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苏东坡全传》

作者: 等茶的茶 | 来源:发表于2023-10-31 10:25 被阅读0次

    书籍:苏东坡全传
    作者:秦晓

    1 内容简介

    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立志致君尧舜。一朝应考,蟾宫折桂,名动天下,时人称其百年一遇,天子赞其宰相之才。可惜,他虽有政治才能,却无政客的手腕,他的名字也终究没有出现在优秀政治家的名单上。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反而因此受尽磨难,四处飘零。
    天大地大,何处是家?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也。他底色悲凉,却天性乐观。于是,逆境也成滋味,万物皆有趣味。
    他就是苏东坡。他是社交达人,也是“毒舌损友”,是文艺全才,也是下地老农,是会做饭的四川好男人,也是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的“公务员”……
    此书以史为据,完整书写苏东坡六十四年的传奇人生。写他的伟大,也写他的平凡,让读者看到他的耀眼,更看到他的有趣,在他之中,也看到我们自己。

    读书笔记

    -----飘零是生活的底色,但乐天才是人生的背景----

    罗曼罗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可以说苏东坡一生仕途的坎坷主要来自于那场变法,更来自于他对百姓的关注。

    神宗与王安石雷厉风行实施新法之时,苏东坡反对青苗法的断崖式施行;

    对新法无法全部认同,却又不是断然否定,他站在百姓的角度发出声音,希望变法可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变法派过于激进而进入死局之时,发声最多的苏东坡被称为出头鸟,变法派通过打压苏东坡来打压保守派的气焰,进而保持变法派的执政地位;苏东坡经历一生的至暗时刻——乌台诗案;

    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重新召回保守派的司马光等人,苏东坡也被召回,但在保守派妄图一夜之间全部推翻变法时,在兵役法的推翻过程中,苏东坡又一次站在变法派对立面,认为兵役法对百姓是有利的,故而不同意司马光五天废除兵役法的决定,天天与保守派吵架。

    而时局从王安石的“一言堂”转变成司马光的“一言堂”,整个朝堂为权为势、站队党争,苏东坡始终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纵有爱民之心,却被迫在朝堂党争之间飘摇;可他又做不到放弃自己的棱角、降低自己的底线融入任何一方,以至于对于任何一方都是外人。

    苏东坡半生漂泊,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友人可拜访。在即使车马很慢的年代,他也做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当然这里有不少属于政党对头不停贬斥他的“功劳”。

    晚年哲宗执政时,五道贬令将苏东坡一路贬到岭南惠州,此时的苏东坡已经是迟暮之年。官场一生失意,苏东坡才打开佛教大门。在岭南一路遇到隐士高人、作偈参禅,品悟人生。

    苏东坡宦海沉浮一生,到头来在佛道点悟中选择“放下”。山顶的风光是很美,登顶的畅快和惬意属实难得;但是半山腰的风景也很难得,不必执念太深。世事千帆过,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苏东坡学贯古今,按理说史书之中的政权争夺,朝堂党争,他不会不明白。从他每到一处都要为百姓做实事来看,他只是不愿意陷入无畏的党争,更期待自己所在的官位能够切实为百姓谋取福祉。可是庙堂之高,从古至今都躲不过党争、躲不过争权,苏东坡在这样朝堂之中,却想要保持着浪漫的完美主义思想,清醒地看着自己身陷漩涡而不愿污浊内心理想世界。

    他坚守着自古圣贤之道,坚持着温良恭俭让的读书人风骨,期望致君尧舜的理想。对于个人来说,这些理念毫无问题,但是在染缸之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所以他更适合做个地方官,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实事,然后顺便过着自己逍遥的日子。

    苏东坡最后被贬到儋州,能说出“生不契棺,死不扶柩”这样的话,足见他在人生的最后旅程中保持了坦然的人生姿态。虽然总是颠沛流离、身不由己,但无论飘向何处,苏东坡都可以随遇而安,活在当下。因此他也时刻吸引着身边的各种各个阶层的不同人物。

    “意义和结果不是人生的答案,山林也不必向四季起誓,枯荣随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苏东坡全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wb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