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采风活动选择的地点是学校的树木园,是一个几近荒废、未曾修整的园子。小径弯弯,路面未经整理,高低起伏,连阶梯小路也不是规整的。荒草丛生,树木零散地站立着,偶尔一阵秋风起,吹起满地落叶。
老师一再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一再鼓励我们要坚持、要克服这恶劣的环境。甚至提到了在林中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对母亲的思念。是的,人在万分孤寂、无助的情况下会想到自己的母亲。
而同学们,一路欢欢喜喜,看看诸多未见过的山路、草木,也有几分好奇。
而我,一路平平静静,没有为树木而好奇,没有觉得这一路行走有何困难,没有难以坚持到要无助地想妈妈的境遇。这大抵是因为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吧,对山林草木司空见惯,翻山越岭被蚊虫叮咬也是常有的事。
长于农村,从小见惯那高高低低的山脉,见惯那阴暗幽静的山林,所以走在陌生城市里残存的小林中,可以努力辨认哪种树家乡也有,可以面无惧色地漫步于林间小路,可以诸多感慨,却不是好奇。
长于农村,自有农家子弟的快乐。正如安妮宝贝说过的那样,生活于农村是一种幸会的际遇。我曾在开春时,打开门便看到田地上全是忙碌的人,听到的是流水的声音,劳作的人们高声交谈,主耕人对牛的呼唤,以及牛的长啸声。那都是春季农村里独有的喜悦,仿佛这春季已经预示着丰收。我曾在百花盛开的三四月份与小伙伴爬上屋后的小山坡,去寻找可以吃的花,山间孕育的花儿放进嘴里,清甜得就像整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我曾在百虫鸣叫的夏日,去门前的小竹丛中寻找有趣的笋虫,也去屋后的田埂的绿莠中寻找同样绿色的蝉,那嘈杂而美妙的鸣叫声啊,几乎唱响了整个童年的乐曲。我曾在庭阶处、楼顶上,细数星星,古人的“夜色凉如水”就这样被我在最无知的年纪里体尝。我曾在柿子红透的秋季与小伙伴采摘柿子,我从不爬树,只是在树下望着他们矫健地爬上去,将摘到的果实掷下来。这些年来我辗转离乡,总觉得别处的柿子都不如家乡的,这才感慨,原来不仅是月是故乡明,柿子亦是故乡甜。我曾在寒冬里早早起床,只为看收割完水稻的空旷的田野上无垠的白霜,若屋外有水洼,就可以将结于水面的冰层拿回家。
长于农村,所见到的叔叔伯伯阿姨阿婆都是淳朴和善的,村里的人实在,谁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会尽力相帮,甚至谁家煮了好吃的,都会给邻居送去。这样看到人性温情的一面,自然内心也会养成淳朴善良的性格。
长于农村,也会有一些农村的局限性。与世隔绝,却也意味着闭塞与落后。消息闭塞,教育落后,使农村的孩子走出大山后难以避免因无知带来的尴尬,甚至于在最具公平性的比赛——高考中,农村的孩子付出了全身心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也不如发达城市孩子轻松一学。
不过,我仍庆幸自己生长于农村,见惯了丛林,度过了没有城市喧嚣的童年,养成了村人淳朴的性格,不会因小事而依赖父母,不轻易脆弱,也可原谅生活的一些不公平——也并非不公,而是不同生活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成长。
(2015.1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