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是《红楼梦》众多悲剧人物里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她的悲催之处,却不同于书中其他人物源于“命运”或“社会”,而更多是她自身造成的。
她的悲,不在于她只能做一个妾,难以主宰自身的命运;而悲在,她原本可以好好地做一个妾,顺风顺水地过完她平凡但安逸的一生,但她没有。
毁了她的,是她堪怜的情商。
“情商”二字近几年似乎很流行,大有无孔不入,囊括包解人一切言行举止之势。想想也有道理。人类发明的人工智能都已经战胜人自己的大脑了,人的智商也算是爆表了吧。此等情势下,人类再要纵深发展,更高更强,,更多的惟有拼情商了。
情商是近些年才被人格外重视,但它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却是自古就开始了的。若从赵姨娘来说,要是她的情商稍微高点,她在贾府里的处境就不会那么艰难。
赵姨娘的情商low在哪里?咱们看看她的作为。
她在整部书里戏份不多,给人印象深刻的主要有这几个场景:串通马道婆陷害贾宝玉和王熙凤、因为探春理家时没有破例多发其弟弟丧葬费而大吵大闹、因蔷薇硝事件与一帮小丫头们大打出手、得暴病惨死,连丈夫和亲儿子都不愿意留下来陪她一会儿。
赵姨娘真是够惨的,上蹿下跳,辛苦异常,但也只是白折腾一场,老太太和王夫人不喜欢她倒也罢,丈夫也冷落她,亲闺女也嫌弃她,亲儿子也不向着她,就连那些小丫头片子们,也没一个把她放在眼里,又骂又打,令人唏嘘。
她很可怜,但却难以让人生出同情。连可怜之处都换不来别人同情,赵姨娘的情商之低,可见一斑。具体说来——
她认不清大形势,搞不准自己的定位,这是致命短板。
谁都有一颗力争上游的心。小妾也是人,想多为自己争取点权益,这不丢人,也无可厚非。但在做这一切之前一定要明白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赵姨娘显然不懂这一点。
以王夫人根基之牢,赵姨娘想要在地位上取代她,明显不可能。以贾环的猥琐,想要他在贾府得盛宠,也不大现实。所以,赵姨娘勾结马道婆害凤姐和宝玉那场戏,就作得太甚了,别说没有得逞,就算那二人真被作出个三长两短,赵姨娘母子的日子,也不会就此好过了去。
其实从书中种种迹象来看,贾政和王夫人的感情也不见得多浓厚,而赵姨娘作为妾室,竟然为贾政生过两个孩子,可见,还是很得过宠的。这不就是赵姨娘可以倾注功夫的突破口?虽然在那个时代妾室社会地位卑微是铁的事实,但若抓住关键人物——自家男人——的心,赵姨娘的处境定会好很多。
书中好几处写到赵姨娘服侍贾政就寝。妾嘛,跟正房职责不一样,就是要做些端茶倒水,服侍入睡的活儿,这乍看是悲哀,实则是天大福利好么!机会呗。君不见那宫斗剧中,皇帝各院嫔妃都费尽心机想让那个男人翻自己的牌子!翻了牌子才能近前,近前才有更多机会笼络感情吹枕头风啊。而贾府远没那阵仗,男人如贾政,也就三两房妻妾而已,如此看来,赵姨娘是否蛮多争取“专宠”的机会?
可事实是,赵姨娘肯定得过宠,但读者在书中看到她时,她却早已失宠。她多次遭挤兑、糟践,从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到那些小戏子小丫头们,赵姨娘之所以沦落到谁想怼便狠怼一通,主要是贾政早已冷淡她,无心护她周全。
可以说,是赵姨娘自己,把手里好好一副牌打成了一团糟。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她目标太大,偏离实际,不懂精准用力,把满腔心思挥洒错了地方。像与风车作战的唐吉坷德,只让人觉得荒唐。
情商高的表现有多种。会好好说话、不被无谓的情绪掣肘、机智灵活、勇于自黑......但纵观这N多种表现,你会发现,其实,高情商的终极前提,非“审时度势”莫属。
人的欲望总是太多,但生活能给予我们的,却实在太少。所以很多时候,人会觉得生活中挺多无奈挺多憋屈的。可这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哀叹抱怨都没有任何用,要想更“得劲儿”一点,除了朝着对的方向多努力,调节心态绝对是意义非凡。
而调节心态,其实就是要认清时势,顺时而安,这考验的,正是一个人的情商。
赵姨娘为何要害“凤姐”和宝玉?因为她觉得王熙凤净向着王夫人和宝玉,不把她和儿子贾环放在眼里;而宝玉呢?风头太劲,把所有人的宠爱都占了去,没给贾环留一点好处。
为啥因为二十两银子的丧葬费和亲闺女探春撕破脸皮大吵大闹?是由于她觉得探春都管了家竟然不“拉扯拉扯”她这个亲妈。
为什么本不值一提的蔷薇硝事件能演变成体面尽失的和小丫头大打出手?原因还是在于赵姨娘心中不平,觉得所有人都低看她、低看她的儿子,却把宝玉捧到天上。
赵姨娘心中这些梗都是不是事实呢?是的,全都是。但这每一件事,都又自有它之所以那样的合理之处。
每个人都要生存。人们拜高踩低,看起来可恶至极,是什么人心凉薄,但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得已,也苛求不得。
王熙凤精明刻薄,但不那样她管理不了偌大一个贾府;探春不认亲娘,但赵姨娘作成那般她要和亲妈抱团她就一样失宠......
行走于世,我们永远都要把更多的心力放在自己能为自己的心中所求做些什么,而不是抱怨、迁怒别人为何没为我做什么。
像赵姨娘,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像条被踩到了尾巴的狗,逮住谁咬谁,四面树敌,于改善自己的处境,是没有半点好处的,反而越来越遭人嫌,以致于死后也不能善终。
要是她认清并接受自己只是一区区小妾、儿子贾环的确不如宝玉惹人疼的事实,安分守己,专心服侍丈夫、教养儿子,不搬弄是非,不兴风作浪,不争那莫须有的气,她的人生,或许会有更多安宁。
千言万语一句话:“情商”那点事,审时度势、做好自己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