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与随笔佛教
“看破红尘”、“色即是空”……我们对佛教的误会有多深

“看破红尘”、“色即是空”……我们对佛教的误会有多深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20:21 被阅读3202次

    提到佛教时,在人们的脑海里,有些词会立马蹦出来,构成对佛教的第一印象。比如“看破红尘”、“色即是空”、“四大皆空”等等。

    其实,这些词通常的解释,指向的都不是真正的佛教。


    1. 看破红尘

    当我们听说某某人出家时,第一反应常常是:“啊,他(她)看破红尘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潜台词是:这个人的生活,应该经历了极大的变故吧。感情失败了?家庭破裂了?挚友反目了?身患绝症了?……哎,不管怎样,肯定挺可怜的。看破红尘,能理解。

    不知从何时起,佛门成了肝肠寸断、苦大仇深者的归宿。似乎在挫折之后,绝望之时,到佛菩萨处求安慰,才是理所应当。要是有谁在生活美满、衣食无忧之时,选择了剃度出家,估计人们该在背后议论了:“这人大概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疾吧……”

    实际上,藏传佛教许多高僧的自传里,描述出家的经历都大同小异:小时候在家放牛、放羊,之后就进了寺庙修习;南传佛教的话,出家对很多人来说是成长经历的一部分;汉传佛教的《高僧传》中,也没多少高僧是因为人生不幸而出家的。

    斩断最后一缕青丝,放下情愫,遁入空门——这是影视作品的耳濡目染给我们带来的错觉。

    所谓“看破红尘”,看破的不是“红尘”,而是众生眼中红尘的假相。从因果看。“看破红尘”不是出家的因,而是修习佛法之后,通过“闻思修”等大量学习和实践,以逻辑推理和实证检验的方式,推导而出的结果。

    “看破红尘”也不像百度百科所解释的那样,是消极逃避的行为。佛教不追求“出世”,也不讲唯心论或唯物论之类的一元论。佛教讲求物质和精神的和合,在表现形式上,既入世又出世。

    佛教徒们,大都没有远离红尘。寺门从未紧闭,除间歇性的闭关外,僧人也并未隐居。高僧大德们,在自我修行的同时,常为世人讲经说法,答疑解惑。

    许多人出家修行的原因,或是探求世界真相的好奇心,或是比常人有更深的洞察力,能敏锐地意识到世俗追求的虚妄本质,进而希望以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推导和证明。

    佛学是一门学问,在许多大学的哲学系里都有佛学方向,同时也有专门的佛学院。总而言之,佛教不是伤心者避世的归宿,而是一所大学,里面开的课程,教人智慧,教人慈悲。


    2. 色即是空

    提到“色即是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出家人不近女色,感情就是一场空。有部分阅片无数的同学,大概还会联想到韩国的那部青春搞笑电影。

    图片来自于网络

    “色即是空”出自《心经》。原文是:

    “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即是空”这短短的四个字,对很多人来说,没有一个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首先,“色”指的不是情色、感情,而是物质。

    具体来说,“色”包括“五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和触处,分别指代眼、耳、鼻、舌、身这五种“识”所能缘到(感知到)的东西。

    其次,“即是”不是“就是”的意思。“色即是空”,不是“物质就是空”。这里的“即”,指“相即”,有点类似于“若即若离”里“即”的意思。

    “即是”的“是”,也不是平时常用的“是”的意思,而是指“这个”,也就是文言文的用法。佛经里的许多字都需要以文言文来理解,才不至于偏颇。

    最后的“空”字,更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了。“空”是佛教理论的核心之一,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的,暂时按下不表。

    总结来说,“色即是空”的意思是:物质和这个空是相即的。

    顺便说一下上下文。上文说“色不异空”,这里的“异”,指的不是“相异”,而是“相离”。也就是说,“物质”和“物质上的空性”,是不相离的。

    下文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指的是“受”、“想”、“行”、“识”这四者,和“色”是一样的。代入前面,即为:“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其它三者以此类推。


    3. 四大皆空

    常言道:“出家人,四大皆空。”百度百科对“四大皆空”的解释是:“古时儒家对佛教理论的偏见。”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仅是儒家,即使是现代的诸多辞典,也都曲解了“四大皆空”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汉语成语大词典》解释:“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成语俗语词典》解释:“世间万物皆虚,并不存在”;《汉语成语分类词典》在“空虚”的解释上更进一步,说“四大皆空”就是“虚无主义”。

