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告诉我们,人生乃天地过客,须及时行乐。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中国的诗人和学者在宴乐欢娱的时候,常被这种“人生不再”和“生命易逝”的悲哀感觉所烦扰。如苏东坡的诗中有“事如春梦了无痕”之句,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他们正是那么深刻坚决地爱好人生,才有深沉的人生忧患意识,以及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我们都是尘世中百代一过客,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趁人生还未消逝的时候,尽情欢乐,把它享受;所以应该如李白一样“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其实,古人所说的享受人生,不是消极的,而是“不为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的享受,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豁达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86476/5e846738e6711a89.jpg)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写道: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摇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极。要使钟摆停止在它的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像钟摆,一边是痛苦,一边是无聊。人生如钟摆,关于人生我还是赞同罗曼•罗兰的观点,生活需要我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争取积极幸福的人生。
如今的我们,也许离古人太远;未来的我们,又不知人生的方向。在磕磕绊绊的人生境遇中,该如何面对,如何选择,才至于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在梦中都在追求的。
其实,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选择努力还是安逸,都是人生的不同状态,当然达到的彼岸也会不同。我们从小都能熟记背诵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可不就是如此。在忧愁患难等痛苦中,不沉沦,不气馁,要永葆斗志,保持积极生存的良好状态,但如果一味安逸享乐和沉迷倦怠,都会使人萎靡不振。
人一定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要有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不要将就的人生,不能躺在无所事事的惰床上享受。需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不辜负这人生的一遭。当然,我们在不断地努力中,会免不了经历痛苦和挫折,但愿破茧成蝶,在不停地自我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过程中,可以实现更好地成长和完美的蜕变。
不可否认,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但没有谁甘于平庸,谁都不想一生做个庸人。甘于平凡,但拒绝平庸,应是我们人生态度。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自己,放弃人生,不放弃追求和奋斗。我们安心做一个平凡的人,享受平凡的快乐!纵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又有谁会说锦衣玉食能比这来得畅快而有深意呢?诗人阿多尼斯有一句话:“不是时间使你衰老,而是妄图留住青春使你衰老。”如心中常充满利欲和扭曲的“出人头地”愿望,纵然一步步登上地位的高峰,却依旧是步步滑向平庸的深渊。我们应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才是不平庸的人生。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生几十年,不容易是常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所必须必要具备的生活状态,只有此种状态,方可把在人世的时光有意义地度过。但后面另一句话却往往被遗忘,那就是: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所以,当下的我们,绝不苟活,而是要积极而努力地生活和学习;也不奢侈,而是要简单而清晰地快乐和悲伤;更不放纵,而是要节制而内敛地期待和孤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到中年,可悲可叹失去的日月的确已经很多。《简爱》里有一句话,有着污染的记忆,是一种永远的毒药。对于过去,不痛惜、不缅怀、不怀恋,过去的已经成为记忆,好的,坏的,我们都坦然接受。最应把该享受的时光放在现在和将来,只怕时间太短,哪怕只有短短几年,又何妨?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也许在当今人性早已觉醒的时代,显得狂放矫情,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也是我们梦中所求的,但愿不是一场空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