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之“不学无术”

作者: bd33eb86e1f9 | 来源:发表于2017-09-27 16:20 被阅读123次

班固曰:“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然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

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资治通鉴  唐纪)


01

在《资治通鉴唐纪》中,司马光不仅对霍光做了详尽的评价,还引用了班固对霍光的评价,可见霍光非等闲人物。

我赞同班固的评价,上面引用了一段原文,古汉语还是有韵味,如果译成白话,亦如白开水一般没有了味道。

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之臣,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其功绩堪比“伊尹放太甲,周公辅成王”。历史证明,汉武帝独具慧眼,有知人之智。

在汉朝的历史上,霍光是个重要人物,承接四朝,为延续汉室江山做了很大贡献。毋庸置疑,没有霍光的肝胆忠心,没有霍光的力挽狂澜,早在汉武帝之后就陷入混乱,汉朝也就不会独享四百年国祚。

霍光历经四朝,在汉武帝时,几十年如一日,谨小慎微中规中矩,赢得了武帝的赏识,被指定为托孤重臣。汉武帝是历史上少有的有为帝王,刚毅果敢爱憎分明,臣子们稍不如意,就有杀身大祸。

就连自己的亲骨肉也毫不留情,太子刘据被诬陷谋逆,竟然也诛连九族,刘据一脉几乎斩绝。伴君如伴虎,在这样一位“杀人魔王”的身边几十年,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赢得了武帝的信任,霍光确实不易!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礼记  大学》


02

古代帝王选择接班人是件很难的事情,汉武帝煞费苦心,最终选择了少子刘弗陵。为确保刘弗陵即位后江山稳固,武帝心狠手辣,忍痛杀掉了弗陵母钩弋夫人。

武帝之后,霍光不负托孤使命,辅佐汉昭帝刘弗陵顺利登基,从此长期独揽朝政。可惜汉昭帝夭寿命短,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驾鹤而去。昭帝无子,皇位继承人成了大问题,汉武帝有那么多皇子该选谁?

昌邑王刘贺走上了历史舞台,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平衡之后,阴差阳错地成了皇位的继承人。刘贺注定是个悲剧人物,轻易得来的东西从来不会珍惜,真应验了“悖入悖出”那句话。

刘贺登基后,行止乖戾,胡作非为,且毫无悔改之意,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废掉。为了汉室江山,霍光可谓雷霆万钧当机立断,刘贺被贬为“海昏侯”,郁郁而终。

霍光主导帝王废立,名望和权威达到了顶峰,实乃国家柱石,对于稳定朝局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历史的当口,霍光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并作出正确的选择。也显示了他的卓越才能,这是他的功绩,对于历史是有积极意义的。


03

皇位继承问题再次摆在霍光面前,世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仿佛老天在怜悯戾太子刘据,一个传奇般的人物邴吉改变了历史。

邴吉只是个“一千石”的不大不小的官吏,相当于现代的厅局级干部,非常同情太子刘据的遭遇。他豁出了身家性命,冒着违抗王命的凶险,保护了太子刘据唯一仅存的血脉,汉武帝之重孙刘询。

古人的气节令人钦佩,为了道义可以置生死于不顾,这也成就了汉朝中兴之君——汉宣帝刘询。汉宣帝从小历经磨难,深知民间疾苦,有着出身宫闱的其他帝王所没有的深厚底蕴。

霍光又一次做出了正确选择,汉宣帝不孚众望,治国理政呈现出一派明君气象。以霍光的功勋,即使是伊尹、周公,岂能与之相比?历史总是这样,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霍光能决定帝王的命运,可他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4

在霍光如日中天之时,霍光的夫人瞒着霍光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为霍氏家族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图谋自己女儿取代皇后,霍显夫人买通御医毒杀了许皇后,自认为天衣无缝神鬼不知。皇后暴亡可不是一件小事,皇帝敕令彻查,实在是逼得太急,霍显夫人只得向霍光如实相告。

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情,善于应对复杂局面的霍光,如何来处理这件家务事呢?“闇(an)于大理,阴妻邪谋,”霍光不明大理,不忍揭发夫人的阴谋,结论是霍光“不学亡术”

我理解,班固绝不是说霍光的学识不够,而是指霍光不能通达大理,“修身、齐家”之功夫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实质,不能齐家,何以治国?

霍光家族的结局是悲惨的,“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霍光死后三年,家族遭灭门大祸,悲惨啊!向使霍光能深明大义,舍弃的可能是霍显夫人一个人,对于诛灭九族之大祸,可谓小矣!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05

司马光评价,汉宣帝仁义不够,有故意为之之嫌。早有人谏言汉宣帝,霍氏权力太盛,积祸太深,要加以约束,防止其覆灭。

防微杜渐的良言没有采纳,可诛灭霍氏家族的参与者都加官进爵,真是“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儒家之经典《大学》,乃大人之学,其思想的核心是“三纲八目”,讲求“内圣外王”的人生哲学。“修齐治平”不光有现实意义,而且有普遍之意义,在其中“齐家”尤为重要。

多少高官显达在人前是圣人君子,可家教不严,家风粗俗,对妻子儿女缺乏应有的管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贪赃枉法,荫及家人,东窗事发而身败名裂,谁之过也!“

不学无术”的表面上是学识浅薄能力低下,实际上是修养不够、修身欠佳的表现。

相关文章

  • 成语故事:【不学无术】

    【不学无术】不学无术,出自《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通假字同“无”)术,暗于大理。”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同...

  • 霍光之“不学无术”

    班固曰:“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

  • 不学无术

    不学无术 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有一年霍去病打败匈奴后,回家探亲,在回长安时把霍光也带到京城,...

  • “不学无术”的辅政大臣——霍光

    公元前87年,二月。五柞宫外。 黑压压的跪倒着一片大臣。 春寒料峭,很多人禁不住微微颤抖起来,努力双臂拄地,支撑着...

  • 【连载】《盛世流年》第四十二章 解药

    《盛世流年》目录 接下来的三天,碧儿都会到霍府等待霍光的消息,可每一次霍光都对着她摇了摇头,得到消息的小雅,担忧之...

  • 为汉家王朝担责,承担后果的却是自己家族

    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之弟,霍家真正公认的家主。比起霍去病的风华绝代,霍光的光华直到汉武帝去世后才真正的显现出来。毕...

  • 读史之霍光

    托孤除乱震朝纲,不负江山宁负王。 一旦先河开后世,权臣翻手帝中殇。

  • 霍光

    汉武帝为了打匈奴,通西域,再加上他的生活奢侈,喜欢讲排场,还迷信神仙,连年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霍光

    说起霍光,他是非常幸运的人他是霍去病的弟弟,从小就在刘彻旁边帮忙,以后肯定成就无法预料了。 汉武帝晚年的时...

  • 霍光其人与他的典故

    本文仅仅作为阅读西汉大臣霍光的故事之记录 霍光出身还算是不错,虽然没有一个像样的父亲,但是他却有个牛X的哥哥(同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霍光之“不学无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mu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