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是我的系列分享,共九节。在此将其整理成文字稿,并逐节发布,希望大家能有所得。本篇是系列第8节。
01
我小的时候,老家的农村无论耕地还是运输都还普遍用这种拖拉机。这种拖拉机,叫手摇拖拉机,顾名思义,是需要用摇把手动操作才能发动起来。
手摇拖拉机印象里,我常常能看到黝黑健壮的拖拉机师傅,光着膀子,将摇把插入发动机的圆孔,然后调动整个半边身子的关节和肌肉,拼命地摇动。
随着发动机转的越来越快,开始发出突突突的声音,同时烟囱里开始冒出一阵阵黑色的烟圈。
这时候很关键,一旦摇动的手臂有所松懈,发动机可能又会慢慢熄火,因此,不仅不能停下来,还得加速摇动,直到发动机可以自发工作为止。
可见,要发动这种机器,没有一点臂力和耐力是不行的。而事实上,经常会发生摇到一半,眼看要着了,一松劲就又得再来一遍的情况。
有一个物理学概念叫惯性。
物体常常因为惯性而保持运动或静止的状态。因此,惯性其实有两面性。一面是保持静止,一面是保持运动。
而无论我们让一个原本静止的物体动起来,还是让一个动起来的物体变为静止,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可是,一旦状态改变,就像手摇拖拉机一样,一旦过了那个临界点,原本静止的物体就会因为惯性而自主地运行下去。
陀螺·惯性02
人的自律,其实也可以等同于某种状态的改变。
无论原来的你怎么样,当你想变得更好时,一定需要先改变现有的状态。
而一次两次的改变并没有任何意义,就像那摇了几圈又松劲的拖拉机一样,你又会慢慢地回到原来的状态。
只有持续地改变状态,直到度过了那个临界点之后,你才算真正地走上了另外一条通往更好自己的路。
跑步而这个时候,原来那个阻碍你变好的习惯,此时却变成了帮助你保持下去的朋友。然而,大多数的人都停在了临界点之前,于是命运就像那个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一样,不断重复着推石头的行动。
那为什么人改变习惯那么难呢?惯性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呢?
根据研究,习惯的形成背后是有一个自成闭环的机制的(如下图):
习惯的形成机制其中,“暗示”会触发一个预期,然后开始“行动”,最后获得所预期的“满足”。而满足的达成,会强化这对“暗示”的敏感性和对“行动”结果的确定性。
比如在减肥中的你,看到了一个诱人的甜点。这个甜点会形成一种暗示,触发一个什么预期呢?就是口舌间的满足感啊!于是你采取行动,买下甜点并大快朵颐。然后,预期的满足感瞬间到来,溢于言表。
满足感的如期而至强化了整个回路,于是习惯便形成了。
当你想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时,其实本质上是在和旧习惯对抗。对抗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旧习惯的满足感啊。
所以,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重中之重是找到新的更强烈的满足感来替代原来的满足感。
心理学说,成功的源自于成功的体验。
就是当你有越多演说的成功体验时,你就对演说这件事越有信心和兴趣,于是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功体验。
而体验的获知,除了真实的经历外,还可以来自于大脑的想象。当我们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众人慷慨陈词,并获得长久不衰的掌声时”大脑里同样会分泌,让你有满足感的物质。
因此,在获得新的满足感方面,我们最初可以通过小的成功加脑补的想象来不断强化。在每次小的成功后,还可以把这小小的成就分享出去,从而获得外部的褒奖、赞美和鼓励,来强化这种满足感。
其次,是找到一个新的“暗示”。
比如,一双你最喜欢的运动鞋;一个你崇拜的名人的照片;甚至是你想想出来的,习惯养成后的自画像。
让你在意志最脆弱的时候,能随时随地看到他们,并帮助你触发新的满足感。从而采取行动,形成习惯的闭环。
施瓦辛格
03
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会有一个临界点。我们常说,一件事情做21天,就会成为习惯。这就是一个临界点的概念。
其实,不同的事情,不同强度的满足感,临界点的时间会有不同。
比如,最近网暴陈羽凡吸毒。毒品的上瘾和习惯何须21天?这么强烈的满足感,而获取的行动又那么简单。所以习惯研养成,只需一次就到临界点了。
羽凡一旦到了临界点,后面就不再需要太多的能量来坚持了,因为习惯的闭环会自我驱动。
那什么时候是你的临界点呢?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
但或许当你不再早起的那天,当你决定休息不再跑步的那天,当你选择了看电影而没有背单词的那天,当你因为各种借口而放弃继续摇动车把的那天,可能刚好就是临界点附近,坚持过去习惯就成了朋友,放弃了,一切就得重头。
就像西西弗斯,如果他把石头推到山顶后,再坚持往前推一点,石头还会掉下来吗?此时此刻,你可能就在山顶附近不远的地方。
西西弗斯感谢你的陪伴,如果你觉得有收获,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来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