲折难点也是关键是投入产出;依据本性规律推进事业的曲折难点是厘清因果关系;细微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万丈高楼平地起,积跬步,必能至千里。欲望强的人就会毁坏财富和运道,被诱惑的人就会失去控制,没有节操。这就是为什么得道的人行为严格按照道--万物之源及运行规律,中规中矩行事则不会毁坏财富和运道,战胜诱惑则不会失去控制。普通人从众行事,往往是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将要竣工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一丝不苟,就不会出现毁坏财富和运道现象。所以,得道的人欲望是处于理性合道的正确范畴,遵道守道关键是解决资源的供应紧张问题。资源供应的过分紧张会导致有的人因贫为盗。救黎民于水火,坚定不移地走向光明,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发展规律,勇于担当,促进其成长。
道理之 二十八, “得势之道”,也就是如何形成遵道守道行道的势能,得势才能行事。由表面到内在,由形式到实质。势能的集聚的方法是态势+度量==态度,就是参悟“水道--运行规律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是告诫人们只有成势才能乘势而为。甘于放低身段居百谷之下位,成了江海才能养育生物,同时才能在大千世界有相应的象的规模以及地位,展现存在感。得道的人运用人性规律--希望得到承认尊重,谦和待人,礼贤下士,在争利方面表现出高姿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理服人,以道率人,而不是高压威势。为人民某幸福,民众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跟随得到人干事业。得到的人赢得民众尊重不计较在意辛劳,跟谁他不计较在意吃苦。所以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夹道欢迎,闻风而动,义旗举天下聚,望旗而聚,民众纷纷投效。在利益面前,对争名夺利表现得淡然高雅,淡泊名利,反而,天下的人采取收敛贪欲的态度奉献给他利益。看看历史,得到的人登高一呼,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共苦,天下云集,出钱、出物、出智慧,改朝换代毛毛雨啦。
道理之二十九, 克服人性虚荣弱点,直面自身短板,自知自胜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伪知”致命。人贵有自知之明,才能不断攀登高峰。倘若缺乏自知之明,不懂装懂--“伪知”,那才是心腹祸患,人生落败的根源。得道的人之所以远离心腹祸患,正是因为坦然承认自身对于道的掌握存在短板,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豁达真诚的态度对待自身不足,所以克服消除了短板,全面提升了素质。想干事业的人值得把本章作为条幅挂墙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如果说遵道守道是态度立场问题,那么消除“伪知”则是弘道行道的保命法则。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规律。 老子高屋建瓴指出弘道行道致命弱点是“伪知”,不患无知而患“伪知”。老子苦口婆心、反反复复、谆谆教导遵道守道、弘道行道才是人间幸福大道。他忧虑的不是人们对道的领悟追随的自觉性,而是“伪知”,视“伪知”为道的天敌。领悟间感受到老子深谋远虑,人祸的根源就是“伪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是人类违背自然、社会规律给自身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
道理之三十, 遵道守道、弘道行道立国纲领、朝廷言行规范天条准则、名人操守。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一言九鼎,揭示了人间天堂关系定律。说说容易,做到难。朝廷一旦做到了,国家则是人间天堂;反之,离他越远越灰暗,以至是人间地狱。民众、朝廷、得道人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讲授清晰。民众只要做到自觉远离不守道--规律的惩戒,那么遵道守道的约束法典就到位、落到实处了。望族、官佐、名人呵护亲近和民众融为一体,为民众安怡生活而感到由衷高兴,与民同乐、同甘共苦。积极响应道的要求就是适可而止,这正是所说的坚守知足者常乐底线,力戒贪得无厌。得道的人要做到内省自悟而不是外在显赫;追求奉献体恤而不是突出自我的重要,更不能搞个人崇拜。再次强调,一定要坚守人间天堂关系定律,千万不要背道而驰!
道理之三十一,人间天堂关系定律,简单讲,就是“三不”,即不逾、不轻、不傲,民众不逾矩、官佐不轻慢、得道的人不骄傲。“三位一体”,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浑然一体遵道守道和弘道行道,则天下繁荣昌盛,共同享受太平盛世。幸福的生活多美好。也展示了老子的因人制宜、分层次要求的思想。各有各的标准,各有各的职责,构建出和谐美妙的人间天堂。家国天下如一体,本定律也适用于家庭。
