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读书每天写1000字创业
集中兵力 | 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的事

集中兵力 | 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的事

作者: 子易的小手札 | 来源:发表于2018-04-14 15:16 被阅读104次


    精要主义 | 学会提炼生活,让你的人生不再狼狈不堪

    学什么?如何掌控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你是否觉得无情的压力正在碾压生活的美好?你是否在试图做所有“正确”的事情,但所有努力却让自己陷入一事无成的境地?

    今天的文章将告诉你,避免劳碌无为的唯一出路,在于消减冗余以便让生命归于精要。

    集中兵力 | 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的事

    《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和生活》金句:更少,但更好。


    精要主义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放弃那些“我必须做”“我能做好一切”的思想;别忘了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自由意志,要主动选择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此外你还要掌握怎么甄别重要的事,怎么把有意义的事和无意义的事区分开。

    本文可能无法告诉你,对于每一种人生而言何谓精要,但能帮助你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所在。

    你还会发现:

    为什么该多花时间考虑事情的优先级;

    为什么你看起来很忙,但始终一事无成;

    为什么一个精要主义者要学会拒绝别人。

    想从杂乱工作中抽出身来,要把时间放在有价值的事上

    工作中,你是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天奔波在职场上,总有写不完的策划,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项目。总想做到让领导、同事、家人都满意,于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处理琐事上。然而结果却是,工作没有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生活也陷入了一片混乱。

    每天的状态就像一根紧绷的弦,一天到晚都在忙。但是如果你停下来问问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却发现:“我好像什么也没干,也不知道时间到底花在哪里了”。这种没有目的的忙碌,其实就是“瞎忙”。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瞎忙,那就是:你看起来很忙,但始终一事无成。

    你之所以一事无成,是因为你把时间都放在了不重要而且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不会懂得取舍。这是《精要主义》的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在书中提到的观点。

    那么什么是精要主义?精要主义的基本价值主张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硅谷有一个颇有才干的经理人萨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对很多要求总是不假思索一口答应。结果,终日奔波于各种会议之间,工作质量的下降,让他压力倍增,工作不仅不再带给他满足感,而且还让他费力取悦的一些人也感到不满。

    后来有朋友建议,让他删减自己工作中的繁琐杂事,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忽略其他一切别人要求的琐事,只专心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接着,他制订了删减计划,并开始学会“拒绝”,经过不长的时间,他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通过选择过滤,他不再试图在许多事情上耗费精力,而是全身心投入做自己认为真正有意义而且重要的事情。效果也非常明显,他不仅得到了尊重与重视,还赢得了职业生涯中非常可观的一笔奖励。

    其实,如果可以用几个字对萨姆的改变做个总结,就是:“更少,但更好”。而精要主义的本质就是:“更少,但更好”。这个故事还体现了“精要主义”的基本价值主张: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完成真正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贪多求全,事事答应。

    我们所说的“精要主义”,主张大家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只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在某种程度上,它和“断舍离”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筛选和排除来简化自己的目标,以此确定最重要的事务。

    如果你想从杂乱无章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身来,找到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不妨跟着我们一起来听听今天拆解的这本书《精要主义》。今天我们将会从两个维度对这本书进行拆解:

    1. 精要主义者的三个核心思维模式

    2. 养成精要主义者的三个方法

    习得性无助患者,别忘了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意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精要主义不是一种教人再多做一件事情的方法,而是一种教人如何做事的方法,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想成为精要主义者,我们必须将这三种错误的思维:“我必须做”,“这些都重要”以及“我能二者兼顾”;转变为“我选择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以及“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只有在思维得到转变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个精要主义者,实现个人的贡献峰值。

    精要主义者的一种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做出选择”的能力,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忽略了选择的能力,就等于选择了无助。精要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并且要把它视为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因为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任何人以及任何力量。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梅尔,对德国牧羊犬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将这群狗分成三组。第一组狗被拴上系带,并被施以电击,但它们可以压下操作杆来停止电击。第二组狗被拴上了同样的系带,分到了同样的操作杆,面临同样的电击,不过有一个陷阱:操作杆坏了,致使狗无法对付电击。第三组狗仅仅被拴上了系带,不施加电击。

    实验开始后,最初被施以电击的狗,在笼子里不断地挣扎,惊恐哀叫。但是,过了没多久,第一组狗就发现,只要压下操作杆就可以停止电击,而第二组狗,无论什么操作都无法停止电击。经过多次实验后,只要施加电击,第一组狗就压下操作杆,而第二组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甚至也不挣扎。

    实验结束后,塞利格曼把所有狗都放到了一个笼子里,笼子中间放置了一块隔板,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隔板的高度,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然而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塞利格曼施以电击后,那些在前期的实验中能够停止电击或者没有遭到电击的狗很快学会了跨过隔板,到达没有电击的那一边。但是第二组狗,也就是无力应对电击的那些狗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避免电击。

