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支付宝,社交属性,用户黏性,流量,平台,关系链
最近支付宝的AR红包功能火了起来,我看了下,主要还是想刺激陌生人交友。算又一次在社交领域的折腾,所以想起了写这么一篇长文来分析一下支付宝为啥即使在大家这么反感的情况下依然不断折腾。
先来分析一下支付宝这款产品,支付宝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产品,而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天猫几乎垄断中国的C2C交易,占据B2C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远超第二的京东。支付宝的发展伴随着淘宝,天猫的发展,而且由于淘宝和天猫支付只支持支付宝及网银,对其他移动支付平台封闭,所以,随着网购的兴起,支付宝也发展到如今活跃用户超过2.7亿的超级支付平台,十分风光。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支付宝选择往社交方向发展,先是推出来往,企图劫杀微信,结果失败。后来又弄出集福的活动,促进大家加支付宝好友,最后吃力不讨好。前段时间推出支付鸨的功能,被指涉黄,被用户指责。最近又推出了过新年,AR红包的功能,希望增进社交乐趣,至于结果怎样,我想还是失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当我想要看书的时候,我会先到书架去找书,找到了之后开始看,看到不想看了,我会找个书签来标记我看的地方,然后合上书,继续干别的事。想想书签的作用,只有在我准备结束看书的时候会用到它,我不会在意书签好不好看,只要能给我标记就好了,甚至没有书签的时候我会选择折一下来做标记。支付宝就像书签一样,处于流量的末端,支付是最后一步,支付完成我就要关闭在网页或者app。支付宝如书签一般可替代性太强,我不是那么在意是否好用,只要能保证支付安全就好。
支付宝属于工具性软件,用户对它的期望就是需要支付的时候你能帮我完成就好,这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有同样完成支付功能的app出现,我可能会选择用其它的,对个人来说区别不大。它对用户没有黏性,我用你的时候拿起来用了就放下了。对比一下微信支付的特点,支付宝能做的,微信都能做到,只不过你自家的大哥们(淘宝,天猫)不不和我玩。但是,微信相比支付宝多了一部分东西,好友,或者说社交关系。社交关系是社交产品中黏性最强的内容,脱离成本太高。这也是人们常常说腾讯最难打败的原因,因为它绑架了你的社交关系网。在我们手机上,我想大部分人的微信是长期挂载在后台的,而支付宝使用过后就会选择关闭,这就意味着支付宝不能成为流量的入口,人们在支付宝页面的停留时间可能只有微信的十分之一,甚至还要少得多。
我总结了支付宝做社交的理由,如下:
1、打破工具产品的产品性质,增强用户黏性。支付宝常常被看做钱包,属于工具类产品,而传统工具类产品用完即走的特点不符合当下行业发展趋势,这样的产品太容易被替代,我们总是希望用户在我们的产品上有效停留时间变的更长,而社交属性正是最能够增强用户黏性的方向,也是提升用户在产品上停留时间的有效方法。
2、抢占上游流量入口,制造更多支付场景。支付宝属于下游流量入口,即属于整个用户使用场景的末端,可供发展的空间不大,提供增值服务的空间不大,附加价值减少。做社交,可以将支付宝的价值产生提前,同时大大丰富支付宝的支付场景,微信给好友发红包我们觉得好玩,但是支付宝发红包发给谁呢?如果没有人的概念,没有人与人互动的概念。做社交就是为了强化好友间有关支付行为的互动以及与线下商家间的互动,拓展支付宝在支付上的增值功能,增加盈利渠道。
3、获取关系链,为大数据加码。现在各家公司都在说大数据大数据的,支付宝本就是一个拥有海量用户数据的产品,加入社交属性,可以形成个人数据之间的联系,支付宝能够借助这些数据更好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提供与金融相关的服务。
4、对抗微信。微信支付兴起的时间相较支付宝要晚的多,而且支付宝还背靠了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两位大哥。然而最新的数据却显示微信的线下支付笔数已经不输支付宝了,而且支付宝支付相关的核心功能微信几乎全有了,而且从社交发展到支付不显的突兀,就如微信红包的兴起,微信越来越成为大而全的平台型产品,小而美是很美好,但是不足以对抗微信,所以支付宝也要做成集支付,金融,社交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型产品。
虽然支付宝做社交违背了普通用户想要支付宝只是做一个安静的钱包的理念,会使用户反感,但是还是敢于再三尝试。支付宝的大佬和产品经理们绝对比我要牛的多,我能想到的他们肯定想得到,他们很清楚支付宝的缺陷或者说困境,在微信支付的压力下,要么折腾,要么死。所以不如利用现有的优势来继续折腾:一是自家产品天猫,淘宝对支付宝的支持。用户就算反感也不会卸载支付宝,毕竟还是要网购。二是蚂蚁金服理财产品培养的信任感,形成了如下心理,大额还是用支付宝。短期内难以被微信支付扭转。
反正目前的试错损失不大,但是如果能够成功,就有可能击败微信,何乐而不为。
完。
下一篇将会具体分析下来往,集福,圈子,AR红包。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