道理之三十二,“民生”保障和朝廷诞生的根源以及享用俸禄的合理缘由。读透本章也就明晰朝廷的职能如何设置,供养什么人,享受高官厚禄的依据。民众最根本的生存要求就是消除随时危害生命的危机,如何化解危害生命的危机呢?这要从源头说起,社会的危害根源是人祸而不是天灾。有些人为了猎奇违道而行,诸如奇谈怪论、奇形怪为、异想天开胡作非为等等,是造成民众陷入生死攸关危在旦夕的境地的危机所在。对于这类言行,庄严宣布,除恶务尽绳之以法,坚决消除。杀一儆百,以警天下。从道理上讲,世界上就有消除违道言行的这项使命。社会就应该设置掌握生杀大权的最高管理机构来承接这项负责消除违道言行的使命,理直气壮地讲这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自然就应该享受高官厚禄,专职专心履行职责,而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老子从民众最根本的需求讲述了只有社会安宁,民众才能安居乐业,进而天下繁荣的道理。讲述了朝廷是诞生在民众的需求中的道理,朝廷的基本职能就是消除不安定因素护佑民众,维护社会稳定,所以民众才“愿意养活官员”。实质上把朝廷存在基础,享受供养的前提做了清晰表述,也点破了要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朝廷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除恶保民是朝廷本分,这是天道的喻示,否则,不论官位多高权力多大都必然清除,不论朝廷有多少走狗卫队都必然覆灭。朝廷遵道守道当好社会秩序的监管者就好,用不着朝廷“谋什么、喊什么、装什么”瞎忙。安安静静面南背北“像狗一样坐着看好门”就好。民众生活好喽自然而然地把“肉骨头”给您奉上。
道理之三十三,朝廷江山社稷行为定律,文章表意是列举民众三大苦源,隐涵意义是载舟覆舟,民众苦不堪言则江山危矣。虽然本章没有对朝廷行为做量化论述,但是,难能可贵地提出了取之有度、量力而行、为官节俭的思想。民众艰难度日陷于饥困中,主要原因是因为税负超过合理范围;严刑峻法还管理不好民众的原因是朝廷高层为所欲为好大喜功,过度排场;民众陷入命如鸿毛的窘境,不是自己不惜命,正是因为朝廷贪图享乐、挥霍无度。朝廷正确的行为是什么?行为一定要符合道--规律所要求的生存发展的行为规范,这样的官佐才是值得称道的,做到尊重生存基础、爱护民众生命。国家要实现国泰民安,兴旺发达必须爱民轻赋,惜力节俭。分配制度、权力设置、朝廷作风是国之命脉、民之福祉、江山社稷安危所在。 老子清晰讲述了民众负担应在合理范围内,联系前后章,就是朝廷维护除恶保民社会安定的所需要的支出耗费。朝廷干“工程”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工程”符合民众需求,增加民众收益的按照实际承载力有序符合规律推进实施。对待民众要做到化繁就简、顺其自然,充分保障权利,不强加意志。爱民如子才是贤达的作风。朝廷倡导勤俭节约,朴素无华,取之守度工作作风才能保证江山社稷兴旺长存。
道理之三十四,落叶化肥济养小树的道理。讲了个人到君王的修为之道,也讲清了成了器就定了型具有了使用价值,也意味着成为充满生机的新器成长所需要的原料。新旧交替,新陈代谢。人,谦虚使人进步,才能定型僵化就会故步自封,丧失了成长生机。草木在成长期是枝繁叶茂,随风柔和地摆动,长成材了变得僵硬枯萎。所以才能定型僵化的就步入生机萎靡的状态了,谦虚柔和的就步入生机勃勃的状态了。所以炫耀武力的用兵逞强必然意味着遭到消灭,树木成才具有大的承受力量了就会被砍伐。按照自然规律,定型僵化的处于被利用开发的资源化地位,谦虚柔和的处于吸纳成长的主导地位。与时俱进,革旧出新,纳新吐故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才能保持先进地位。
道理之三十五,接力定律。不是要人们不要成熟,不要成器,而是讲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强弱交替,生机聚散的道理。本领有极限,术业有专攻。这意味着要大胆启用新人,朝廷有序新老交替,推陈出新,朝廷才会生机勃勃。社会才会充满活力。对整个官僚队伍来说,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接班人,实现新老官僚的合作与交替,提高朝廷衙门整体素质与效能。对各级衙门来说,则是要形成官僚的梯形年龄结构,使衙门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
道理之三十六,和谐之道,自然、社会始终处于协调平衡状态。言行必须恰如其分规范,物极必反。要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冲突,欲望余与规律的冲突。朝廷要树立整体观,社会发展必须协调统一,统筹兼顾;单位包括家庭要树立节制观,经营恰到好处;个人要树立理性观,修为理性摒弃偏执。上苍的规律运行之道,好比拉弓射箭一样。过度了就要抑制往回调调,不足了就要加大气力往大拉拉。上苍的规律运行之道,就是富余的弥补欠缺的,保持平衡状态。人的行事规律特性是,截然相反,挖掘欠缺的奉献给富余的,杀贫济富,贪得无厌。那么谁能做到为天下作出贡献,推动天下发展?那只有得道的人啊。得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占为己有,恃之邀功;取得成就而不争功。谦虚谨慎不张扬自己的才能。本章是值得作为标语条幅挂在衙门上,作为警世良言书于堂上。
