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火星人很好奇冷知识古代文化
砍头:远非“咔嚓”那么简单

砍头:远非“咔嚓”那么简单

作者: 肉松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1-25 21:50 被阅读0次
砍头:远非“咔嚓”那么简单

书名:《人类砍头小史》

作者:弗朗西斯·拉尔森

类型:历史,文化,社会

推荐:三星半

人被砍下头颅,意识还能留存多久?在变为彻底的无机物前,与身体分离的头颅是否能看到自己从无头的身躯上飞起、落地,是否还能感受疼痛?

恰恰是这些我们从未深思的问题,把我们推向对人类最本质的探索:何为生命,何为死亡。

皮特河博物馆馆长弗朗西斯·拉尔森所著《人类砍头小史》,从文化、战争、社会、艺术、宗教、科学、医学等方面,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看似速战速决的砍头,以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性和道德纷争。

                     [文化·差异与共性]

生活在南美热带丛林中的土著舒阿尔人有制作干缩人头的传统。他们认为通过一定的仪式可以让部落获得寄存在人头中的神奇力量。猎取人头在舒阿尔人的文化里是被普遍接受的风俗,它与战争和邪恶无关。

但在欧洲人看来,“野蛮”是土著猎取人头的全部解释。他们惧怕干缩人头的同时,又深深迷恋于两个群体之间巨大的文明差异。高高在上的文明自豪感或许是奇异迷恋的来源。

欧洲收藏者对干缩人头需求的扩张改变了舒阿尔人猎取人头的性质,原本是为获取力量的文化传统变成了为换取欧洲刀枪大炮而实施的真正意义上的暴行。

收藏者所迷恋的原始的野蛮味道,已经随着需求的扩张散发出资本的气息,高雅的收藏爱好,实则催生出完完全全的野蛮。某些无辜的欧洲白人被土著杀害后制作成干缩人头,被冒充成真品高价卖回同胞手中。

有制作死亡面具传统的新西兰毛利人,也曾经历类似的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的荒诞历史。

                    [战争·统治与同情]

战场的非正常环境,颠倒了战争参与者的道德准则,他们因此更容易接受和做出违背世俗观念的行为。

士兵砍下敌人的头颅或者其他身体部位作为战利品,宣称作为胜利者的自豪,增强应对生死时的控制权与自信心,仿佛拥有别人的头颅能带给自己不死的生命

但一个头颅——曾经作为另一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又让拥有者不得不思考自身的命运和归宿,载着自己和敌人的同一条船,将驶向怎样的彼岸。

                  [社会·公开的斩首表演]

一次公开斩首对围观者的意义要大于对受刑者本身,它是当权者力量的威慑和愤怒的表达。

在断头机出现之前,理想的公开斩首包含以下要素:接受命运的受刑者,出手干净利落的刽子手,置身事外的围观群众。三者在这出戏剧里各司其职,共同出演这场血腥暴力的“表演”,虽然当时的人们对这样的社会场景如此习以为常,以至于围观者很少会设身处地向受刑者报以同情。

但意外也时常出现。落在业务不熟练的刽子手手里,受刑者可能痛苦不堪地挨了好几刀才终被割下头颅;由于感到对死亡的强烈恐惧,受刑者可能会失去理智,撕心裂肺地大喊大叫。它们会让围观者从原有的剧本中惊醒,他们突然意识到断头台上是自己的同胞,此刻他正经受巨大的痛苦。对于当局者来说,这种不受控制的觉醒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断头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除却运行效率高,断头机更大的优势是,它抹除了受刑者的个性与特征,让不同的受害人都以同样迅速的方式走向同样的归宿。斩首变成不带感情的乏味程序,围观者也麻木于千篇一律的身首异处,难以对其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公开斩首的控制权又重新回到当权者手中。

                     [艺术·界限的探索]

头颅不是简单的物品,它还曾几乎是某人的全部象征。面对头颅时,艺术家不得不越过它的表层,玩味生与死之间模糊的界限。

除了死亡本身,艺术家还会将其对生死的思索定格在作品中,它们包含的既有挥之不去的恐惧,又有跃跃欲试的好奇。

                       [宗教·向死而生]

那些抵抗着时间摧残的头颅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总带有些许魔力。头颅的流传时间越长,它具有的神话色彩就越浓烈,它就越不可能重归大地。