    连词典尚且如此曲解,一般人通过“四大皆空”来理解佛教,再加上《心经》里的“五蕴皆空”、《金刚经》里的“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禅宗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等,自然会认为佛教讲的是——一切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进而以为佛教宣扬消极避世、甚至是及时行乐的处世哲学。

    难怪曾听闻佛教上师说,菩萨曾说过,不要和初学者讲“空”。原因即在此:“空”太容易被误解。

    之所以容易被误解,因为“空”相当于是博士生水平才能理解的佛教理论的精髓之一;而我们这些初学者或是佛教的门外汉,都在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对“空”做着轻率而肤浅的解释。

    之前有个读者在我文章下评论:“佛教讲的不就是虚无主义吗?我读过心经、金刚经、坛经,都在讲‘空’啊。”我回复他:“空不是无。”他又回复:“不是无,那就是‘有’啊,难道还可能是第三种状态?”

    是的,“空”既不是“无”,也不是“有”。就好比薛定谔的猫,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空”无法用“有”或“无”这样简单的状态词来判定。

    那“空”到底是什么意思?用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的篇幅,都是没法解释完整的。就好像我们让一位数学家解释费马尔大定理是怎么证明出来的一样,这类话题,不是可以用文章来交流的。

    虽然不能完整地解释,但有些佛教常识还是需要普及的。

    “空”不是哲学里虚无主义的概念。不是指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意义,什么都不需要做。

    “空”不是鸡汤佛学里说的“放下就好”,也不是老庄的道家所说的“不要执着、顺其自然。”

    《地藏十轮经》里说:“非即色空,非离色空”,说的是——”不是说物质就是空,也不是说离开了物质另外有一个空。”

    真正的空,是”缘起性空”。“缘起”指的是“依条件而建立”,“性空”说的是“本质就是空”。

    当然,这样的解释并不算是解释,因为还是没法理解——这才是正常的。理解“空”,需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闻思修”——听闻、思考和修行,才能慢慢体会到其中深邃的智慧。

    在此之前,先破除对“空”的误解,很有必要。


    以上仅举了三例,就可以发现这些常用词和佛教的本意之间差异有多么巨大。

    这些词的常用解释有多流行,正说明了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有多深。

    学习佛教的知识,一忌望文生义,很多概念通过字面是无法理解的;二忌囫囵吞枣,有些概念的定义很精确,连增减一字都会相去甚远;三忌自我发挥,也就是“脑补”,有些人明明对佛教全无了解,读了几部经文,便断章取义,揣测曲解,妄下定论,实为不妥。