道理之三十七, 英雄定律或者称之为伟大法则。五层意思层层递进。道理讲透,举反例,方法讲明。篇章不大,字数不多,语句不长,寓意深刻。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文不在长而在真。老子伟大高超之处就是直至内在,揭示规律。世界上还有比水柔和显得无力弱势的吗?没有。而瓦解毁坏貌似坚不可摧声势很大的对手,没有谁比得了水。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水的品质。这种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是取胜之本。再小的行动力也会胜过坐而论道虚张声势的空谈,柔和变通一定胜过僵化没有变通能力权变观念的外厉内荏、华而不实对手。道理谁不懂,就是做不到,思想巨人行动的矮子遍地都是。 所以得道的人教导说,涤荡国家的屈辱,引导国家崛起的人,正可谓被称为国家的主人!优抚抚恤善待先锋模范勇于牺牲的将士,才可以称得上统帅。郑重宣布,这是至理名言,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老子顺带教授说,相当官做主,路径就是解决群体面临的最大困难。要干成事业必须赏罚严明,优抚到位。当好统帅基本功就是论功行赏,不徇私情。成功根本路径就是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道理之三十八, 远离道--规律,拒绝开放融合的下场,遵道守道、弘道行道讲求的是上善若水,贯通交流。世界上就有一种闭关自守的影响力微不足道的国家,用愚昧暴力迫使民众与世隔离,民众生活水深火热,食不果腹,家园破败,人丁不旺。知识才华交际能力缺乏施展平台,大材小用;累死也走不出去,逃不脱,移居到四通八达的地方是难上加难的。的确存在的船、车也是摆设而已;的确存在的军事装备也成了摆设。迫使民众回到原始落后状态。停留在极端管制水平。不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而是远离了悟道的最新成果,保残守缺。自我欺骗、自我陶醉,夜郎自大,甘守落后愚昧。没有见过外部世界的精彩,以为自己的饮食、服装、居住条件、风土人情是最完美的。悲哉!对地理相近的国家高度警惕,听见鸡犬声音也要惊恐,社会各阶层世代恪守祖训,拒绝接受外部世界先进的美好的东东。老子那时候就发现这些违道害人害己的“国”。背离大同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落后地区显著特征是排斥先进的、生机勃勃的,拒绝进步。封闭意味着停顿,隔离意味着衰亡。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封闭落后的一定是“小国”,大了根本就无法封闭起来。进一步讲,闭关自守无法成长,更不要谈壮大。开放的才是进步的,融合的才是发展的。
四、法道
《道德经》是追不上的地平线上的星辰。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陡壁,一如既往,慨然前行,追寻心中的北斗。因为人生旅途离不开路标和光明的指引,芸芸众生秉承追随光明的天性,如同飞蛾投火宁可牺牲也要追寻光明,因为那是生的希望 。北斗虽渺却能定向,烛光虽弱却能照路。老子思想将人类社会的理想直接指向大同社会,并提供了相关法则。
法则之一,美与丑是一目了然的事,事物间相生相克是自然而然的;民众是了然于心的。用不着絮絮叨叨地进行所谓教化,多此一举。对待百姓,对待他人不要以为自高一筹,不千叮咛万嘱咐,世界就会大乱,离开自己所谓的鞠躬尽瘁地球不转了。 正确的做法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尊重人的自知之明,不要想当然去干预;要成就民众的事业。
法则之二,强调不要过分炒作!过度粉饰!炫耀式包装!否则,会引起逐利求名不择手段,弃置礼义廉耻,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法则之三,理智地对待“道”,不要妄加自我。遵从道,严格按照道的要求行事言论。要功成名就,必须先明其道。任何从自己感情、偏好为出发点的都是违反道的,结果一定是糟糕的。不逾矩才是君子啊!想当然、自以为是是致命的。
法则之四,利他心是重要的,人,只有被需要才是存在的价值所在!特别是,不要过分在意自己作用地位。看自己越重,反而越被人看轻。
法则之五, 为人处世最好的境界是什么,比如司空见惯的“水”,要有水一样的品格,自然而然,恪守道。不能,千万不能随大流,按照个人或者流行语好恶言行,甚至为了名利而争抢;这是不对的!而应该恪守“道”。顶级的修养是清除渣音,排除欲望干扰,言从道,行崇道。
法则之六,敬畏“道”是首位的。这是天条,千万不要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自大者必败。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贪恋权力利益的人,往往贪得无厌;自恃才华盛气凌人者,咄咄逼人,这些是容易招来祸患的。建立功名不容易,但功成名就之后如何把持自我,那就更不容易了。
法则之七,告诫指导为人处世定力是第一位的。不受外界迷惑干扰的人才是智者!眼见为实,实事求是才能担当大任。像婴儿一样自然而然,率真直白,不矫揉造作,巧言令色才是做人的本分。名利、权威、势力、色情等等往往诱惑得人们失去本我。尊重自然,遵守道,回归本性,自然状态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法则之八,从声、色、味、美等等感官角度,反复讲述一个道理,人,不能被外界的诱惑左右,更不能被自身欲望驱使。要按照自然需求程度,去满足自我的生理需求。而不是无度欲望使自己的感官都迟钝,甚至混乱以致伤害自我。不能追求超越自然的生活状态。遍览天下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人,需要安然处世,淡然生活。
法则之九,从欲望上想占据地盘攫取统治权力地位,那是一厢情愿的;天下的权柄不可以强行掠夺,更不能据为己有;那样一定会失败。圣贤不弄权,所以就不会失败,不贪恋,所以就不会被抛弃。世间人、财、物既可以追随助你成功;也可以离你远去;还可以摧毁你!关键在于你是否得道。作为合乎道世间人、财、物则成就你;否则,捣毁你。所以圣贤不为一己私利而索取全力,不贪图安逸享乐,酒色财气,也不讲排场。就是悟出权利中的道,权利不能自己去攫取,必须守“权道”!
