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那样一个姑娘,她不似宝钗是嫡出,虽得贾母看重却比不过黛玉,不似王熙凤是贾府实际执行人,更不似同父异母的长姐华贵万千。
可她不甘平庸,不受命运的摆布。即便在亲生母亲三日五日的闹,弟弟不争气,对她略显亲厚的兄长隔母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自立自强,让贾府上下大多都对其赞赏有加,最终成为贾府中次于皇妃下的王妃。
她,就是贾探春。
一个有勇有谋,见风使舵,冷静果敢,懂得把握时机的女中豪杰。
在有偏房妾室的年代,似乎只要被套上"庶出"两个字,那人生就已经完掉一半。更不要说庶出子女的母亲还道德低下,没有半点大户人家的气场。
这种低俗妾室的子女,大多也是会让人产生错觉。
这种人的子女,难道能成器?
就在这种几乎已经成为定律的情况下,却还是会有稀少的奇迹出现。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是贾政与妾室赵姨娘的长女。赵姨娘本是家生奴才,因偶然与贾政交合的机缘下怀有贾探春,后又育有贾环。开始她幸运又不幸的人生。
贾探春无疑是幸运的,她虽然是赵姨娘的肚子里出来的,却合王夫人的眼缘,一出生便和他弟弟贾环区别开,由太太王夫人教养,其所受教育几乎与长姐无异。
我认为,如果贾探春打从娘胎出来就跟他弟弟一般由赵姨娘亲自教养,现下必定无法这么出息。
赵姨娘年轻时虽然有几分姿色,也称得上是个美人,可王夫人是四大家族王家的正经姑娘,吟风弄月的赵姨娘自是比不过有正经涵养的王夫人。两人的差距,高下立现。今后教养子女的水准,自然也是高下立现。
贾探春纵使生的不好,谁料物极必反,贾母还是对贾探春很得看的,贾探春自幼在贾母身边,吃奶娘的奶,用的穿的都是官中的份例,琴棋书画更是王夫人调教的,称得上日日都见得着王夫人。且按照规矩,自幼教养在嫡母身边的子女,等大是能够过继到嫡母名下的。
贾探春自是熟知这一点,虽说这也不过就是挂名骗不了人,不过总归在嫡母身边教养比在妾室身边教养更有体面,将来也可以被人放尊重些。
贾探春利用好这个先天的优势,努力让自己更受王夫人喜欢,且跟嫡兄宝玉还有庶姐迎春都非常亲厚,展现出与赵姨娘天差地别的品格与修养。
自然而然,大家听说赵姨娘和贾环做什么糊涂事的时候都会去关心贾探春会不会被连累,十分心系她的安微,这无疑是贾探春做人的成功。
而在这背后,贾探春要抛弃亲娘和弟弟跟嫡母亲近,只认嫡母做娘,按照嫡母的喜好行为办事,其内心的痛苦与喜悦交织,多么辛苦可想而知。
探春首次表现出与其他姐妹不同的聪明灵秀是在第三回,黛玉进府。
贾宝玉给林黛玉取字"颦颦",这并不是什么不正经的说头,甚至都是很有道理的。可探春一眼就瞧出这是杜撰,迎惜则无言,足可见探春满腹诗书,聪慧灵敏。
第十六回元妃省亲,吩咐探春书写文字,足可见元春也是知道探春书法出名的好,又是自家的亲姑娘,便特意下旨叫她书写,对这个妹妹极为信赖。
元春比宝玉大十几岁,宝玉幼时与元春甚至形同母子。而探春年龄比宝玉更小,元春竟也如此知晓探春擅长什么,可见探春自小便已经非池中之物。
探春不仅善书法,通诗文,手艺也是一顶一的好。
古代女孩子是不能随便出门的,芒种节花会那天,探春托宝玉出门逛庙会的时候帮她买些小工艺品,答应给做一双鞋酬谢。要知道,做鞋虽说不是什么非常需要技巧的活,却也是费时费力,但是东西却十分实用。
赵姨娘耳朵也是尖,上次听说这种小事就忙不迭的数落起探春。
"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得见,且作这些东西!"