    也就是说,这些狗本来可以主动逃脱,然而却绝望地趴在那里等待痛苦的来临,它们有了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就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丧失选择的能力。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过分强调了“选择”的外部条件,即“我们面临的选项”;而低估了“选择”的内在能力,即“我们的行动”。也就是说,选项可能会被拿走,但是我们进行选择的自由意志谁都拿不走。

    懂得花时间分辨事情的重要性,才能节省更多时间

    精要主义者认为只有极少数事情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区分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有时候,并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带来更多收获。相反,要学会挑选,遵循“更少,但更好”的原则。

    作者小时候为了挣点儿零花钱,做了报童的工作,但是他发现每天自己这么辛苦,一天也就只能拿到一英镑,连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玩具都要攒很长时间。后来他想到了赚钱更快的方法,给邻居洗车,每辆车两英镑,一小时之内可以洗三辆车。突然,工作时间和英镑的比率由 1:1变成了1:6。他这才意识到:某种工作会比其他工作带来更多的报酬。

    几年后,作者在读大学期间找到了一份客户服务的工作,薪酬是每小时9美元。与之前相比,同样的时间内,他挣得钱变多,而且工作也很轻松,每天只需要处理一些杂事。但长时间的琐碎事物让他感觉工作索然无味,每天就跟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他开始打算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对自己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在这份工作中他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留住原本要流失的客户。因此,作者开始将留住客户当成首要的事情来做,很快便创造了客户流失率为零的成绩。而每留住一个客户,他都能获得额外的奖励,因此不仅学到了更多,挣到了更多,也贡献了更多。

    其实,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精要主义者要花费时间来探索自己的所有选项。因为这种额外的时间投资是值得的,有些东西实在是至关重要,它们会10倍地回报为找到它们所付出的努力。换句话说,精要主义者们用更多的时间来辨别,以便花更少的时间来做,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选择过多会损害至关重要的目标,要学会取舍

    每当面对取舍时,非精要主义者总会问:“我怎么才能二者兼顾?”而精要主义者却会一针见血的提出:“我要的是什么?”精要主义者会主动作出权衡取舍,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指示。正如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厄尔所言:“所谓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

    1982年,强生公司发生了一起“氰化物谋杀案”,然而它却奇迹般地从这场丑闻中东山再起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时,强生公司研发了一款新产品:止痛新药“泰诺”。瞬间占据了37%的市场份额。然而,没过多久,就有报道称7人服用“泰诺”药片后死亡。经调查发现,是装药的瓶子被动了手脚。强生公司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该如何作出回应?

    他们是应该召回药店货架上的全部“泰诺”产品以保障客户安全呢?还是通过危机公关来降低公司的名誉损失,并防止股东抛售公司股票?又或者是第一时间安慰并补偿受害人家庭?

    经过几次研究,强生公司最终决定遵循公司的信条:客户第一,股东最后,迅速召回全部“泰诺”产品。

    即使这将会对公司造成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巨大损失。要知道,这可是1982年的1亿美元,当时中国的GDP总额也才刚刚突破5000亿美元。在客户安全还是1亿美元的问题上,他们选择了对自己最重要的,做出了一次艰难的取舍。

    后来经过警方查证,发现是有人故意对药瓶动了手脚,陷害强生公司。不久后,嫌疑人被拘捕。至此,危机事态可以说已完全得到控制。但强生公司并没有将产品马上投入市场,因为他们通过这个事件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包装上存在可能被利用的漏洞,为了用户安全考虑,必须改进包装,防止药品再次被下毒。

    研发部门很快研究出了三层密封包装的瓶装产品,这时候他们才把改进包装的产品投放到了市场,并同时将事态的全过程向公众发布。经过这一事件,美国人对强生公司选择保护客户生命安全的做法称赞有加,公司的美誉度不降反升,而泰诺也再一次在市场上崛起,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原市场份额的70%。

    尽管有时取舍会给人带来痛苦,但却代表着一个更重大的机会。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两者的关系,并战略性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所以一定要经常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专注于“有意义的少数”,放弃“无意义的多数”。否则,多而杂的选择会影响至关重要的目标。

    要事优先,把时间精力用对地方

    在这一部分我们讲的是养成精要主义者的三个方法,分别是探索、排除和执行。

    探索主要是帮助我们将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情区分开来。精要主义者主张为自己创造探索和思考的空间,适时地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来探索、辨别和筛选,从而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以确保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对了地方。

    美国一位已故导演和编剧诺拉·艾芙隆,其生前导演过的作品有《当哈利遇见莎莉》,《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等,她在1990年和1994年都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是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而艾芙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她在高中时代上过的一堂新闻学课程。

    有一次,艾芙隆的老师给他们解释新闻作品中“导语”的核心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然后,给同学们说了一件事实:“校长今日宣布,学校高中全体教员将于下周四赴萨克拉门托参加一场学术讨论会。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加州州长埃德蒙·布朗将到会并发言。”然后,让同学们为这件事实写一段导语。

    学生们噼里啪啦地敲打着键盘,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然后,纷纷交上了自己认为很满意的导语。这些导语都试图尽可能简明扼要地概括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这些要素。例如,“玛格丽特·米德、加州州长布朗将向全体教员发表讲话,主题是……”“下周四,高中全体教员将……”等等。但接下来,老师却告诉他们所有人写的都不对。他说,这个导语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本周四不上课”。