法则之十,切忌穷兵黩武,炫耀武力。得道的人对于这种事会感到不安。对待战争的态度应该是不得不做的事。即使胜利了也因该是悲伤的。不能把战争当作好事,更不能把炫耀武力当作津津乐道的趣事。平时应高抬文官,战时抬举武将。重用文官是吉利的,赞誉武官可不是什么好事。礼贤下士,修身养性,文明治国,国强民富,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强国之道。好斗尚武,比狠好杀,最终失败结局。
法则之十一,天下王臣以至庶民皆以守道为本。规律面前就俩字--遵守!恪守道,则王国人财物自然而然来聚集,天下兴旺,政权稳固,百姓享受风调雨顺。觉悟出的道,明确了界限,宣示了禁止什么。遵守就不会吃亏。道就像大海,一切江河溪水流归集它,万物自然臣服。
法则之十二,长存于世的不是肉体、物资、财产,以及智、明、力、强、富、志、寿的评价;而是“道”--规律即精神层面的成果。看看庙宇供奉,听听传记故事,不难理解。谆谆教导人们怎样做到“克己和守道”,按照社会合理需要行事,实现生命的圆融和高尚。这句话精辟好记,建议经常回味,或者书写悬挂。提醒反省自己,提升人生价值。
法则之十三,非分之想一定不能有,生存发展空间已然限定,过分强求就会回复到限定范围内。扩张得过分了,趋势是收拢;顽强过分了,就会陷于消弱;兴风作浪了,就会颓废;攫取过分了,就会被剥夺。作为鱼就要生活在深水里,不要羡慕虎;国家也一样,生存空间不要轻易地羡慕别人,机械照搬外国的制度。安分守己,不仅是个人,包括国家!震耳欲聋,令人发匮。了不起,几千年前就告诫人们,龙游龙隐蛇有蛇道,个人有个人的生存作为空间,国家也如此。各有各的的情况和优势,不能一概而论。
法则之十四,划分了守道、行道的层次,即德、仁、义、礼、弃等5个档次。也告诫人们做到守道行道何其难,老子也意识到真正做到这点的人少而又少。不图虚名,不荒废大道,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才能获得安宁、成功。否则,随着层次降低退化,则越来越接近祸乱丛生。到了只讲形式死板的程式化的僵化呆板形态,荒废了道的忠诚信仰和坚守,到了“礼”也坚守不了,抱怨中更懈怠了,祸乱就开始了。划分档次的同时,也给出了衡量社会安宁程度的尺度,了解社会处在什么状态的晴雨表。阐述了践行道的境界层次,近道者兴,疏道者衰,失道者亡的天条。入木三分,黄钟大吕,揭示了“德”律为后人敬仰。
法则之十五,天地万物都得守道,否则,天地尚且不能自佑,保全自身,何况赖之以生存的人呢?不要妄为,更不能妄自尊大。老子列举天坚守道才会晴朗在上为上天,地坚守道才会安宁为大地,神坚守道才会灵验获得信仰为神圣,川谷坚守道才会丰盈积累存续下去,王侯坚守道才会天下大治,坐稳王侯之位。进一步讲,王侯尚且必须如此,那么每个人都应该坚守道。为了加强说服力度,又从反面加以论证。告诫人们,不要追求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虚荣;而应当朴实无华、实在有用的真实。
法则之十六,划分了“得道”层次,所谓“三士”就是识道悟性的档次。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上士”少而又少,真理往往是少数人所先知领悟。阐述了原因分析,鼓励“上士”感受寂寞,对待“下士”嘲笑要坦然待之,不要幻想当雅俗共赏的明星。真理被大众接受是一个漫长反复曲折的过程,中间充满了痛苦愤懑、鲜血代价、经验教训。强调只有大道孕育万物,成全万事,道才能指导成功。坚持遵道守道的信条。给出了“三士”之间关系处理准则,“上士”不能小歔“中士”,“上士、中士”不能轻视更不能蔑视“下士”。档次高的人要有宽容心,这一点非常重要。“上士必须遵守。”道是朴实的,不显山不露水,温和圆润的,对万物都是亲和的。那么悟性高的人在识道得道的同时,也应该修得道的属性。态度谦和耐心解释,让道的睿智光芒普照人间才好。开放胸怀,无隅无私,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去汇入遵道守道践行道的大军中,让更多的人沐浴“道”的阳光,共享成果。修身得道,放胸怀,与天下共享方为上。天下为公是真言。
法则之十七, 遵道守道的意义,“道”永远存在宇宙中,天下是指人的社会范畴。提出了天下一家,风雨同舟,休戚相关的理念。论述了道与欲之间的冲突,道是菩萨,欲是魔鬼。遵道守道人人受益,违道弃道人人受罪。社会遵道守道蔚然成风,那么就会迅疾地扫除污秽,风清气正,清明世道,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背离了道,则在灰色地带就涌现杀戮的兵马,减丁之战血幕就拉开啦,社会对越货杀人见怪不怪。没有比欲念迭起更可恶的作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害人的贻害;没有比强行占有更大的灾殃。知道自我满足的尺度,才能幸福长久。一个国家就像一艘大船,私人欲望就像舱室。当人们自觉遵道守道,这艘船则是不必担心人为损害的,船上的人人都避免人祸;反之,违道弃道,为了填满自己的舱室而损坏公共的船板、桅杆、帆篷等等,人为破坏船体,船沉没船上人人自危,不论尊卑贫富。社会风气关系到每个人,遵道守道何等重要!
法则之十八,治国、用兵、取天下的基本原则。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讲解。为纷乱的天下治理开出良方,读读历史,古今中外的史实都在共同做一件事,无不烘托出老子这段话的正确伟大。治理国家基本原则就是依据道--万物本源和运行规律,如同以水的特征为法一样顺其自然,进行的修整、疏通。用兵则讲求出其不意,奇思妙想来战胜敌人。大公无私、公正公平赢得天下。为什么呢?事实胜于雄辩。天下的繁文缛节越多,老百姓负担支出就越多,就会贫穷;社会风气看重奇珍异宝,国家就会陷于暮气沉沉,衰弱阶段;社会流行投机取巧,邪风怪事甚至伤天害理的事就会越多;政出多门,法令多如牛毛,偷盗命案反而时有发生。正确的做法是,不做违反道的事,遵道守道,本分行事,民众自然而然地顺从道的教化;按照道的运行规律办事,民众自然而然地遵从道;社会风气崇尚乐于虚心求教,民众就会表现出自然淳朴的朴实本性的状态。
法则之十九,遵道守道的行为准则,是正确的义利观,是践行道--万物之源和运行规律的方法论。本章的主体思维是,行为要符合道所准许的原则,角色要符合道所设计的职能,观察事物要符合道所要求的实事求是准绳尺度。一丝不苟地检视遵道守道方面存在水准失衡的诸如过度或者不足的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道的尺度要求办事,既要克服“左”,也要坚决防止“右”,确保行为中规中矩,恰到好处,态度要坚决;不能藕断丝连,模棱两可,举棋不定,暧昧犹豫。行动计划的难点制约是改变现状进行交换替代,行为最高利益立足点是解决吃饭问题即生存发展。全国的企望解除困顿的事业,是变革触及利益集团隐患一定突显;全国践行道的事业,一定是事关生存发展的大事。所以得道的人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地坚持遵道守道,形成气势,具备成功的条件。没有担当的许诺,一定是不在意诚信形象,不会计较兑现许诺。变革多了自然制约阻碍就多了,见异思迁,处处碰壁。所以,得道的人行事一定指经过深思熟虑,现实情况与长远打算考虑成熟,透彻分析有利和制约因素,运用道来找到攻坚克难的方法,学以致用,取得成功。道,根本功用是解决天下苍生困难的唯一路径。
