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教育行走
意象不到的完美“转移”——记2023年寒假第一次家访

意象不到的完美“转移”——记2023年寒假第一次家访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23:45 被阅读0次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放,我们非常理、好不习惯地早早进入寒假模式,那种突变和失落绝不亚于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的爆发。正好整整三年,三年的煎熬,三年来时停时进,似乎我们对是否还能正常教学不太在意,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突变”。

面对意外突变,面对非常规的寒假,心里毫无着落,因为2022秋“有来头却没结尾”,哪能不让人焦躁。

或许作为一名教师却不能“堂堂正正”站上讲台、却不能安静积极地面对教学和孩子,于是当面对教学之外的杂事难免有些消极,而消极是想要办好一件事的天敌。

又是紧急通知,又是一次下村。不管是否与我们的本职工作相关,不管我们是否应该正常享受假期,总之针对良性教育而言只要有责任心的教育人都知道这样的下村一是效果不大、二是有损教育者形象(请不要问我为什么与教育紧密相关,但会影响教师形象,这是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

虽然很习惯被打扰的假期,但是面对两个自然村、七名“工作对象”、预计时长约三小时,我似乎还是不太乐意。

经过短暂的“斗争”,我突然想:怎样才能更有意义地完成这件看似无效的事呢?

对,“转移法”!不错的思考。

于是我明确:今天下村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这件不乐意的事,而是年前去看看任教的孩子们。对啊,借此机会对班级里的孩子进行家访不是最有意义的事吗?

发动车子,出发!画好路线,把下村的村子增加为大新寨、小新寨、老寨、小黑箐、苏则组等5个自然村,把下派的对象由7位增加任教班级的张某琼、李某春、杨某松、马某兰、张某焕共12位;把时长从3小时延长到4个半小时。

每到一个村,我都先找教学班级里的学生及家长交谈,从务工谈到收入,从家庭发展谈到孩子管理。做好这件最具根本意义的事,才慢慢约“任务对象”做工作——虽然几经苦口婆心,但是“牛不吃水,还是压不下头”,甚至于部分对象还是毫不礼貌、无所事事。

返程的路上,我不经感叹,甚至于不忙回家,停下车来,爬上半山腰。遥望稀稀疏疏的“洋楼”,也望密密麻麻的瓦房,最后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知识的背后是什么?唯有读书才是我们走出大山的资本!

索性,今天近5个小时对12位同学的家访或者说劝返,我以后面增加的任教班级里的“5”敌过了前面下派的“7”,否则又是不愉快的一天。

有时我真的庆祝自己以“转移法”走过了无数的艰难与困苦,越过了无数的失落与绝望。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就是百味人生,这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章

  • 意象不到的完美“转移”——记2023年寒假第一次家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放,我们非常理、好不习惯地早早进入寒假模式,那种突变和失落绝不亚于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的爆发...

  • 寒假家访

    无论怎样,还是骑上心爱的电动车踏上家访的旅程。阳光很耀眼,衬着蓝蓝的的天空,让人感觉是明镜的秋天,但些微的寒风告诉...

  • 寒假家访

    从初三到今天初七,是我这个寒假的第5天家访。 我的家访采用的是随机家访的形式,也就是说我会开着车在学校的辖区内到处...

  • 3月24日日精进分享

    今日体验,今天给别克拆变速箱,自己也是第一次拆,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意象不到的东西,多学,多记,遇到不会的多思考.

  • 行走在爱的路上  ----家访活动纪实(一)

    又是一年寒假家访时,说实话家访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家访的效果。如果我们认为家访就是为了应付上级安排而敷...

  • 无标题文章

    李庄镇中家访记

  • 寒假家访总结

    早上醒来一看窗外白茫茫的一片,下雪了,感觉不错,2019年的第二场雪终于赶上了,瑞雪兆丰年啊。 起来已经快八点了,...

  • 家访时,家长明明在家,却说出门了,为什么呢?

    寒假家访,家长明明在家,却说出门了,为什么呢? 那天学校安排家访,班主任分给我18名学生,我们3个老师分头家访。 ...

  • 写作笔记|美即意象(一)

    美即意象。 不是说美就是意象,如果这么理解的话,我们直接研究意象就可以了。 美是意象的展开,精神的展开,精神完美展...

  • 初一五家访春天里的爱(一)

    2018年的二月,也就是今年寒假,为了更多的了解学生,我开启了家访模式。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象不到的完美“转移”——记2023年寒假第一次家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mi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