瞧瞧,这刻薄穷酸的话头,是赵姨娘一贯的说话风格。宝玉是比不上贾环同父同母,可到底也是探春的兄长,探春帮着做双鞋又怎么样,不过是赵姨娘心胸狭隘,自己儿子不争气不得姐姐喜欢,反倒数落起探春胳膊肘往外拐。
对此,探春素来都是反唇相讥,不愿受委屈,也知道若是一次委屈的听下去,往后赵姨娘便会愈演愈烈。
"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作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份例的,没有人的?一般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白气。"
探春这段信息量大且犀利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探春心里不愿看嫡庶,小姐就是小姐,不是给人打杂干事的奴才。小姐做什么活计不过是凭着自己的喜好,不该受人管受人辖制。自该是乐得自在,什么嫡出庶出,是府中的小姐不就是主子。
且还看出,探春抱怨贾环丫鬟老婆一大堆,可见贾环也是喜好声色情欲,不务正业的二赖子。
对此,探春明确的表现出自己的不耻以及眼界的高度,与赵姨娘之流完全不同,令人敬佩。此处真可谓应该多读的一句话。
探春善诗书还可以从贾政外任学差,她便趁此机会,下帖邀请贾宝玉以及众姐妹到秋爽斋作诗,成立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看出。
探春做东开第一社,做《咏白海棠诗》,后日又开第二社,做《簪菊》《残菊》两诗,虽说比不上黛钗的才华,却也不容小看。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更是被宝钗评价为,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
这样一个心高气傲,工诗善书,不容小看的女子,生母赵姨娘如何同她相提并论,如何能够相信她是赵姨娘生的,真可谓是烂竹出好笋的典型。
平时一些小事也能体现探春的心性与人缘,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家饭后先游览探春的秋爽斋。兴许也有路途近的缘故,不过大家乐得去,没有跳过去,也证明探春做人成功。若是她的生母赵姨娘,怕是众人都会悻悻,不愿多看,草草了事。
贾赦欲纳鸳鸯做小,贾母极少数的生气,在场王夫人,李纨,薛姨妈皆不敢多言,甚至凤姐宝玉等平日贾母极其看重喜爱的人都静若寒蝉,探春在贾母心中的地位可能远不如凤姐宝玉,却能不顾及此事并非小辈之事而是长辈之事,亦是没有顾及万一说错会让失态更严重,勇敢的站出来用三两句话打破僵局。
诸多事件表明探春不止勇气可嘉,口才更是了得,难怪会深受贾府众多人的喜爱。这样的姑娘,谁能不喜欢呢?
而现实中的我们,见到言之凿凿的学霸或者满腹经纶的学者也该是羡慕敬佩的。要知道,谁也不是神童,才学与修养先天不能干涉,不过后天可以努力,为何不像探春一般争一回?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相对探春性格特点处事风格更为明显的管家和抄捡大观园。
凤姐生了严重的病,需好生养着,不能劳累,说是病,其实是小月。
王夫人看凤姐一病,贾府不能没人看着管着,叫老太太管年纪大张不开嘴,自己又要在人前假装菩萨不能太抢风头。
这时候,探春平时的机敏聪慧就派上用场,王夫人当机立断,叫探春管家,宝钗和李纨从旁协助。凤姐非常配合,自己虽不能多动,但也派平儿过去帮忙照看着。
这次管家,不用说也是探春可以树立更好形象的阶梯,归功于她平日足以让人信赖。探春又从来都不是一个愿意拖懒来混的,自是仔仔细细的都看明白管明白,不能叫底下人小瞧去。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都会喜欢做事认真负责,机敏上进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机会是最多的。我们羡慕的同时,何不用自己周边的环境和自身的努力也成为那样的人?