法则之二十,政治法条,朝廷的生存法则。历史上得到的人高尚行为是运用道--规律来推动民众明辨是非,利害关系,正反阴阳共生共存的事理。弘道于民,促进民众摆脱处境荒僻、消息闭塞、缺乏沟通困苦环境,掌握万物阴阳的变化规律,了解事物的过去历史,现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违背民众本性强制推进,高压政策,就会陷入朝廷与民众斗智斗勇的恶性循环的尴尬境地。所以一旦陷入朝廷与民众斗智斗勇的恶性循环的尴尬境地,就会毁坏国家秩序,朝廷的根基。运用道所倡导的理智依据民众天性治理规律循循善诱管理国家,则是利国利民,江山永固的。这您就理解怎样处理国家和民众关系所实行的治理法式了吧。道所寓涵的治理法式正可谓是深奥的道的运行规律啊,也是源远流长,需要万年如一日地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啊。随着深入而长远地实施以“道”治国,那种违背客观事物规律的逆反行为将得到逐步纠正越来越少。坚持不懈逐步推进天下终归会达到大顺大治。进一步阐释,就是朝廷不可以陷入具体事物中,更不可以与民众斗智斗勇,绝不可以倡导大智大勇。朝廷为什么会患帕金森定律病,人员越来越多,就是“斗”的结果。朝廷应该遵道守道,弘扬道。守护规则,制度治国,而不是人海战术,“一对一”与民众玩智力游戏,论输赢,乐此不疲。事无巨细,管天管地管空气。结果必然是民怨沸腾,国将不国。
法则之二十一,修身养性的原则。天下人往往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认为得道了,夸夸其谈。这样很不好,是违背道的。因为只有坚持遵道守道才是正道,所以,这样是违背道的。遵道守道才是长久的对生存深思入微的谦恭态度。这里有三大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常怀利他心;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前坚守不做攫取利益面者的淡然态度底线。常怀利他心就能够敢于担当,勇敢战胜困难险阻。俭啬就能够建设好家园。坚守不做攫取大的利益面者的淡然态度底线,就能够发展成为组织的领袖。如果丢弃了利他心而崇尚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挥霍;舍弃坚守不做攫取利益者的淡然态度底线而崇尚攫取大的利益,这种人丧失了道的灵魂,就没有生命力可谈了。常怀利他心战则胜,守必固。利他心是上苍救赎成全人的路径。 得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法则之二十二,得道水平与构建团队能力是决定事业成功关键要素的法则。参悟领会了道的人,依据规律从谋划到实施到竣工,是不屑于也不需要蛮干的;能够担当重任的人,不会感到压力山大的焦虑;善于把握问题实质关键点的人,做成事的代价就小效率高;善于管理人力资源的人,他的态度是尊重他人、礼贤下士;正可谓纷争消弭是遵道守道做事的结果;正可谓知道个人力量有限需要与他人合作形成优势的道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意义所在;这些正可谓遵道守道的根本特性所在、行事的最高准则。 实质是讲按照规律办事,不蛮干;能力匹配胜任职务,上下级都满意,大家心情轻松;把握了事物关键,干起来得心应手,失误少甚至没有,成功率高自然顺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得当,就为干成事提供了坚实基础。这样凝聚力就强,形成合力,团结合作力量充实成就大事的道理。正确的方法来源于规律,心情舒畅得益于能力,效率高取决于关键路径的把握,干成事业力量来源于团结合作。也明示了干成事的团队构成要素,领头人--得道的人,骨干--能力突出的人,谋士--洞察力强的人,八面玲珑的人--善于因人制宜的人,员工--团队职员。
五、行道
几千年,雨雪风霜,《道德经》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睿智光芒。这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更是人类的瑰宝。中华民族的荣幸,人类的福音。老子的纪念馆广场的兴建、故里的争名、文化节、公祭大典无不昭示着后人对这位思想巨匠的崇敬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读先贤圣卷,悟今天的智慧,谋明天的幸福。
道行之一,空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世间万物需要的是空间!朝廷要给百姓生存空间,政府要给企业发展空间,家长给孩子成长空间,农民种地要给作物空间......发展空间才是人们在意的东东啊!
道行之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本身和荣辱哪个是本?人生在世,谁不在意功名利禄、荣誉辱没呢?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被外界的“态度”所左右,本末倒置是悲哀的!自己位置、分量自己应当清楚。生活质量不是自我主导,自己的生命、身体不爱惜,宁可任由他人的态度恣意侵袭是多么的可怜!把荣辱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道行之三,追求道才是修身进步提高素质的根本。得“道”的人体态上与人不同,朴素自然,从不自满高傲,不妄为、不违道、不恣意。待人以和蔼,做事谨慎认真,看似胆小怕事,实质是严守道啊,发自内心的对道的毕恭毕敬。这也是在告诉人们如何判断得道者的途径方法。得道的人就像知道答案的考生,自信洒脱。人格修养到位,不卑不亢,独立温和。由于得道则居于明白奥妙范畴,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显得高深莫测。正因为得道才会取得新的成就。
道行之四,人与人如何相处,讲的是为人处事的四种形态,引申如何管理社会。最好的到最差的一一表述。最好形态是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存在;第二种是别人对你感觉很亲近;第三种别人感觉你可怕;第四种别人对你表示厌恶甚至憎恨。诚信打不得折扣或者造假,否则,别人就不相信你。消闲时,也不能乱说。自然而然就把事办成了,大家感觉是水到渠成。就是像人五脏六腑一样,各自做好分内之事,谁也不干涉谁,甚至感觉不到对方,人就正常健康行事;一旦感觉到什么器官存在了,意味着它生病了。本章表述了各据其位,不逾矩,和谐一体才能成功的思想。
道行之五,苛守“道”,要崇尚“道”,坚持“道”居于绝对高度,终极地位。要求摒弃所谓的人为的崇尚的、提倡的、尊贵的理念。摒弃社会人造概念,设计的规则。极为理性,摒弃感性地守“道”,近似绝情。理智化社会,苛守“道”高于一切。列举了例子进行阐述,摒弃尊崇社会人为塑造的神圣,颂扬所谓的大“智慧”,结果会对民众而言获利受益颇丰。不要倡导表彰所谓仁义楷模,反而民众恢复了孝顺慈爱的本性。禁止投机取巧,打击谋取不当私利,那种偷偷摸摸,暗中干坏事的人就消失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人造的剧本式木偶,把这种想当然的设想作为治理社会的依据是荒唐的。顺其自然,返璞归真,实事求是才是没有隐患高枕无忧的啊!
