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旅行·在路上诗意旅途
心中有樱花,何时不可去武汉

心中有樱花,何时不可去武汉

作者: 罗舜伟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04:01 被阅读325次

    Noel曾和我提过一句话:你向世界提问,世界以旅途作答

    桥上的人在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正在看你

    缘起

    我曾经有三种特别想去武汉:第一次是读大学那会第一次和林大师去旅游的时候,那时候还有很多好朋友也在武汉读书,想着去了就能见到老朋友了。第二次是有三天小假期的时候,想着找一个交通便捷的时候简单的逛逛。第三次则是和武汉的朋友在广州吃火锅的时候,聊起了武汉拥有这么多好大学,但这些年一直没能留住大学生。一直很好奇,总想去看看究竟。

    错了之前的武汉大雪,也还差几十天才来的樱花季节,我们是春节前来到的武汉。

    过早

    临近春节,为了避开高铁站的高峰选择了6:30来到武汉。这次是第一次在Airbnb订的民宿,入住时间是15:00后,为了寄存行李我们查了很多存箱子的渠道:迷你仓、火车站、商超寄存,偶然问了下民宿的管家,没想到房东姐姐愿意帮我们解决行李的问题。

    这些年我走过了挺多的地方,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每段旅途中,总能让我遇上不同的善意,于是我愈发相信关于世界的美好。

    房东姐姐本来是7:40送孩子上学的,但为了等我们去她那寄存行李,就让阿姨带小朋友上学了。我们本来查着地图7:00能到她家,但没想到的是武汉高铁站进地铁过安检过了半个小时,让我们完美的迟到了。没想到房东不仅很温柔的说没关系,还嘱咐我们该怎么坐地铁过去。到地以后,再提供了“过早攻略”给我们,这是我再一次听到过早!而我的队友还傻傻的没反应过来过早是什么。

    武汉人称吃早餐为“过早”。

    “过早”一词,来自“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作者是清代的叶调元 。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 的位置。

    平时我在广州上班时候,8 9点的时候匆匆忙忙的出门,地铁口旁的小店买点饺子豆浆就是这一天的开端,有时候时间赶直接在公司楼下买高热量的肯德基。来到武汉以后我就觉得这里吃早餐特别有仪式感

    牛肉粉

    牛肉粉

    第一天过早,没有选什么特别著名的店,就在房东小区附近选了一家看上去挺多人光顾的小店,亦如当地的居民叫了一碗牛肉粉,正式开启了武汉的旅程。

    一碗10元牛肉粉,牛肉的份量特别的厚道。粉的辣度适中,对于我这种吃辣战五渣的广东人来说,我把所有的粉吃完了。

    点早餐的时候特别有尊严感,因为老板会问你:宽粉还是细粉?当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让她多下酸豆角这些配菜,甚至可以定制你的热干面。当时有个人说:“老板,热干面不要芝麻酱!”然后我听到两个后面的小学生在嘲讽那个人.......

    所以啊,有些时候你装逼,小学生都嘲讽你。

    热干面

    没拌的热干面

    热干面在武汉人过早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如果,到武汉不试下热干面,那也算是枉了此行。我曾在《愿有人和你迷失在雪后的重庆》介绍过重庆的小面。我觉着热干面对于武汉人的意义就像是小面之于重庆人。在当地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只有离开以后才会倍加思念

    关于热干面的诞生有这么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

    蔡林记热干面

    吃热干面的时候,我们去的是一家上过天天向上的连锁老店-蔡林记

    只见阿姨从面筐里揪出一把面条,放在笊篱,浸入滚汤的开水里,稍停顿,上下抖两下将多余的水份去除,捞起,往碗里一倒。调味盒里的小勺子,在她手中如钢琴师的琴键,流畅,有节奏,油盐酱油芝麻酱就如她奏出的音符,纷纷顺从地来到了碗里。整个过程十脆利落,行云流水般,从点面到端面,前后不过两分钟。

    当然吃热干面最重要的秘诀还是:一定得在热的时候吃!

