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夫
图/源于网路
佛事即心事一、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就是小王子摩诃萨埵,敦煌莫高窟的第254窟里面的壁画就是讲述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古印度有一位国王名叫摩诃罗檀囊,国王有三个儿子,大王子名叫摩诃富那宁、二王子名叫摩诃提婆、小王子名叫摩诃萨埵。
一次,国王与群臣、夫人、王子到野外游观,由于旅途疲劳,国王命令大家停下来休息,三位王子不想休息,就一起到密林中游玩。
他们看见悬崖下面有一只母老虎奄奄一息,正在哺乳两只小虎,小王子对哥哥们说:“这只老虎极度饥饿,生命垂危,还要哺乳两只小虎,我看它的样子,是想吃掉它的孩子。”
两个哥哥回答说:“你说的不错。”
小王子问:“这只老虎现在需要吃什么东西?”
两个哥哥回答说:“如果有新杀的热肉,就正合它的需要。”
小王子又问:“现在有没有人能找来新杀的热肉救这只老虎呢?”
两个哥哥说:“这是一桩难办的事情。”
小王子心中思惟:我在此前生生死死的过程中,无数次丧失生命,都是白白地舍弃自己的身体,或是为了贪求欲望,或是为了发泄怨恨,或是因为愚昧无知,从来没有为了佛法而献身。今天碰上这样的事情,正好可以贡献自己,为众生种植福田,我这身体有什么好顾惜的呢。
小王子一边跟着两个哥哥向前走,一边打着自己的主意,走了不远,他对两个哥哥说:“你们先走,我有点小事,过后我再追你们。”
小王子跳下悬崖,躺在老虎面前,他只是一心求道:“此身易碎易变,过去我只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现在布施此身为佛法奉献吧!”
可是,他发现老虎虚弱得已经吃不进东西了,于是小王子折取一段尖利的树枝,在脖子上刺出血来,老虎舔了血以后,有了力气就张开大嘴吃了起来。
两个哥哥见弟弟很久不回来,便回去寻找,他们想起小王子说的话,就追到悬崖边,见老虎已将他的身体吃完,留下地上一堆血肉模糊的骨头。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前世因果轮回的故事,莫高窟中一个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很多都是常人所能做的事,但经常被一些没有悟道的人看成傻事。
二、佛是人修、人即是佛
佛事即心事佛是人修、人即是佛,修心养性修成正果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藏传佛教中一个僧人要学习绘画、音乐、语言,一个能称得上喇嘛的僧侣,至少要会五种外语,而那些觉悟底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毕不了业,塔尔寺也是我所见过体系最完整的佛教圣地。
佛教的真正伟大之处在于能召唤人心的良知,佛教的香火在延续,信仰也在延续,佛是一种信仰、佛是一种修行。
在信仰延续的过程中一些人将佛假想成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并将自己的欲望寄托在佛身上,然而佛所能做的就是让你浮躁的心静下来,并改变你内心那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能渡你的人也只有你自己,在佛的教诲下渡自己一切悔过。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放下执念才能获得超脱,已达到大乘经典《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忘我境界。
三、修心为本
佛事即心事《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
惠能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
神秀说的都是本心之外的话,慧能认为他所说的都是空谈,佛以修心为根本而不是做表面的工作,讲的是慈悲之心和扬善之心。
四、一个普通人的修心之路
佛事即心事《佛说十善业道经》中说:”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凡是不曾修行德行的事物,天公地母都将诛杀它。
你信不信佛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学会修心,无论你是否叩首,无论你是否信佛,佛都在那里,但在你修心养性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佛,因为佛找到了人性的根源。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只有一种鬼,就是人心里的鬼。
作者简介:正夫,喜欢文字、喜欢生活、喜欢用文字描述生活,希望在这里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微信号:zhengfu-1991)
网友评论