道行之六, 多种世相列举罗出,含蓄地指出,知“道”与不知“道”的差别;芸芸众生多数活在肤浅层次,“我”这种智者却活的冷静自在超然层次。说白了芸芸众生就是跟风上,流行“病”;什么是非、什么善恶、什么美丑都是耳旁风。随大流、瞎起哄、赶时髦是他们的主流思维方式。模仿复制式生活,他们关心的是外表,从未姬纠深层次的内涵。他们表面风风光光,红红火火却是一堆木偶。世俗之人其实是活的可怜啊。“我”这种智者才是知道所以然的,吃透了内涵,这才是真正的高贵啊!
道行之七,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指导大家守道行事,遵道反省的为人处世天条!列举委曲全、枉直、洼盈、敝新、少得、多惑等等辩证实例。实质是讲理性与任性的冲突,有序守道如同在轨道中行驶,而人自身欲望任我行势必会与轨道发生碰撞。在顺境中收获守道的奖赏,在逆境中唤醒自身觉悟,承担违道惩戒。为人处事不为欲望驱使,不张扬,不跋扈,不自以为是才是取胜之道!
道行之八,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图一时之快。浑水摸鱼只是一时的。要有高尚的终生追求。从自然现象谈起,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狂风暴雨造成的难于分辨、混沌不清的状态是不能长久的。还是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追随道的人,慢慢就会集聚在一起,感悟到“道”,受益于得道;追随德的人,慢慢就会集聚在一起,体会到“德”,受益于品行;背离道德行事的人,慢慢就会集聚在一起,就会迷失,失去控制,失策,耽误自己。
道行之九,欲速不达,自以为是,自设高位,强求不致,反求其辱。老子反复多篇强调人的自我修为,可能在他看来守道、遵道是何其难也。这样喋喋不休反复说到,真是过余了啊,甚至惹人讨厌了。“得道真人不屑于说啊”。人战胜欲望,严格在道的轨道中行事是何其难!上山打虎易,恪守道是难!
道行之十,修身处世什么居上,谁领导谁的关系处理方法,守道居下,不轻狂。要保持沉稳的心态,淡然对待荣盛待遇,安享荣华富贵,不沉沦,不堕落,不轻狂,越居高位,越要清醒,特别是国家元首往往会因为他们的地位太高了,自恃权力倾国,忘乎所以而变得轻浮。轻率就会失去社会角色的基础;急躁就会丧失领导地位。
道行之十一, 明机巧,知奥妙,言行就会收到良好效果。短板与长项的关系,互相尊重,学习他人长项;知者不难,难者不会;各种专长应该和平共处,以礼相待。切忌有一技之长就盛气凌人,持才傲物。先贤擅长教诲他人,惠及天下的人,而且不选择不嫌弃;天下万物都有其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利用。
道行之十二,正确的人生观,要心甘情愿当好受教化的人,摒弃浮躁,朴素真实,不矫揉造作。要知晓道是怎么得来的,安心恪守道,保护他的传播,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深入人心,保持本性;通晓道的光芒,限制对道的非议,保证道的传播不出现误差,保持道的教化的真理本性;为了道的荣光,要辛勤耕耘,贡献绵薄之力;贡献绵薄之力,为道的弘扬打下坚实基础,形成道的普惠的保障空间;扩展保障空间,圣贤就有了作为舞台,就可以更好地教化大众,这是浑然一体的啊!