    在那一瞬间,艾芙隆才意识到,新闻学不仅仅意味着要反映事实,而且还要把握重点。弄清楚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和为什么这些要素是不够的,还要理解这篇新闻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为什么重要。

    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都知道,要找到最重要的信息,不仅需要研究这些信息,而且还要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最优秀的新闻记者不只是简单地传播信息,他们的价值在于发现那些对人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注定为别人的事操劳死

    通过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最重要的事情。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不重要的事情从我们的清单中排除出去。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过滤筛选所有选项,并从中选择真正精要之事而为之,是精要之准则。

    做一个精要主义者,关键在于要学会“拒绝”不重要的事情。不能为了取悦他人,答应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或者会严重扰乱自己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事情。职场上有很多不懂拒绝的“小白”和“老好人”,他们为了避免拒绝别人带来的尴尬和心理压力,而接受他人的所有请求,结果却让自己成了处理琐事的“专家”,每天做的都是一些不重要并且没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早在古代,我国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提出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一思想,意思就是说,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所以,为了确保我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我们要果断地排除一切不重要的事情。

    扫除“最慢行进者”,提高团队效率

    关于执行,精要主义提倡的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再扫除障碍。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会有很多事情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但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最慢行进者”,也就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我们要做的便是扫除“最慢行进者”。

    之前我们拆过的《目标》这本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瓶颈的方法TOC制约法则,即找、利、迁、破、返。而在这本书中,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主人公艾利克斯·罗格承担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即要在三个月内把小工厂扭亏为盈。

    最初,他看不到一点儿希望。后来,他发现只要能找到这家工厂的“瓶颈”,就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个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个启发,是他在与儿子及朋友进行徒步旅行时发现的。在这次徒步旅行中,艾利克斯负责在太阳下山之前,把所有孩子都带到营地。

    但是,所有参加过这种旅行的人都知道,让一群孩子都以同样的速度行进不掉队,实际上是很难的。

    艾利克斯很快就碰上了一个问题:有些孩子走得很快,而另一些却走得很慢。特别是一个叫赫比的小男孩,走得最慢。结果,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男孩和赫比之间,距离相差了好几公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起初艾利克斯用的办法是让走在前面的那些人停下来,等等落后的人。这让队伍在短时间内聚了起来,但是一旦开始前行,同样的差距就再次形成。

    因此,艾利克斯决定换一种方法。他把赫比放在这组人的前面,把其他孩子按速度进行排列:从最慢到最快。虽然,把走得最快的人放在队伍的最后面是违反常理的做法,但是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孩子们可以安全、同时到达营地。不利之处在于,这个队伍现在是以赫比的速度在前进。为提高整体速度,罗格是如何做的呢?

    他想尽一切办法为赫比减负。因为走得最慢的小孩恰恰在队伍的最前面,如果赫比每小时都能走快一米,整个队伍就能以同样的增速更快地到达营地。因此,他决定为赫比减负,把赫比随身带的多余的食物和用品都拿了出来,分给了队里的其他人。这种方法马上奏效,队伍行进速度立刻加快。他们最后提前到达了营地。

    仿佛从中顿悟,罗格明白了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让自己的工厂扭亏为盈。他不再费力地去改进厂里的一切状况,而是找出其中的“赫比”:工厂运行程序中比其他部分更慢的那个部分。为了找到这个“赫比”,他找出了材料堆积最多的那台机器,并想方设法提高它的效率。这还反过来促进了倒数第二个“最慢行进者”提高效率。依此类推,整个工厂的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找到你工作或生活中“最慢的行进者”,阻碍你进步的障碍,并且及时解决,将会大大减小阻碍你执行重要事情的摩擦力。

    ■总结

    精要主义是一种方法论,它能指导我们在实践生活和工作中做事追求更少,但更好。最核心的思想是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无意义的事情,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让生活变得拥挤不堪。只有从中解脱出来,挑出少数重要的且有意义的事,并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做它,才能让人生更加有意义。好了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拆书的两个维度:

    首先,我们讲了精要主义的三个核心思维模式选择、甄别、取舍。

    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精要主义者,首先就要克服三种错误的思维,即“我必须做”,“这些事情都重要”以及“我能二者兼顾”,拥抱三条核心真理:“我选择我要做的”“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以及“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只有思维上真正转变,才能去自由地追求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且实现个人贡献的峰值。

    其次,我们讲了养成精要主义者的三个方法:探索、排除、执行。

    首先区分不重要的多数和重要的少数,然后排除掉那些对自己不重要、且无意义的事情,最后通过淘汰无意义的事情来节省时间,给自己设计一套体系,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精要主义者,那就赶快行动起来把!■

    集中兵力 | 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的事

    关注子易的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集中兵力 | 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的事

    扫码加入子易的核心读者群,更多线下活动和超实惠福利大放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集中兵力 | 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jl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