    末法时代,学佛不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有缘学佛者,且学且珍惜。


    文 | 乐之读 | 简书签约作者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圆十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乌镇陆建忠:佛学常人不好透彻理解,比如讲因果关系、甚至因果报应时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仔细想想也不尽然,瓜苗旱死就得不到瓜,豆秧被羊啃了就得不到豆,更不用说善恶因果,更加抽象,难以理解。
      • 文翁小弟:很专业很用心的文章,作者一定在佛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说实话,现在寺庙里面的香火这么旺,但烧香的人,没几个是真正知道什么是佛教的
        文翁小弟:这个解释合理:smile:所谓的菩萨保佑,更多的是功利性质的
        乐之读:@文翁小弟 是的,烧香的很多人大概感觉佛法是一种“交易”吧
      • 无为育儿:虽说表达不是很精准,但佛法岂是文字能表达的,懂你说的,粉你了。🙏🙏🙏
        乐之读:@无为体 🙏🙏
      • 积微山人:讲不清楚空,那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对空没有正解,何言世人是误解?
        乐之读:@历史小白兔 这是类比举例,跟民科能不能解释佛教没有关系。
        有正解之后才能分对错,你说的这点是对的。但本文说的是:无法以简单的话精确地描述出“空”的正解,而不代表“空”的正解不存在。
        再打个比方吧,就好比某个炸弹试验投射精确度,误差大概是一千平方米。如果问炸弹投放的精确位置这个正解,没有答案。只能说炸弹会落在这一千平方米之内。同时可以明确:说炸弹落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都是错的。
        这样解释可以吗?
        积微山人: @历史小白兔 在没有正解之前,所有的解释都不能分对错,那怕民科。之所以说用民科解释不了广义相对论,是因为广义相对论已经有正解,对比之下民科是错的。是不是因为民科解释相对论错了,所以解释佛教也是错的?
        乐之读:@历史小白兔 我问你,怎么解释广义相对论?
        我解释不了,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以民科的方式解释广义相对论,是绝对错误的
        佛教讲究“破”和“立”。在学习正解之前,破除错误的观念,是为前提
      • 唐瞬:简书,也只有这里能看到这种牛逼闪闪的智识文了!
        乐之读:@唐瞬 :pray:写得还很浅,边学边写,希望以后写得更深入透彻一些
      • 永恒烈焰:你好,作者。下次可不可以写一篇关于佛教修行的目的的文章
        永恒烈焰: @乐之读 谢谢亲
        乐之读:@永恒烈焰 可以,以后会写的
      • 智深K:你若悟到了“空”,你就是悟空
      • f171f416dbfc:难得🙏
      • 我的四合院:台湾净界法师的佛法基础讲座,初学者听听,不错。母亲每天听一集,受益匪浅。
        无上佛法能遇上,何其幸运?
        感恩三宝!
        乐之读:@我的四合院 :pray::pray::pray:
      • 踏雪寻梅C:作者是学佛的人吗,感觉对佛教这门学问理解很深。以前认为出家人无爱,现在才明白是跳出了俗世的小爱,投入了普渡众生的大爱。当然佛教是很深的一门学问,我能理解的只是这浅表的一点。
        乐之读:@踏雪寻梅C 只是初学者而已
      • 贵在随心:空,说空即是无或者非空即有,时有时无,只可意味,不可言传🤒
      • 江北客:阿弥陀佛,欢喜赞叹,无量善根,利益众生。🙏
        乐之读:@江北客 老老头解说精妙到位,最后一句尤为有趣,哈哈。今早刚看到雪歌仁波切说过:中观的论典,几乎全是用"因明"的方式来解释说明。空性,是特别需要观察与推理才能理解的东西。因此,在宗喀巴大师与其师"杰尊仁达瓦"的时代里,许多西藏祖师都共同主张"中观与《释量论》双运"的学习方式,所以这种大家公认的名称就这样出来了。
        江北客: @乐之读 有乐兄乐行法布施,乃万千简友之福。
        记得慈诚罗珠堪布的新浪博客上曾有一篇或数篇对于心经的开示,意趣甚佳。不论对于色即是空作何种释义解读,对于般若空性或缘起性空中的大空性,窃以为一般而言,我们大多数众生乃是通过闻思比量推证而得,而对于真正证悟空性的高僧大德而言,应该是现量所见。在佛眼里,娑婆世界亦并非秽土,乃是净土,不唯《维摩诘经》中那句“心净则佛土净”。空性之中有无限光明,有如来藏,比如明点,应当是现量所见。传鹰浪翻云围炉夜话一孔之见补充两句破碎虚空覆雨剑法呵呵🙏
        乐之读:@江北客 感谢老老头赞赏:pray:
      • 5c614962630b:物质与人体的依存关系。
      • 易梓公子:我感觉,空是抓不到,摸不着的,没有具体的形态,却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谓的空不是真正的空,它有空的表面,内里却是黑洞的深邃。
        易梓公子: @乐之读 呵呵,其实我觉得我是一个门外汉
        乐之读:@易梓公子 嗯,有点意思
      • 紫侠狼:很好很细致,拜读受教!
      • 曲沙南风:你写的文章很有深度,值得人去想去深思!虽然是小小的一个赞代表我所想:+1:
        乐之读:@步步辉煌 谢谢
      • 1281d95c0dac:看过更迷糊!
      • 我只想静静地思考:高僧肯定是有慧根和悟性,但是常人呢?人性就是贪,嗔,痴,你感觉顺应天性容易,还是修行养德容易?数亿僧众,几个高僧。佛的“空”我是不敢评论的,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高级抽象的东西,水平达不到真的不能理解。