道行之十三,为君之道必须遵守道,佐佑你的是道,就是不能依赖武力在天下争强。凡事必然因果报应,那就是交战过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过后,必定经济萧条。守道就会有成果,千万不能逞强。不能耀武扬威,不能妄自尊大;不夸耀,不骄傲;即使取得成果,也是依据道行事而得来的。片面追求军备兵强马壮,是畸形的,只能逞强于一时,不能长久。缺乏内在均衡的实力支撑,很快就衰败了。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走向败亡。真正强大内涵是,依据道来佐佑事业。不能以欲望或者叫个人意志来佐佑事业发展。任何片面畸形发展都是走向迅速衰亡的必然之路!不谋万世者无以谋一时,不谋天下者无以谋一域。
道行之十四,侯王岗位宝典,安定天下之法。必须坚守做分内之事,千万不要越矩。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坚持底线!特别是天下安定了,更不要无事生非。一旦萌生折腾念头,坚决消灭在萌芽状态。作风朴实无华,淳朴尽责。多接触实在人,深入社会底层,坚定地守道。国家就会安定繁荣昌盛。往往是天下刚复兴稳定,当权者就欲望多多,蠢蠢欲动,不撞南墙不回头。可以引申到社会各个层面,地方、公司、家庭、个人等等。小有成就就忘乎所以,折腾。谆谆教导传了几千年,真正做到有几人?但是,这个法宝魅力永存。
道行之十五, “道”啊像瀑布一样让大地沐浴在它的统御中,有生于无的道理无处不在。老子已经反复强调守道遵道的好处,自然界已经展示了,大家要认真领悟,道的伟大,守道遵道的意义,天下更多人的能够给出满意答卷。期待着天下更多的人的体会领悟能力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老子塑像目光依然望着神州大地,期许着。顿悟的文字写下了,传播与启迪,领悟与运用过程中,充满了荆棘,欲望与理智挣扎,究竟是“道”至高无上,还是权力至高无上较量厮杀,《道德经》几千年雨雪风霜,争议不断,正如老子所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那样,曲折前行。睿智光芒依然,如日当空。
道行之十六,如何修身方法论。放低身段,低调行事躬身事道;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孜孜以求;言行合于道,逆向思考,反省不足;深居简出远离喧闹,深入分析,找到道即规律,必然会取得好的效果;不变应万变,清晰恒定是道的属性,道一统天下万事万物。取得大的成就不能沾沾自喜,而应该低头检讨自身不足,认真诚恳改进,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取得了很大成果不能停顿自满,而应该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劲头,增强后劲,更上一层楼。改进方法是什么?逆向思维即从不足之处下手,找到它,分析它,改进它。要在众多纷乱的事物中发现道即规律,不为喧闹表象困扰,不为庞杂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清晰脉络,坚持道即规律恒定,严格遵守规律。才是修身的根本所在!好像是条规律,凡是有用的都简单,凡是真理都简练。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个公式而已。老子的教导也是如此。先贤们不是因为身体魁梧而伟大,而是因为思想深邃发现规律而伟大。道即规律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到无边无际;作为顿悟者的先贤们则是在后人的敬仰中显得伟大。揭示了态度定律,不论当政者,不论科研工作者,不论学者......不论任何人,当你们低头俯身的时候,事业一定进步,成就辉煌;反之,昂首挺胸,自吹自擂,国家也罢,单位也罢,家庭也罢,个人也罢等等,一定在走下坡路。
道行之十七,求学、求道、守道准则;为政之要。求学在于积累,学问是通过学习日积月累,不断丰富。求道是不断深入过程,去伪纯真,去粗存精,日益进取,深入提炼,找到事物本源,持之以恒接近大道。得到大道,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遵道守道。管理天下就要做到只做天下需要的符合道的事,不要人为生事,更不要人浮于事,那样就管理不好天下了。学习与探索不同,学习是接受不疑,把别人的知识注入自己头脑中,是知识的复制。探索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规律,开辟新知识,是知识总量的增加。学习的方法、悟道的方法、治理天下的方法。一目了然,简单易记。特别是,对探索给予厚望,朝廷的运作模式提出规律性指导理念。几千年了,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精兵简政,安之若素。
道行之十八,科学永无止境,人类的知识领域远远小于道的内涵。未知领域是浩瀚的,终极大道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怎样去探索呢?逆向思维,从结果入手,找到来源;剖析枝节,消解危害,从纷乱的现象找到来龙去脉,跟踪调查,这就是探求方法。而且,强调了探索的态度,有先入为主的概念,主观取舍,不能抱着功利心,对待探索不能人为地高抬,或者贬低其价值。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崇尚真理、客观惟实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才是天下的精神脊梁。 几千年,老子给出了探索与发现的法宝。一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相结合,将迸发出何等的力量。翻天覆地,敢叫日月换新天!
道行之十九,“治国要术、处世宝典”,中正适度,力度适中,把握分寸,遵道守道。列举了行政的常见错误,两个极端。要么封闭死板,阻隔人财物流动,民众生活如同植物浇水过度涝了一样,社会氛围令人窒息,生活无精打采;要么事无巨细,繁琐管制民众缺乏活力,社会缺乏动力,生活缺吃少穿。结果都是死气沉沉。树立福祸共生共存观,义利与危害如同心脏的左右瓣,时时刻刻紧密联系在一起,行政就要权衡利弊,不能片面看待事物,一意孤行。怎样把握精髓关键核心依据呢?始终坚持追寻领悟道,遵道守道。如果遵道守道的立场倒退了,就会走入奇异之途,步入邪门歪道;从良守道立场倒退了,就会正气下降邪气上升。民众的迷惑困顿时日久远了,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凡事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辩证统一,统筹兼顾。不是洁身自好,特立独行,割裂关系,自吹自擂,抽象地自说自话,卖弄玄虚。而是与实际相结合,与世俗相联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影响社会,改变社会,提升社会。
道行之二十, 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引导民众,履行职责的行政纲领,实效立国,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立足实际效果,为民众谋幸福,提高民众获得感。坚定不移地积极地以实际成效为本,正是冲破黑暗奔向光明大道的正确的革命奋进方向。奋进方向内涵是依据道--规律,持久坚持遵道守道奋进,做成一件又一件事,取得良好成效,由胜利走向胜利。积业累望,功勋卓著,众望所归,登峰造极,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操持国家大事了。拥有立国之本,倡导国是的地位就可以续长。正可谓根深蒂固,固若金汤,长治久安,“万里江山永不休”。实质上讲透彻了政府威信哪里来,江山社稷如何守的道理。一切为了大众,为了大众一切,实际效果论英雄,用事实说话。纵观古今多少朝代,实字才是命根子。朝廷最大的弊端是好虚荣,好美言,华而不实。讲排场、说套话,浮华浮躁,唱高调。远离民众,脱离实际,往往到了改朝换代末期,昏聩梦呓,瞪眼说瞎话,指鹿为马。本章也可以引申到家庭,乃至个人,实实在在才是真,诚实立身之本。但是,要做到实在,却需要革命精神,壮士断腕的毅力,战胜人性弱点。一切朝廷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是虚荣心。 一切朝廷命根子是什么?求真务实!