探春管家 所谓晴天打雷,探春刚刚上任头几天竟然就要处理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去世之事。赵姨娘可不是省油的灯,李纨表示袭人的娘死后赏银四十两,这也叫赏四十两就好。底下的奴才正偷笑,早就知道李纨是个菩萨,他们此时自然也不会知道探春多厉害。探春心高气傲不错,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见识过,奴才们只把探春当作腼腆小姐看。
探春自然没能让这么混过去,她把人叫到前面,郑重其事的问。
"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
此言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按照规矩来,不能随便分多少就多少,谁知这奴才竟还看不出探春厉害,直言记不得,等回去查账再过来禀告。
探春登时气急,奴才如此不听话没眼色,难道在凤姐姐面前也是如此能推就推?不过是看她手腕不够硬就欺负她。探春一顿臭骂,让那奴才不情愿的把本子给她瞧,探春瞧过有旧例,更是不折不扣的说。
"这府里有旧例,给她二十两!"
公正的一句话,把这件事做了结尾。
赵姨娘听说这个结果,自是又哭闹起来,百般千般的不愿意,说探春应该多给自己舅舅赏银,怎么反倒少这么多云云。把探春骂破头。也是,赵姨娘原本以为女儿就算不亲厚,管家的时候自然也该是想着自己的,原以为自己的春天到来,谁曾想竟是炸个惊雷,一点好处没捞着。
由此可见,探春的临时管理比起会阿谀奉承,倒拿回扣,心狠手辣的王熙凤,优点是十分明显的。比起王熙凤,贾探春可能在真正意义上是个更优秀的管理人,只可惜这种公正是优点,其实也是缺点。
探春公正无私,没有像李纨那般按照上一个人的钱照数给,而是查过档案,每个人的工资都是不同的,当然不能说给多少就给多少。
此外,探春的管理方式也是不存在特别照顾的,无论你是亲戚还是什么,都不能走后门拿到更多的好处。
总而言之,探春的管理方式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也许是非常说得通,适合执行的。而现代的管理者可能比探春素质更高,成效更好,不过我本人觉得探春的管理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可惜,此次管家探春实施改革,虽然让有些人的好感上升的更多,不过早些还好,这个时候贾府早已是枯木死灰的边缘,即便有成效,也对贾府悲剧于事无补。
但不可否认的是,若是在现代,探春不止本人,管理方式也是极有可能获得认可并且非常成功的,奈何生不逢时。
这样一个极其具有正能量的人最终面对贾府的结局也只能,奴去也,莫牵连。
抄捡大观园之时,王熙凤身体已经好转不少,继续管家,探春的管理方式在贾府并没有获得认可。
而这时,又一件非常腐败的事情发生。
王善保家因为素日丫鬟们不太应承自己感到不高兴,恰恰这时绣春囊事件发生,让王善保家找到机会报复。
王善保家便到王夫人跟前添油加醋的先指责素日火爆脾气的晴雯,触怒王夫人,让王夫人想起最不喜欢的林黛玉,晴雯生病的样子,是有几分像林黛玉的。
王夫人动手赶走晴雯之后,又派王熙凤带上王善保家一行人到大观园各个地方查奴才的东西,发现有哪个奴才的东西里有勾引人的,立刻回复。
轰轰烈烈的抄捡大观园正式开始。这次抄捡,为贾府消亡进一步奠定基础。
等到大部队到达探春的秋爽斋,探春本身对待这件事情是极其不赞同的,探春管家的时候就已经看出贾府无药可救,如今竟为一个公子轰轰烈烈的抄捡家里,可见是越发没落。
探春深夜不睡,敞开大门欢迎众人来抄捡东西,直言不讳。
"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验,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
本就是来抄捡丫头,探春本末倒置,无疑是不遮不掩的表明对这件事情不赞同。
王善保家没眼力,她素日虽闻探春“刺玫瑰”,无人敢轻易得罪的名,以为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她个姑娘家,况且是庶出,她敢怎么?
王善保家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王善保家的竟然在身为小姐的贾探春身上翻找赃物。
探春扇王善保家耳光探春不认亲娘亲弟只认王夫人,固然是因为探春刚正不阿,还有原因是探春本身不愿意认可庶出的身份。此刻被人在身上翻来翻去查找赃物,无疑是打探春的脸,素日心高气傲的她又怎么能承受,因此便狠狠扇王善保家耳光。
王善保家反应过来嘴里也是骂骂咧咧,觉得探春庶出凭什么这么狂,临走还在秋爽斋的地上"呸!"。
此时探春的反应也是耐人寻味,探春皱着眉头对着王善保家的背影。
"瞧瞧她说的这话,还等着我去和她对嘴不成!"
