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她十岁。
妈妈又生了一个孩子,家中日子异常窘迫。正好大伯回老家探亲,条件优越的他大概是想帮弟弟渡过难关,主动提出带走她这个侄女。几天后,她被大伯带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小小的她开始背井离乡。
那时,她还小,不懂事,稀里糊涂地进入陌生的新家,成了其中一员。
由于是大伯擅自做主将她带回,伯母和哥哥们起初都不愿接纳她。家里又多了一张嘴,确实影响了人家的生活,谁能高兴?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什么,可是她清楚地感觉到除了大伯,在别人眼中,她的确是个小多余,是个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
“刚带她过来,也不好马上送回老家吧,先住下吧。”伯母免为其难地把她留下。
从此,在这个新家里,她开始小心翼翼地生活,生怕惹人讨厌。本就懂事的她,变得更加乖巧懂事,像只温顺又可怜的小猫。
十岁的孩子,只有上学时心是最放松的,在学校里,只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就能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没什么可担忧的。
放学一回到新家,她就时时提醒自己做事要小心,要看人家脸色,唯恐一不小心说话声大了,引起别人的不悦。
每次吃完饭,她都主动收拾清洗碗筷,把厨房打打得干干净净,像个勤劳的小女仆,她想用劳动证明,自己在这个家没有白吃饭。
她的努力,终于赢得新家人的认可。学校考试,她考了全班第三名,让伯父伯母感觉脸上很有光彩。她勤做家务,平时给她零花钱,她也从不乱花,攒下来再给伯母。
渐渐地,她被接纳了。但是,为了不惹人讨厌,她依旧乖乖地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虽然大家对她很好,然而,每个傍晚,她看到落日余晖,都会很想很想自己的家。
那时,她不知道家在何处,也不知道该怎样回家,只能朝着夕阳西下的方向,呆呆地张望,张望,想家,想爸妈……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快接我回家!”这是她心里总呐喊的话。“这里再好,可它不是我的家!”
稍大些,她懂得了“寄人篱下”这个词。小小的她,不就是在寄人篱下吗?这滋味不好受啊!
记得冬天天那么冷,她用凉水洗碗,冰得小手生疼,咬牙忍着;吃饭时,盛到她碗里的总是半碗米饭,她吃不饱,不敢吭声;伯母和伯父吵架,伯母生气地让伯父带着她滚出那个家,那种感觉,那一刻,让她更清楚,那里根本不是她的家……
一年后,瘦小枯干的她终于回到自己的家,昔日那些长得一般高的小伙伴,都长得比她高出一头。
若干年后,她回忆起来,那一年的经历还是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她懂得感恩,知道该永远记住人家的好,人家养她一年,毕竟有养育之恩啊!
但是,没有人知道她内心深处,深深地埋藏着这段成长之痛。
这段痛,她不怨谁,她也从没和亲生父母提起过,怕伤他们的心,当初父母应该是想让她能生活得更好吧!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孩子的需要。
家再穷,也是自己的家,没有哪个孩子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别人家再好,那也不是自己的家,生活在别人家里,孩子的感觉永远是寄人篱下!
每个孩子,都深爱自己的家,深爱自己的父母。所以,为人父母,即使生活再难,也要和孩子在一起!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因为,孩子最需要的,永远是父母的爱!图片来自网络,侵可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