    吃过蔡林记的热干面,我觉得热干面这种东西还的去居民日常过早的地方吃,就像我们不能在上海城隍庙吃小笼包、在成都春熙路龙抄手吃馄饨、在厦门曾厝垵吃海鲜......最新鲜的美味总是来自于厨师每次的即兴创作,固定套路的流水生产总让人觉得这种美食缺乏诚意。

    豆皮

    三鲜豆皮

    豆皮是我在武汉最难忘记的小吃。很早就听闻老通城的豆皮很有名,但是我们没有刻意的去寻那家店,而是路过户部巷的时候点了一份。豆皮的做法是将黄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鲜蛋、鲜虾仁等馅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

    这次我来武汉最爱吃的是豆皮,而队友最爱吃的是这个饼!

    这是第二天过早时候偶然吃到的,本来我们是想着在黎黄陂找糯米包油条的,但是好像店主已经回去过年了,于是我们就来到了坚持营业的饼。饼有咸和甜的口味,咸的是葱油,甜的是白糖。由于是现炸的,特别烫,但是吃上一口,你便不会再顾忌满嘴的油污了,因为根本停不下来。

    武汉大学and凌波门

    武汉大学操场

    武汉大学真的很大很大!我们从街道口站下的地铁,沿着马路走了2公里,穿过人行天桥开始从不知道哪个门正式进入校区。

    怪不得人们总说外省的大学才是读书的地方,比起广州大学城繁华的gogo新天地,武大的外围真的是破烂冷清得根本不像一个大学。

    我们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去到了教学区,而且在武大骑车也是不科学的,道路又是上坡又是下坡的,就像重庆的大学,共享单车在里面的投放真的是吃力不讨好。

    2月份并非樱花季节,走在樱花大道,两旁是光秃秃的树枝,校园十分宁静,大概是因为学生都放假了,所以少了烟火的气息,却多了大自然的感觉。两旁是布谷鸟的叫声,校道上的雀儿根本不怕人。和队友漫步在樱花大道下,忘却了日复一日的加班,享受久违的宁静致远。

    樱顶

    武汉大学有特色的景点不多,我是在图虫上看到大神拍了晴天时候的樱顶,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位置。联系了多年未见的老唐,才知道樱花大道旁往上是樱顶,现在是研究生的宿舍。

    虽然没在其最美丽的时候来看你,但是我却是在最安静的时候进行的漫步。比起人山人海吵杂不堪的樱花季武大,我更喜爱空无一人万籁寂静的寒假武大。

    图虫-Moonlitowl摄

    武大西门直出就是凌波门,我们去的那天远处是大雾弥漫,但是我看过晴天的图片。

    东湖湖畔,栈桥之上,游人如织,或匆匆前行,或静静相偎。

    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带上脚架,天气好的时候再去一次。

    黎黄陂

    路上一角

    如果说武汉最值得一去的,于我而言莫过于黎黄陂一带。

    黎黄陂路只是一条并不宽敞的小街,东起沿江大道,西至中山大道,中途与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等街道相交汇。只需听听这些熟悉的街名,就不难想象这片街区处在怎样的中心地段。

    街头博物馆

    街头博物馆它并不是一个日常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由一条街两旁总共17处建筑组合而成的。如今,黎黄陂路两侧保留着17处租界时代遗存的欧式建筑,集中展示了曾经作为租界城市的老汉口在建筑形态上的历史演变。而且这里是风云际会的地方,历史上诸如八七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

    中央机关旧址

    我曾问队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去旅游一定要去博物馆的习惯?

    队友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我最怕当时看着一样东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像逛八七会议旧址博物馆,会很懊恼为什么当年历史不再学精细一些。看着每件旧物每个记载,其实难以体会那种为革命而就义的无私热枕,大多只是走马观花般浏览着别人用生命换来史书上的寥寥几笔。而我所能想到对历史的庄严,只能是多凝望一番,再思考一番。时代变迁容易让世人遗忘过去,这大概就是习主席说出“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的忧思所在吧!

