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行知,何以为师

作者: 金_39cd | 来源:发表于2022-08-15 06:49 被阅读0次

很惭愧,自己才疏学浅,对李镇西老师的认识仅限于了不起的教育专家的层面。李老师学识渊博,我却是第一次捧读其著作,并且还是走进新网师,选择阅读与写作课的用书——《重读陶行知》。

作为一名无名小白,翻开书,我对两位大师是由衷的敬爱。

1.李老师的文字也如他的教育理念一样朴素。

身为专家,名师,简介里却写着“长期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也曾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从教以来获得荣誉有限,出版文字无数,让我最得意的是从我身边走出了数以千计善良、正直、勤劳、睿智的合格公民。”真实,不吹毛求疵。平凡的语言却是用行动书写的人格体现。

在朱永新老师为他做的序言中,我了解到李老师的两位精神导师分别是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李老师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让苏霍姆林基思想中国化,让陶行知思想当代化,并且去尝试和探索。

李老师一生追随陶行知,1)践行平民教育,他在办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学校定位于“为最普通的老百姓办好家门口的学校。”2)践行生活教育,他在任教之初就引导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懂得社会的生活,提出“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他认为,要站在社会的高度看教育,真的教育,高度看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知识,更不是分数,是育人,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能力,还要形成信念,滋养人格。他继承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精神,在班级和课堂,把做人放在首位。

2.陶行知的思想,至今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1)希望全中国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2)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要培养真善美的活人。这与当下双减政策不谋而合。3)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先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扬长避短。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李镇西老师几十年读陶经历就是一个年轻老师从追随杰出的教育家到走向教育专家的成长史。《重读陶行知》这本书,可以带我们进入陶行知的思想宝库。

从李老师的经历,我感悟到,必须心怀初心,追随大师,坚持阅读和写作,学、思、践结合,努力成为一个有追求的教育工作者。

相关文章

  • 不读行知,何以为师

    很惭愧,自己才疏学浅,对李镇西老师的认识仅限于了不起的教育专家的层面。李老师学识渊博,我却是第一次捧读其著作,并且...

  • 致教师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陶行知 ...

  • 何以为师? 言无不尽,知无不言谓之师? 乃命名家也。 不言不论,法其之长者可谓导,然不为师。 何以为师? 师者己也。

  • 心田偶记(6)师道新说

    余曾数读韩公《师说》,深思良久,却又不甚苟同。 余以为师者,所以立德启智开来也。以德立身,则知其何以为人,何以取舍...

  • 何以为师

    2018年伊始,我在命运的某种安排下来到了一所中职学校,当起了一名人民教师。参加工作两年半的时间,经历了很多也感悟...

  • 何以为师

    今天是周五,这个礼拜的最后一天,天气还算可以,但是最近这段日子,我的心情却像被乌云笼罩般,心里的郁结久久无法散...

  • 何以为师?

    硕士、博士毕业后去中学做老师是否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呢?一直颇具争议。 据悉,最近杭州一所中学招聘教师,现场有北大、清...

  • 何以为师?

    ——观《老师·好》有感 何为人师? 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从容,行为...

  • 何以为师?

    何以为师?在听了何芳海老师的演讲后,我深有感触。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然而仅仅温习知识就够了吗?韩愈...

  • 何以为师

    与观众建立联系的最好的故事,是那些关于你个人或关于你亲近的人的故事。那些关于失败、尴尬、不幸、危险或灾难的故事,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读行知,何以为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lh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