人们会向古老的头颅寻求力量,虽然它代表着死亡,但与腐朽的对抗给予它某种欣欣向荣的品质,仿佛能引导人们穿越生死。

                    [科学·同社会割裂]

颅骨小而结实,便于运输,不会腐蚀,因此它们成为良好的科研素材。有些学者认为颅骨上遍布的凸起、转角、裂缝,都隐藏着其主人独一无二的个性与特征。

早期科研使用的头颅大多来自收容所、监狱和贫民区,以及其它无人认领的尸体,显而易见这样的尸体拥有更小的社会牵连,更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阻力,仿佛提前知道死者无亲无故更有利于科学家下刀。

尸体一进入解剖室,就会被编好编号,贴上标签,姓名、性别、身份等特征立刻被丢进垃圾桶,成为一件完完全全的物品。

                       [医学·道德矛盾]

同战场相同,给予特定的文化环境,原本惨绝人寰的暴行会被接受。当医生在实验室里分割尸体时,人们对实验室外的类似行为却予以痛击。

作为人的人,是医护人员拯救的对象;作为物品的人,只是一坨哼哼唧唧的生病的肉。

                       [实验·悬而未决]

斩首作为一项“痛快”的死刑是否合理?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生命在哪一个瞬间才从身体里抽离而去。我们以为身首异处的受刑者已经死亡的时候,他可能正以不为人知的方式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为了获得答案,几百年前,人们就着手人头实验。他们等在断头机旁,捡起刚刚落地的人头,喊他的名字,戳他的脸,甚至把人头和狗身子相连。

但是人们始终搞不清,意识能在没有身子的大脑里存在多久。因为我们与濒死者之间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沟通。

讽刺的是,在试图破解砍头是否痛苦的过程中,科学家不断向孤立无援的人头施加潜在的痛苦。如果在解剖、埋葬的过程中,死者的意识仍未消散,那将会是人类所能经历的最大的不人道。

《人类砍头小史》不是一本给人答案的书,而是一本引发思考的书,它试图带领你以被忽视的角度直视砍头这件事。作为博物馆馆长,作者用丰富的事例做底衬,给读者全面的思考扎好根基。翻译差强人意,痕迹明显,有些段落表意不明,全书读下来需要耐心。

相关文章

  • 砍头:远非“咔嚓”那么简单

    书名:《人类砍头小史》 作者:弗朗西斯·拉尔森 类型:历史,文化,社会 推荐:三星半 人被砍下头颅,意识还能留存多...

  • 饮品远非那么简单

    阅读《六个瓶子里的历史》精华内容总结。 如果不是读了这本书,很难相信这些饮品竟然塑造过人类的历史。 产生在石器时代...

  • 探索Activity之launchMode

    之前有简单探索了Activity的生命周期, 也提到,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实际场景远非那么简单, 诸如la...

  • 高考报考远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几年以来,本人潜心研究的高考报考理念与实操终于实现完美结合。基于考生科学生涯规划的《高考报考综合分析与决策平衡报表...

  • 番茄工作坊读后感

    我发现番茄钟之所以那么广泛的运用,它的效果远非我想想的那么简单。它帮助我们学会简单地让你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工作,因势...

  • 从“七夕不能结婚”想到的

    “……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内涵,远非“以偏概全”那么简单! 我问她:“您能举例说明‘七夕节是不能结...

  • 咔嚓咔嚓

    说起来也是学食品专业的,一直以来也没发过什么图片,这次啊,看看我们实训课做的好吃的吧,咔嚓咔嚓~ 材料有猪里脊、蒜...

  • 咔嚓咔嚓

    我非常对不起我的头发。它们在我长期的不打理下,打结了,有好几处打结了。我找了一把梳子去输理,可怜的,头发没梳好,梳...

  • “咔嚓 咔嚓”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术课上画出自己的世界,剪出自己的想象。周二我就赶紧预约了课程,并把周四课上需要准备...

  • 咔嚓咔嚓

    最近爱上拍照,每天上课下课看到好看的风景都想拍一下,可惜最近太多课了,都没有时间去操场拍夕阳,傍晚的天空是最好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砍头:远非“咔嚓”那么简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cx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