    于是队友在留言簿上写下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纪念馆留言簿

    在参观纪念馆的时候,看到了一对父子。父亲在仔细的为儿子讲述八七会议的来龙去脉,介绍了相关的人物。我想大概如今读万卷书的意义就是日后带自己小朋友走万里路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的为孩子讲述相关的典故,那大概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咖啡馆的猫

    如今的黎黄陂满满的都是小资的情调。这里的街巷都没有喧嚷,也没有这座滨江大城的火辣,只有那些略显狭窄但充满着近代风情的西式马路,只有鳞次栉比的欧式房屋的典雅造型和寂静的院落,让人联想沧桑逝年。当然最闲适的午后生活便是来到此处,点一杯咖啡,和店铺的猫一起坐在外面享受冬日的阳光。

    这就是武汉关于慢生活的气质。

    走进小巷,我问队友: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你愿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

    小巷

    武汉美术馆

    队友看展

    我和队友都有一个习惯,每次旅途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或美术馆看看,这次来武汉不虚此行的是看了一个展《写生二十年》。比起美术馆4楼同时举行的《从莫奈到苏格拉底》,《写生二十年》的画作更容易的被普罗大众所接受。

    “写生二十年”聚焦属于“二月写生”艺术家群体二十年如一日对于写实油画的追求。“二月写生”缘起于每年春节的朋友聚会,却渐渐的演变成了美术界里一个定期的活动,前十年写生的地点不断变化,后十年艺术家们都一起在冷军的画室(原李维诺夫公馆)里画画。

    冷军 《肖像之相-小雯》 50x70cm 2015年

    初看这些画的时候,还以为是一张真实照片印刷下来。展览中,冷军的作品以惊人的细节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张画作上,关于人物的所有细节竟然纤毫毕露,严格按照自然本身的逻辑,严密而可靠地排列在画面上。仿佛就像一台照相机,将光圈和快门结合所形成的效果完美呈现在画布上。

    美术馆的志愿者

    如果你运气好,你能在美术馆一楼找到志愿者老先生来为你画一副肖像画。想必艺术家们便是通过这种日复一日的练习方能练就那一身惊为天人的本领吧。

    汉口江滩

    风筝

    见识过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又习惯广州的CBD,再次在汉口江滩遥望对面的高楼,吸引力就不如从前了。然而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江边的风筝。

    在武汉有比较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时在江边的时候,其实特别想买一架风筝迎风奔跑起来的,但是也不知是有所顾忌还是失去了童真,就没有践行这个想法。

    探店

    店内 一餐

    上述两图是一家叫米店的日式料理店。与它相遇的缘分是这样的,前一天的时候有广州的朋友回武汉了发了个定位在米店和好友相聚。而我和队友在寻一家俄教堂的时候路过一个外表很不起眼,但是装修很别致的店铺---米店。

    米店的背景音乐和食物口味还是挺能满足我的要求的,从性价比来说,完爆了广州的网红店铺。当你吃着还不错的日料,听着刘若英的歌曲日文版,你会觉得:武汉其实也没一开始觉得这么糟糕。

    古德寺

    落日古德寺

    古德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后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

    古德寺属于一个比较偏门的寺庙,它不像香火鼎盛的归元寺。最后一天的时候本地朋友金老师问我们要逛寺庙怎么不去归元寺呢?其实我想来这个地方只是为了看一看那个独特的建筑风格。该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

    古德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

    修行者们

    大概也正因为偏僻,这里的人们才能专心于佛法不被外界所干扰。

    烧完香后进殿拜佛,队友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的完成了礼佛三拜,其虔诚让我为之动容。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抵是得有许多的故事,才会有如此的虔诚。

    寺庙的鸽子

    古德寺里有许多的鸽子,游客只需要自觉的放上一些香火钱,便可取饲料喂鸽子。这里的鸽子虽然不及尼泊尔杜巴广场,但却胜在真实。

    落日余晖,阳光洒在身上,和寺庙的修行者告个别,再次轻装向前。

    尾声

    【地铁口Loft】昙华林/黄鹤楼/户部巷/沙湖/楚河汉街/武汉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院温馨两居室 卧室一角

    最后帮房东姐姐打个小广告作为感谢,下次如果有朋友来武汉玩,推荐上Airbnb订这个房源,至少我们是住的很愉快的。

    旅行中-凌晨3:42仍在工作的队友

    以及感谢合作完成一段完美旅程,思想境界很胖胖的队友。

    the end.....


    攥文|摄影 补充|校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中有樱花,何时不可去武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oi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