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科技热点每天写1000字互联网科技
互联网共享经济在中国的烦恼:科技巨头遇东方滑铁卢

互联网共享经济在中国的烦恼:科技巨头遇东方滑铁卢

作者: c64ca2f8b95c | 来源:发表于2016-07-06 14:43 被阅读220次

2008年,美国短租平台Airbnb(空中食宿)联合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他的朋友们出租床垫、售卖早餐,只为凑齐三个人一个月的房租。不过最近,切斯基要跟他的朋友们盘算一下如何花掉即将到手的10亿美金了。据外媒消息称,Airbnb将在未来几周内从超过6家大型投资人手中募集5—10亿美元资金,公司估值也将从去年的255亿美元直飚到300亿美元。截至去年,Airbnb已经在190个国家、近34000个城市拥有了200多万个房源。在更早的前年,Airbnb就凭借逾100万间可售客房数,超过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洲际酒店当年的68.7万间。更直观的数据是,1/4的英国旅行者去年用了Airbnb,1/3的法国和意大利旅行者紧随其后,在德国和西班牙,这个比例高达35%!然而,作为仅次于Uber的美国第二大独角兽,在庞大的中国市场,Airbnb正在遭遇巨大的烦恼。

一、不被信任的共享经济

互联网短租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但其背后的“共享经济”概念,却早早在人们心中埋下了难以祛除的“不信任感”,在中国市场尤其如此。这些基于“共享经济”的软件都有着相似的逻辑:用户将手中闲置的车辆或者房屋资源拿出来,以信息的形式发布到移动端软件上,再以低廉的价格将相关服务出售给消费者。而其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这种分享背后难以控制的“非标准化”带来的信任危机。举个例子,在Airbnb上挂出的房屋,没有类似酒店的24小时服务、保洁人员及时周到地清理和每天更换的洗浴用品的保证,这种标准化的服务产品的缺失,往往加重了用户的心理负担,并且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适应难题。“共享经济”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Uber。作为“共享经济”的两大鼻祖之一,北美排名第一的独角兽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无法摆脱“黑车”形象。

这种难度就在于,说服人们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要比请他们做 Uber 司机更难。毕竟汽车的成本是低于房屋的,因此,Airbnb 的“发展速度会更为缓慢”。

二、四面受敌重重狙击

除了固有模式带来的挑战,Airbnb在中国本土也遭遇了强劲的对手。途家、游天下、住百家、蚂蚁短租(现已被途家收购)等公司不断涌入中国短租市场。直到去年八月,错失国内市场起步初期的Airbnb正式进入中国。此时,中国在线度假租赁市场交易额已达到42.6亿元,并且预计2017年,整个中国在线度假租赁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103亿元。其中,途家、住百家、小猪短租、木鸟短租正分别获得新一轮融资。小猪短租平台在国内213个城市已有近7万套优质房源,途家也已覆盖中国大陆288个目的地和海外及港台地区1020个目的地,在线房源超过43万套。

之所以能发展地如此迅速,是因为国内创业平台并非纯粹模仿Airbnb的C2C模式,起一个中介作用,而是为了适应国内环境,改进后变成了B2C的经营模式。仅仅作为一个在线短租C2C平台,对线下房源的把控力量很小,难免会出现类似Uber专职司机一样的“专职二房东”。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如何让房东安心地让陌生人住进自己的房子的同时,又让住户安心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租金交付房东,并保证他们租到的房子和网上照片上是一样的,这是目前C2C模式的在线短租所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比起Airbnb,它们虽然欠缺全球范围的庞大房源,但却更懂中国用户需要什么。

一边是Airbnb进入国内短租市场前,已被无数模仿者抢了风头,另一边是国内的初创企业也在积极走向海外。而它的敌人,甚至不仅来自短租市场本身。Airbnb还在面临传统品牌酒店的冲击。全球最大的外币兑换机构Travelex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文化开放度极高的美国,都只有4%的美国人选择下次度假时会考虑Airbnb,23%的调查对象会选择住在品牌酒店。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Airbnb的“居无定所”,更多游客希望能明确自己到底会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三、自身问题严重

一家外国公司刚刚进入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本地化”问题。Airbnb显然考虑到了这点,刚刚进入中国,就在本土挑选了选择了红杉资本和中国宽带资本作为合作者,意在打造一支本土化团队,然而,过程并不顺利。据称,红杉中国帮助Airbnb在中国寻找首席执行官的工作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Airbnb希望候选人能够既要能理解美国价值观,认同Airbnb的企业文化,又要接中国地气,但至今仍未找到合适的人选。除此之外,Airbnb方面表示将不在中国设立独立的子公司,运营团队不够“本地化”,直接导致Airbnb的App显得很不接地气。

一方面,Airbnb上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房源信息,然而APP并未进行中文优化,介绍中各国语言混杂,仅可以通过“翻译”选项进行中文化,且由于不是人工翻译而是生硬的直译,翻译的准确度和阅读体验都不佳。另外,解决中国用户和国外房主之间的沟通也是另一大问题,国外用户习惯于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而中国用户更多愿意通过社交工具进行沟通。甚至有用户表示,为了避免用户越过Airbnb直接跟房东对接,有些联系方式被刻意隐藏。在国内房源方面,Airbnb平台上的数量十分有限,后台优化选取可显示的仅有数千个,且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地区,来自整个亚洲地区的也不超过总量的十分之一,且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和新加坡。“本土化”不足导致的体验不佳如果再不及时改进,会把Airbnb上有限的国内用户全部赶跑。此外,Airbnb还将面临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例如安全问题,如何保证租户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一旦发生问题,如何赔偿损失,在租户和屋主发生纠纷时,应该如何处理等等,无论是事前的防范和事后的补救措施,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今年6月,纽约、巴黎、巴塞罗那、首尔、雅典和多伦多等十座城市的市长已经宣布结成同盟,表明将共同规范和管理Uber和Airbnb之类的分享型经纪公司,在此趋势下,中国也会在不久之后出台相应政策。届时,市场出现洗牌,在短租市场会不会出现和当初打车平台“网约车大战”一样的情形,还不好说,但以Airbnb目前在中国的体量来说,恐怕短期内连上擂台的资格都没有。进入残酷的中国市场,300亿美金的估值只是个开始,商业战场不讲先来后到,“空”中食宿也请先“落地”站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魏魏魏魏:对aribnb不熟悉,听说过,但是作者提到的中国本土化问题难道国外就没有考虑过相关问题吗?如果有,那也应该有答案啊!我觉得这一点可以详细一些,毕竟这个才应该是aribnb进来中国的困难。

本文标题:互联网共享经济在中国的烦恼:科技巨头遇东方滑铁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yk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