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心飞翔诗意人生读书札记
苏轼这首史上“悼亡词”的首创之作,有多少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

苏轼这首史上“悼亡词”的首创之作,有多少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

作者: 爱琴海ai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14:14 被阅读8次
苏轼这首史上“悼亡词”的首创之作,有多少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的出现一直到苏轼所在的北宋年间,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但用词来写悼亡,苏轼是首创,且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苏轼,是为我们大家所熟识的文学家。他的很多诗作,对于一般的大众来讲,已经进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词风中的平实感,使它快速融入民间,世代不衰。这首《江城子》当中词风的简单和平实,显而易见,几乎不需要特别的注解。他将对妻子的全部深情融汇于短短的诗词中,引起无数后人的长长叹息。

苏轼这首史上“悼亡词”的首创之作,有多少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年龄不到四十岁,这个时候,十六岁就嫁到他家的妻子王弗已去世十年。但他对她的情意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深邃。在她去世十年以后的回忆里,苏轼描述了梦中的经验。

这首词中多口语化倾向。在我们读的过程中,感觉不到有艰涩难懂的成分。而“不思量,自难忘”六个字,平实中的深刻,抵得了千言万语。如今,十年的光阴已过,两相茫然无知。岁月的痕迹早已爬上脸颊,纵使再次相见,你也不认识我了。

苏轼这首史上“悼亡词”的首创之作,有多少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虽是记梦,而有关梦的句子仅此一句。但一句足以。“小轩窗,正梳妆”是对妻子初嫁时的回忆,这里面有少女的美,而与此相对应的“尘满面,鬓如霜”却夹杂着世事沧桑、宦海难测。生者的已然衰老与亡者的永恒之美,催引出下文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结尾处,又回到更加悲凉的现实当中。即便阴阳两隔,然而,要想去坟上看看,也因相隔千里,而使得凄凉的话语无处倾诉。只得料想“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种扩大出去的意境,犹如电影的尾声,让人感觉到无限的凄婉苍凉之感。

苏轼这首史上“悼亡词”的首创之作,有多少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

说回悼亡诗,虽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曾有很多,但往往只注重了个人意义,像苏轼这样将它扩大到生命的某种苍凉很是难得。况且,在这种苍凉之中,全是平白简单的口语,让我们恍然间大悟,原来只有这些简单的东西,这些基本的人们的生命经验,才能直接深入人心。

再者,悼亡妻子,也是这首词所以流传千年的重要元素。我们知道在古代,夫妻的感情很少成为文学主题。因为在里面有很强的伦理约束。女人嫁到夫家,就是生子、持家,而男人自有外面的个人空间。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古代关于男女情感的描述,多以歌妓、舞妓见诸于文学作品当中,男人的情感空间和婚姻空间毫无重叠,不相干扰。可是,苏轼不同,在这首《江城子》中,他将情感和婚姻做了某种程度的结合,可谓真情流露,称得上是千古绝唱。

苏轼这首史上“悼亡词”的首创之作,有多少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这首史上“悼亡词”的首创之作,有多少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wf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