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散文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7】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7】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2-01-25 00:21 被阅读0次

暮年的孤寂,我是体会到了。但这并不是说我已经没有了“青春的激情”,只是真的年龄到了。倘若说“思想的年龄”,还是有点“后青年时代”的味道的。

多加上一个字,则是“暮年似的孤寂”,我有约18年是这样的,就在我们青少年学生时代的“帐篷校区”,确切地说是“帐篷学校”的旧址。我所在工作的那幢楼宇,即建在当年的一个“简易学生食堂”的位置上。说来真是趣味,当年,我约有两个学期——秋冬与春夏季,在这“学生食堂”打饭食——粘粥,带枣的发糕,米饭,真正面包车形的好吃的面包,记不起样式的炒菜。那个春夏季学期,我已18岁了。18年后,我却又在这里工作了,但却没有了当年“饭食”的味道在这里了。然而,我确是在此“精神食粮”18年!是为深长地弥补了当年的“思想饥荒”。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戏剧”吧。或许,也就是所谓“命运”。是否一种别样的“留校”呢?我应该这样认识,——这18年中,我真的是逐步实践了一种“教育型管理”,也书写了约50万字“管理札记”,并以“心织笔耕”为题式辑印为20卷,名符其实的“书生”了。当然,必须坦诚,由于“前青年时代”的“缺课”,这“后青年时代”的“书生”,只能写作“半个书生”。我却也因之而自豪一点,毕竟是有一点所谓“立言”了,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有文字的历史”

但无疑,这应该说是“暮年似的孤寂”的18年。2000年起,该是古老华夏大地最为“沸腾于货币”的一个新时代了,“体制内”的“升官即能发财”大概自这年显著始。而我,“躲在小楼成一统”了。只可惜,今天用了鲁迅先生《自嘲》之诗句,但那时却没有“亲近”鲁迅,只能说自己的存在仍不是“思想的存在者”。而今却也深切明白:人,没有“完成时”的思想存在。很显然也很显著的是,那年那月,不大有人“为思想买单了”。这是“暮年似的孤寂”的一个“根”了。于这日月中,我倒是非常喜欢这“沉静于思想,沸腾于发现”的孤寂人生了,由之,“孤独美学”也为我的发现并更加沉醉于其中了。或许,这也是“命运”

“哲学的贫困”在我,于这18年中基本得以解决了。不知上苍能否再给我一个18年,倘有,我是会完成“哲学的富裕”的。但无论如何,“原点”为“思想空白”,思想在“终点”是绝不会“白纸一张”的。

相关文章

  •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7】

    暮年的孤寂,我是体会到了。但这并不是说我已经没有了“青春的激情”,只是真的年龄到了。倘若说“思想的年龄”,还是有点...

  •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1】

    记得是在1980年深秋正式入学“淀边学堂”的。 不久,入冬了。那“帐篷宿舍”还是使我们倍感温暖的,或许也是少年的我...

  •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5】

    “望子成龙”,该是“传统文化”中“最硬”的一个“文化成语”了。 但却应该想—想,无论“做爹”也好,“当爷爷”也罢,...

  •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2】

    2022年的第一场雪,来了! 看“苍茫大地”,应该的视野,却又是不能的,因为冷——年老的我,似乎更怕冷了,也因为新...

  •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4】

    “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生样式?” “我为什么是如此的一生?” 再有一年,即“花甲”之人了,又称“耳顺”之年。因“不甘...

  •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6】

    “老七”在“同学群”里发了“帐篷校园”时的多张照片,限于当年的拍照技术,或者光线原因,有清晰的,也有模糊的,确也有...

  • 淀边学堂•思想印记【3】

    或许是“历史的错误”使我们“正确地走到了一起”吧!我常常这样想——属于“帐篷校园”的一群青年小伙子。 “偏科”是我...

  • #印记|淀•绽#

    花开半夏 是美好 星缀夜空 是宁谧 笔落成诗 是完满 短暂的,只是风景 沉淀的,才是人生

  • 印记|颜·淀

    如若 时光远去 容颜渐老 愿 内心沉的善 多于世故留的腐 眼里藏的光 多于负重受的伤 温情不刻意 刚正不偏倚 清透...

  • 雨后的淀边晚霞

    两天来,雷阵雨把华北平原40摄氏度的高温迅速将至20摄氏度,让人烦躁的心情,顿时凉爽了下来,舒服了很多。 昨天下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淀边学堂•思想印记【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fi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