        乐之读:@我只想静静地思考 高僧也是人啊,出家之前,都是 常人
      • 慕颜伴秋:万物都是能量,用高倍显微镜看到原子,原子里面又是空的....所以万物看起来像是实体,其实又是空。符合佛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道教:道是无常却有常
        乌镇陆建忠:@慕颜伴秋 恐怕没有办法真的看到原子,原子的模样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再提出合理的设想,并坚信这样的设想是正确的,如此而已。
      • 慕颜伴秋:万物皆生无,无又生万物,有就是无,无即是有。做人得空杯心态,慈悲为怀
      • A威文:说实话,你解释完空 还是不能理解
        乐之读:@A威文 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学习,不学习,时间再久也没用哦
        A威文: @乐之读 可能我看的书不够多 经历的坎也比较少 时间应该会让我明白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乐之读:@A威文 当然,文章说了原因了,没法解释。要是一篇文章能解释,那都不用学什么佛经了
      • 1e8029833ba1:基督:信我者上天堂!
        佛教:信我者得极乐!
        道教:爱信不信,别耽误老子飞升!
        乐之读:@歧灵 嗯,说的对
        1e8029833ba1: @乐之读 我是呼应你的题目“我们对佛教的误会有多深”!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深入进去,才能体会无尽的快乐(奥义)!
        乐之读:@歧灵 佛没说过这话
      • 眼泪_:有个疑问,红尘包括什么?世间的一切?
        乐之读:@眼泪_ 泛指吧
      • 84c4fc3dd9db:书籍及对应的解释有吗
      • cafdf4add558:确实有见地,不过对“四大皆空”的解读不是很令人满意。
        cafdf4add558: @乐之读 期待你以后的文章
        乐之读:@姚先生_f8d3 没什么见地,只是很初级的东西
      • 要精进:补一句,是我自己把自己笑哭了😂
        aaashero峥峥: @懒惰是种病 看到你这句我很认真的使劲儿点头😂
        乐之读:@懒惰是种病 哈哈:smile:
      • 98a8f56218ba:真厉害
      • 要精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虚无既是有,有也是虚无,何必深究,何必探讨对与错,佛家、道家等宗教,教于我们的不过是生活状态,你把它看高深它就高深,把它看平凡它就平凡,放下执念,方是正道😂😂😂😂(笑哭我了)
        乐之读:@懒惰是种病 嗯,“懒惰是种病”
      • 楠灯:作者在写此文的前提是否自己对佛有过深刻自醒呢,虽然作者的写的文没毛病,但总感觉少了点自己所领悟的东西,望作者可以继续更新,再次拜读您的作品
        楠灯: @楠灯 期待以后的文章 😊
        乐之读:@楠灯 作为初学者,学习为主,思考为辅。现在我才是幼儿园小学水平,等到初中以后,思考会更多
      • 南风舸乐:本人高中生写了一篇短小说,文采不佳还请莫怪,书名《你是我不能拥抱的梦》
      • 东非虎:很有意思,原来如此。😃👍😚
      • sadomasochist:空是“成住坏空”?
        乐之读:@人生如gal 那是四劫的意思,不作为空的解释
      • 世涂花开:空非有非无,空是……?
        乐之读:@林小姝 这个省略号里包括了多少字,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是没法在文章里描述的了
      • 佳_38fc:空是灵魂,是思想,是性情,类似而又不同于道家的无;
        色是形,是界,是相,类似而又不同于道家的有
      • 繁简繁:曲解,人家说的是“舍利子”。被后人拓展成性与色,现在又被说事。
        乐之读:@教育郑博士 对,“舍利弗”
        教育_郑博士: @乐之读 舍利子是佛陀的一个爱徒吧?
        乐之读:@繁简繁 你知道“舍利子”什么意思吗?
      • 大大大浣熊:空,可不可以理解成在经历了足够多之后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就像道经中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认识到了这些,才能看清事物本质,才能认清自我,不被自己所喜和所恶的事左右。
        乐之读:@大大大浣熊 “空”字里包含了太多,简单的解释都会片面的,需要先学习佛理知识,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学了十几年,才能学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这些高级课一样
      • 无戒:嗯嗯,就是如此
      • 大熊飞罐:期待继续说说空.
      • 恺然:嗯嗯!不仅是精微的佛学,只要是文言文,都不能望文生义,因为文言文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含义。
      • 小手套偶:写的很好,我感觉空是一种状态,填满无的状态
        aaashero峥峥: @DMILUFE 简直不能更赞同👍
      • 佳_38fc:认真点个赞
        乐之读:@佳_38fc 谢谢:smile:

      本文标题:“看破红尘”、“色即是空”……我们对佛教的误会有多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sy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