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3435/c4bd4ae24df7f9e3.jpg)
引言
上一节笔记里提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做游戏来练习使用语言来表达情绪、理解情绪和调节情绪。
经过一些尝试,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常常无法准确、传神的描述一些情绪的变化,当然这也是受限于自己的情绪理解和表述能力了。
情绪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这也是在为真实的情境中教育孩子做准备。
重点笔记
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尤其是贴近孩子生活的绘本是很好的素材。例如:《我好难过》、《我好害怕》、《我好生气》、《我好嫉妒》
特定的情绪可以用特定的绘本,比如《我变成一只喷火龙》,讲的是一只叫做阿古力的恐龙,它每次生气就乱喷火,就伤害别人,后来费尽千辛万苦它终于不喷火了。
讲情绪绘本的时候,除了口语的讨论外,你也可以让孩子画画看“你觉得这个故事主角是什么感受”,然后再针对他画出来的东西,去跟他讨论“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更重要的是,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如果经常性的责罚或者打骂孩子,孩子就会被迫发展一些说谎、掩盖、讨好、做表面功夫来应付大人等。所以请先练习去爱自己、修复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然后你才有能力好好去教导你的孩子。
在真实的环境中,重点的是教孩子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通过情绪表达和协商去解决问题。
1)描述情境,表达感受
让孩子用前面练习过说的方式表达情绪。
2)让孩子自己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人觉得自己给出的合理建议,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当事人既没有平复情绪,而那个要补偿他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补偿。
要让孩子想,他到底想要怎样。
大人不要仲裁,不要给意见,只要穿针引线就好了。
爸妈不要随便出主意,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协助孩子来回地折中跟协商。
再一次,当孩子面对冲突场景的时候:
- 你可以问他想要怎样,如果他得出来,让他们去协商;
- 如果他说不出来,你可以给建议说,你想不出来,那妈妈想想看,如果这样好不好,如果那样好不好。
- 然后这个协商的动作,最后还是要由孩子去完成。
这个观察和协商的能力,就是在真实情景中,要帮孩子培养的能力。
所以,当孩子小的时候,和其它小朋友有争执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教训他,要把这些争执当成机会拿来教他,教他怎么表达感受,怎么去跟别人协商。
让孩子逐渐掌握,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提出怎样的条件,或者要怎样去协商,才最有利。
我的思考
回想一下,上小学、初中那会儿,处理冲突的方法就是看谁打架厉害喽。校园霸凌其实是很普遍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是看考试的分数决定要不要收拾你,二是在闯祸、不听话时的打骂和训斥。
自己在外面时,打架不厉害,常常是需要忍着。
在家里,由于父母间的争吵比较多,脾气都是一点应着,于是还是要忍着。
久而久之,导致自己在面对冲突时,根本不会解决,要么是忍着生闷气(打不过吗),要么是装做不在意(当鸵鸟),要么是乱发脾气。
总之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处理冲突。
真希望当时能有人教会我如何处理冲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