道行之二十一,遵循道的运行规律本性循序渐进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美好家”什么样,如何成家。他心中道的特性理想设计,体现大道的国家是什么样?就像烹饪鲜美的食物一样,充满期待,品味幸福,社会安逸,生活富足,怡然自得,令人神往。老子梦想如何成真,心动不如行动,怎样践行道,落到实处,“把原理变成原子弹”,就是遵道守道的精神传达贯彻到全国每个角落,通俗易懂,人人皆知。坚持把道--万物之源和规律的精髓作为教导、启明智慧,弘扬它的思想。开展这项工作,必须做到深入细致,入情入理,让大众切身体会,感同身受,虚心接受,扎实有效。开展这项工作,社会贤达责无旁贷,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于担当,锲而不舍。弘扬遵道守道的宣传学习和社会贤达示范典型引路相辅相成,只有这样工作成效才是完美的。民众才是建设“美好家”的主力,要因势利导,细致入微,按部就班,梦想才能成真。
道行之二十二,悟道难行道亦难,如何做道--规律实践的急先锋。要远离侃侃而谈,坐而论道,而是要做好践行道的马前卒。切忌不懂装懂,外行武断,庸医害人;而是要放下身段避谈资历、阶级层次、虚心求教、严格按照章法节奏来办事。这就是所说的按照规律的要求做该做的,禁该禁止的;符合规律的推进实践进程;坚持运用规律指导实践的科学法宝,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陷于绝境的根本原因在于轻慢规律指引的目标,三心二意,应付了事,没有做到全力以赴。轻慢规律指引的目标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耗费殆尽宝贵的资源、财富和力量。所以,审视参与实践规律的民众,那些矢志不渝,全心全意,奉献毕生精力的人才会取得胜利!按照规律办事,取得胜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遵道守道行道成功有几人?人们可以崇拜英雄,羡慕英雄的光环,但是谁能受得了英雄的苦难?少而又少。从这个角度讲《道德经》又是当英雄秘籍。突然感悟一点,就是老子为什么出函谷关而遁,而不办班讲座,广收弟子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和做到的。掌握规律--把握规律--严守规律--一丝不苟--全力以赴--终身奋进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上难,难于上青天。
道行之二十三,摒弃物欲横流回归规律的理性,从新闻舆论头条开说,指出一种现象,大肆渲染异常安乐,色情淫秽、谣言臆断的言论往往信口开河,肆意传播。但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是讲求道法自然,宣传遵道守道。道--规律。言论有根有据,做事有纲有领,有轴有心、有主有宰、依道行事、听命于道。坚定地响应道的内涵指引,这正是遵道守道摒弃自以为是的人性弱点正确态度。出口成章的人要谨慎、考虑周全,表达清晰,合乎自然本性。制度条文至上,赋予它最高权威才是治理国家的体系脊梁。得道的人秉持道法自然抱定返璞归真的臣服状态,感悟灵气。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宁愿朴实率性地生活的根本原因所在。老子几千年前,就指出了重视舆论宣传工作,依法治国的理念,以及顺其自然,朴实无华的社会风气重要性。
道行之二十四,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老子不论从哪个角度教诲,主线是万变不离其宗,遵道守道、弘道行道。一种是坚定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针锋相对置之死地而后快;一种是固守老好人八面玲珑铁定一团和气。激进与保守这两种做派利弊一目了然,有害而无利 。上苍法定的反对的,谁能探究清楚解释明白它的缘由说服者众人呢?这正是得道的人也感到麻烦而又必须担当的使命。上苍的运行规律和行事法典,摒弃争议冲突追求完满的结局,不计较回馈努力搞好默契配合协作,不在乎眼前利益着眼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展趋势上,神定气闲信心满满周密地谋划。大道--规律在上驰而不息,在它覆盖的范畴是没有例外的。任何人休想跨越范畴凌驾于规律之上。老子洞穿人性弱点,感性用事,不是激进,就是保守,完全理性合规合矩的百年不遇。胡作非为、自以为是、争强斗狠、好坏不分、无所事事较为常见。为眼前利益所迷惑短期行为、只考量局部利益的比比皆是。他倡导团结一致,谋全局、看长远、周密谋划,严守规律,理性行事才是得道的人应有之义。告诫人们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实事求是,按照规律办事。
道行之二十五,用道--规律统一民众的思想方法,以理服人而不是压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求同存异。检验审视各种观点言论的标准是道的运行法则,去伪存真、澄清是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悦诚服不留后遗症,才能安定天下,稳定人心。所以得道的人虔诚执着地遵道守道聆听道的教诲,严格按照规律办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所以注重符合规律法则的制度建设,强化贯彻落实工作。上苍的规律时时刻刻在拯救众生,和蔼可亲、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羽化成蝶教诲民众。如果压制民众的思想言论自由则是违道的。老子是实践家,注重道的贯彻落实,统一思想是统一行动的前提。社会是民众生存空间,思想言论是人的本性,应该保证人思想言论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人的认识提升,知识体系的积累。悟道不断提升,不断接近终极规律,这才是符合道的本义的。如何把民众的思想言论统一到道--规律内涵上来,必须讲求方法的,引导,循循善诱,高压,暴风骤雨。老子谆谆教导要循循善诱引导民众。让民众掌握规律,遵守规律,运用规律工作价值不亚于悟道。道--规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造福社会。而这项群众工作的法宝是就是事实胜于雄辩,坚持规律法则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际效果,以理服人,对待群众是亲人般的呵护,与民众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浑然天成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