由此可见,贾探春虽然气急,但也是正经小姐,知晓主是主,仆是仆,不会有失身份泼妇骂街和她母亲赵姨娘一般,赵姨娘虽说得个主子名头,却还做下人事,难怪被人唾弃。
探春则完全不同,为人处世都真真的嫡女做派。
贾探春的事例告诉我们,就算你的家庭不富裕,你也应该人穷志不穷,应该学习贾探春。而不是赵姨娘,虽然当上半个主子照样是奴才的模样,没素质,没人缘,待人接物都让人厌恶。
无论探春再气愤,再想挽回,贾府的衰败已成定局。索性探春素日的作为还是有回报的,探春的婚事,叫她躲过一劫,亦是精明能干的贺礼。
探春正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甚至花签,都预示她会远嫁他乡,事实确实如此。
因为曾经和贾政谈过儿女亲事,镇海总制周琼便寄书为孩子求亲,贾政在江西粮道任上打发家人进京回明,将贾探春指给周琼。贾母,王夫人同意这门亲事,这自然归功探春平日的乖巧聪慧。
甚至赵姨娘都道喜说:“姑娘,你是要高飞的人了。到姑爷那边,自然比家里还好。"
我想这一刻赵姨娘的心里不再只想占人便宜,是衷心为探春祝贺,自己的女儿争气,母亲欢喜。
探春婚事照应花名签上"必得贵婿"。
关于探春远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探春在临走时跟赵姨娘拥抱在一起,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叫一声"娘。"这里是八七版的改编,原著中并没有,不过我觉得改的很合情合理。
谁说探春薄情寡义,她过去只是不能在人前表达,形式所迫。
许多人说探春远嫁是悲剧,薄命司无一人善始善终。
不错,但我觉得若是没有探春素日的聪慧灵敏,她定会比现在更悲惨。只看她两个姐妹,迎春懦弱不争,最终惨死。惜春冷眼看世态炎凉,出家为尼。
我觉得跟她二人结局比起来,探春当年的不甘命运还是很值得的。
现在各家众说纷纭探春根本就是嫁到不是活人呆的偏僻小国,质疑高鹗的续写。不过探春躲过抄家成为王妃却已经是大家认可的事实,这就是探春争过的结局。不论大国小国,在曹公心里,探春亦是有王妃的素养与品格。
探春的传奇到此结束,你们的传奇却并没有结束。
当觉得人生没有前进的希望时,如果你看过我的文章,请你想想探春的处境,她都可以起死回生,你也可以。
争过未必有结果,但不争一定没有结果。姑娘们,请珍惜大好年华与资本,学学探春自立自强,不甘命运摆布。
愿大家都能成为自己眼中的"王妃",过上在你心中最美满的生活。
网友评论
这大篇幅其实也把探春写的七七八八了,也有些我也不曾仔细想过的东西再里面,但这还不是探春的全部,不是探春全部的面貌。也不是曹公想要表达的真意。
探春的才华和美丽,始终不能掩盖庶出的身份,虽然表面上看似探春比较强硬,也善于言辞,但从心底里探春还是讨厌甚至是恶心这个庶出的身份,这是曹公想要表达的,对封建社会这种风俗的不满,塑造一个优秀漂亮的探春就更加刺眼,形成更大的对比。
虽然说探春算是优秀,也善于言辞,但其实探春是一个悲观的人,她的悲观也在于她的聪明,她知道什么对她有利的路线,她知道该怎样为人处世,但是在对于弟弟和母亲的态度决定了她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人,缺爱,缺乏安全感,她知道母亲是不可能给予自己更多的保护和地位,就跟随王夫人学习,让自己变优秀,也获得大家的认可!在给宝玉做鞋子也是为了尽量讨好宝玉,其实,她的心理很苦,也很累,却要保持着微笑。
这些都是社会带来的,也是曹公要批判的,要是拿到现在社会来看,探春是一个有实力的花瓶,靠实力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靠花瓶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