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脑海中莫名生出反哺这一词,是缘于偶然的一个动物纪录片合集,印象最深的是说海狮只要教会了它的小Baby所有的生存技能(而且允许的时间极其紧凑),它自己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毫无遗憾地离去。在边教边逼小幼崽学会独当一面时,给她的镜头和解说特地放大了,那更像是对生命的一种敬仰。当时看到那一幕,直逼一个问题:她的基因构造决定了这种生存方式,这样的爱是一种延续还是终究一场遗憾?
就像从小到大我经常会问到的:亲妈,你这样不累吗?你就不能多为自己活点嘛?她总说:什么叫累?什么又叫不累?作为父母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自己的孩子。这几年虽说一直在身边,但我的心似乎一直不在:我挣扎着和内心的两个我在打架,左右为难。而这些年她的心一直有增无减,只是变了另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份母爱。开始主动走近我们的世界,用她的韧性和对生活的好奇心,慢慢地开始试着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尤其近一年让我有种幸福的错觉:是她变了很多还是我一度关注太少?还是我剥夺了她渴望了解自己孩子的权利?或是我封锁了对这份爱的神经感受?
记得某一次,我煞有耐心的给她拍照,某个抓拍的瞬间才发现,原来我妈真美……在此之前我怎么从未察觉……不施任何粉黛的她竟然不自然流露出了一种女性柔美,娇俏,又或一种江南风的温婉,但绝不是软绵绵的矫揉造作,柔软的皮囊下始终清晰可见一份坚韧,这气质真的是我妈嘛(这话要被我家二货看到分分钟可以举报我,五花大绑……)。
是啊,她一直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从来不喜成为焦点,但总会出其不意的成为一道风景线,不容被略过。哪怕如今已年过半百,可惊奇的是仍然有种古灵精怪……那一刻,就好像我有了个假妈。那个无数次被我吐槽的唠叨大婶不见了……虽然如今她仍然会,但我好爱她的点到为止啊!
反而会觉得是一种需要存在的烟火味,家的味道,被女主人守护的味道。笑声停了,也能散开在整个屋子里久久停留着。当然还有美食的味道,我说唯独这点像是被宠坏了的孩子,只爱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怎么吃都不觉得烦腻。尤其那些时令的真材料,被人长年累月惦记着,那种幸福感也是没谁了!
我总笑着说:不知道啊,就是喜欢这种味道啊。成熟了才知道那是一份安心和知足的味道,一切外在都可以变,但有些感受是会一直被储藏的,愈久弥香。
从来都不愿提及的话题:生离死别。就好像你的根要被拔掉,无处安放。所以当看到海狮的哺育过程,心是被抽搐了:我才慢慢长大,你却匆匆老去,更无助的是来不及等我说爱你,你已离去。
慢慢地,我们会懂有些爱很深沉,有些爱很直白,有些爱是很现实。但都抵不过那份能刻上心头,愿意扎根停留的爱,你愿意为那份爱奉献&陪伴到生命的尽头。
我的故乡是以孝道闻名,小时候对董永的孝感动天感触很浅。长大后,发现我们被滋养得多么丰润,只是不自知。那片土地上常驻的源泉,始终流动在每一方小家的温暖中。所以我会想,到底何为传承的孝?
曾经一度批判传统的风气:父母健在,很少见儿女常回家看看,甚至不管死活,而等到老人离去,就大张旗鼓的大手笔掷千金,摆场面活。只为换来几句冠冕堂皇的你吹我捧,还自得其乐。神经错乱了还是脑子进水了……都不是,不过是孵化中的焦虑。
又如人在心不在的陪伴,何其不是一种变相的互相折磨。年轻人想要飞的广袤天地,梦一场,实在比不上家人真真实实的烟火气息。甚至我们只要施舍一丁点空间和精力出来,让她们感受到有她们的存在地位,那份得到远比付出来得心安理得。很多朋友都有体会,给妈妈打扮远比打扮自己的快乐感周期长。和家人分享新的东西,是远远超过自我满足的程度啊。
再说对名利场的追逐,从来没有对错。但虚假包裹自我感觉良好,循环的驱逐于表面,把这种自我制造的焦虑感归咎于你的守护港,或以此为借口逃避对亲人爱人的付出,就太玩火了。好像所有人都可以是你漂亮外衣下的牺牲品和随意替代品。可她们不是,也不应该是。没人逼你去成为光环,没人是你的拖累,你只是把别人根本没放在眼里的东西,看得比天还高。你自己想一步登高,摔了,还怨别人给你的鞋不够好。
一代人有属于一代人的无可奈何&困惑,也许有的生命生来就握了一手好牌,也许全是坏牌,但打牌的过程才是生命降临后的意义所在吧!当千帆过尽,才会发觉能一直守护在你身边的人,多么稀有。她们知晓你的所有,但仍愿意伴你左右。这是因为有爱在不间断的流动。
反哺不需要形容为责任或者义务,不如说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的一部分。完整的生命是饱含着爱与被爱的,丰富的生命更是这两者的交融。
反哺不一定是压力,或许是一份动力,对爱有能力的把握,也是勇往直前的后盾。有心理学家就说过世间大多数的创作都是来源于深深的爱和温暖,无论表现手法怎样,呈现出的一定是饱含对人性善意的牵引。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会制造焦虑的噪音者,我们干嘛要见风使舵的不断冲在风口,成为别人的试验品和战利品。
我们有时太高估自己紧跟时代脚步后的吸收能力了(及时蹭热点博得心理上的虚假成长,从而不断丧失专注力),也太低估了一个新的游戏规则要试图打破到重建的深水泡沫,要么根本对进门规则视而不见,恃才傲物,要么抱着侥幸自我蒙骗。
脑袋长在自己的肉体上,可灵魂却自愿教给别人割裂。蜻蜓点水式的左拼右凑的思维(所谓的精华现成品),你却当真成了拥有一席之地的牌坊。浮于表面的投机取巧,再借力各式效应打擦边球,或者以暴富改变人生的极端心态。只能看到风口,却很难追上风向跑。
反哺能力越强越久,焦虑感会越弱越少。因为那儿有能让你脑袋清醒的方向标。
慢慢沉,慢慢来,会很快。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